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孝陵内的神功圣德碑,无声地叙述了朱棣小宗入继大统的尴尬

朱元璋孝陵内的神功圣德碑,无声地叙述了朱棣小宗入继大统的尴尬

翻开手边的任何一本书,在书的封面下的第一页,都印有撰稿人等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后面都会跟一个括号,这括号内一般会写这样的一句话:“以姓名拼音为序,名字先后顺序无差别。”

能够有这样的标注被放在如此显眼的位置,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人一个传统署名的规矩。在中国人不管是书籍编纂,还是撰文铸碑,这名字的先后,以及位置的上下都存在着许多说道。

就比如父辈的姓名要比子辈的姓名高或者先,大宗的姓名要早于同辈小宗的姓名,同一家族内嫡、庶也要有尊卑之分等等一系列的将就。这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不合理的将就已经被世人逐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放弃了。作为现代人,当一家人讲究过于苛刻时,人们甚至能够反问一句:“你家是有皇位要继承?”的调侃。

但是放回古代,这些名字的先后顺序,以及大宗与小宗的区分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礼教鸿沟,将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掌握的牢牢的。

即使作为大明王朝被誉为最具反骨的明成祖朱棣,也没有能够逃脱出这个束缚的礼教宗法圈子。

朱元璋赌注压在了嫡长子继承制上,可惜替补的替补终究不敌曾经的小号

在我国封建王朝,家族继承指的不仅仅是财产的继承,更多的是包括着爵封继承与宗祧继承的问题。自西周建立封建家天下以后,在继承制度上就开辟了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

即使后来有许多时候大号练废了,为了保证一个家族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出现了立贤立能的继承制度,但是说到底最正统的继承方式,仍然还是嫡长子继承制为主的宗法继承。

在古代有地位就会有相应的钱财,但是在那个讲求士农工商,商人作为最底层阶级的古代,如果你只有钱,却没有相应的地位反而会被世人唾骂,认为是取财无道,偷奸耍滑之辈。

所以无论是帝王家还是名门望族,对于宗室、家谱的管理都是十分严格的。曾作为读书人,即使后来成为假和尚,又成为乞丐的朱元璋也是这样认为的。

对于他的太子朱标,朱元璋是从小就带在身边亲力亲为的教导,作为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也是朱标最花费心思教导的。

但是或许是老天爷的安排,让朱标的大号朱雄英,因为天花病年仅八岁就离开了人世,作为朱家大宗的朱标无奈练起了自己的小号朱允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最为骄傲的大号太子朱标,先于朱元璋去世。

此时作为替补的替补,被送到朱元璋面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在是不足以担当重任,而年事已高的朱元璋根本已经无力为这个替补的替补来做一个完善的补丁包了。

即使朱元璋十分清楚这个替补的替补可能并不足以坐稳江山,但是他也无力以一己之力与整个宗教礼法来抗衡了。

朱元璋将自己的皇位按照礼法大宗小宗的分法,类似于赌徒心理一般的传位给了大宗中替补的替补--建文帝朱允炆。当然结果是朱元璋赌输了,于是就有了我们熟悉的明成祖朱棣北平起兵的靖康之难。

明成祖作为小宗造了大宗的反,看似尴尬实则是一种无奈

虽然汉朝有汉武帝非嫡非长,却依旧继承皇位成就汉朝顶峰;唐朝有李世民也非嫡非长却成就贞观之治,因此朱棣的靖康之难,可谓是为大明王朝完成了续命之举。但是终究朱棣发生宫变的时间点与汉武帝、唐太宗是有区别的。

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都是从他们的父辈或者兄弟的手中争取到的最高权利,而朱棣却是从自己侄子手中拿回来的最高统治权。

虽然他的行为为大明王朝、为百姓民生带来了福音,但是从古代的宗教立法上来讲,却只能被扣上一定小宗取代大宗的造反头衔。

其实能够造了这个反的朱棣父子几人早就已经将这份尴尬抛之脑后了。毕竟在建文帝朱允炆的治理下,要不就是朱棣父子四人愚忠,因为皇帝的疑心而丧命,要不就是奋起反抗造了建文帝的大宗的反使得朱家基业能够继续繁荣下去。

或许在后人看来,朱棣作为小宗造了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作为大宗的反,在大明朝的朱家宗谱上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反过来看,在现存的所有历史资料、史实记载中,作为后来人的朱棣,完全没有抹杀曾经作为大宗的大哥朱标的存在,即使是那个想要要了他们父子性命的建文帝的痕迹也没有被他抹杀。

反而是在朱元璋的孝陵内的碑上,一个都不少的将朱家的子子孙孙都刻了上去。作为为大明朝续命百年的功臣,明成祖朱棣是一个被世人称赞的好帝王。

但是,在古代封建礼教森严的明朝,作为小宗的朱棣造了作为大宗你自己侄子的反,就是一个需要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朱棣的行为,反而恰恰用行动说明了,朱棣本人对于曾经大哥、父亲的尊重。

为了政权的发展,为了自保,他只能自立为王,即使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有悖于父亲朱元璋的决定。但是建文帝的乱杀,整个朝堂的颓然景象,又让他不得不去造这个反。

即使明成祖朱棣以及他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甚至他的皇后徐妙云都知道这是一个会被人拿来戳脊梁骨的事情,但是他们全家都没有对这份小宗造了大宗反,而感到尴尬。

但是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这也因此成为明成祖朱棣晚年的一个心头病。他怕自己的皇位被重新被人以同样的理由换掉。

所以晚年的朱棣以谋反的罪名为自己的子孙解决了作为嗣晋王的朱济熺和作为晋世子的朱美圭,这两个朱家的三代均被废为了庶人。

直至今日,在南京朱元璋的孝陵大金门正北五十米处矗立的那块“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上,依然清晰可见这当年由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亲自纂写的碑文。

全文2746个字,包含着一份截止永乐十一年为止的朱家家谱,而这份家谱为世人讲述着曾经的那段历史,也包含着明成祖朱棣的无数无奈与心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统,朱元璋,古代,朱标,朱允炆,大明,王朝,圣德,朱棣,神功,观点评论,建文帝,小宗,朱元璋,朱棣,明成祖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统,朱元璋,古代,朱标,朱允炆,大明,王朝,圣德,朱棣,神功,观点评论,建文帝,小宗,朱元璋,朱棣,明成祖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统,朱元璋,古代,朱标,朱允炆,大明,王朝,圣德,朱棣,神功,观点评论,建文帝,小宗,朱元璋,朱棣,明成祖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