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闲来无事,便将老将军尉迟敬德召进宫中作陪,想与自己的这位老部下一起聊聊天,回忆当年一起征战沙场的往事。殊不知尉迟恭来了之后,与李世民还没寒喧几句,便突然间在李世民面前跪了下去,并言词恳切地奏道:“启奏陛下,微臣已年老体衰,请陛下准臣告老还乡吧!”。
李世民一听,十分吃惊地站了起来,这是咋回事呢?因为当时的尉迟恭年仅59岁,健康情况也十分良好,再说,尉迟恭可是一辈子都忠心耿耿地跟随他李世民打天下的开国元勋,此时还正是他为大唐继续作贡献的时候,怎么能让他告老还乡呢?于是,李世民便好言好语地劝说尉迟恭,叫他不要那么早便告老还乡了。
可谁知尉迟恭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李世民震惊不已!他告诉李世民道:“陛下不要挽留微臣了,微臣若再不走就要造反了!”要知道在古时候,造反二字可不是能随便说的,更不要说当面与皇帝提起造反了。那么,一生忠心耿耿地追随李世民的尉迟恭,到了晚年为何会对李世民说出那样的话来呢?他就不怕李世民一怒之下将他处死吗?
其实,尉迟恭当时就还真不怕李世民动怒,原因有两点:其一,尉迟恭凭着自己与李世民多年相处,知道李世民并不是昏君,他肯定还会追问自己说那番话的原由。其二,尉迟恭更相信李世民清楚,以自己的为人,也绝对不可能干那些谋反叛逆之事。所以,当时的尉迟恭说出那番话,便是故意引诱李世民来“刨根问底”的。
那么,尉迟恭为啥要那么做呢?话说当年尉迟恭年轻时,不要说他追随李世民一生南征北战,立下过赫赫战功了,单就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就凭借自己对李世民的忠心耿耿,救过他一命,就凭这一点,李世民便终身难忘!在玄武门之变前夕,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凭借他太子的身份,在朝野的威信还是力压李世民的。
当时唐朝很多文臣武将都被李建成拉拢,尉迟恭照样也在被拉拢的名单之内,但是,尉迟恭却断然拒绝了李建成的拉拢,更有甚者,玄武门之变时,当李世民被齐王李元吉追杀时,尉迟恭竟然一马当先,将李元吉拦了下来,并一锤将李元吉锤死,要不是他,李世民还不一定做得了皇帝呢!这些情由,在李世民心里肯定也十分清楚!
然而,李世民登基后,虽然尉迟恭也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成为了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可是,尉迟恭身为武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因为冲动干出一些出标的事情来,他也因此在朝中结下不少仇敌。这些人为了扳倒尉迟恭,便常常会借此到李世民那里打“小报告”。
比如有一次在他赴宴时,便因为看不惯有人坐在他上席,而当着李世民的面羞辱那人,后来,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出面劝架,反而被尉迟恭一拳打倒,眼睛都差点被打瞎了!这事儿当时便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到李世民那里去告状,要求将尉迟恭抓捕治罪,当时李世民虽然并没有同意,但也狠狠地将尉迟恭训了一顿。当时的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可见,当时李世民的言词是何等犀利了!尉迟恭后来也因此收敛了很多。不过,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尉迟恭那种刚直暴躁的性格在后来仍然还是得罪了不少人。有些人甚至暗中联合,打算诬告他密谋叛乱!而当时的尉迟恭,虽然脾气耿直暴躁,可他并不傻,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困境了!
于是,他便在这些人还没有告发前,便到李世民这里先行“打通关节”了。当李世民问及尉迟恭为何会说出那样的话来时,尉迟恭便告诉李世民,自己因为性格过于耿直暴躁,在朝廷中难免已得罪很多人,如果自己再不隐退,他们最终会诬陷自己谋逆来将自己扳倒,到那时候,那就真是身败名裂了!既然这样,自己为何不先行告老还乡呢?
殊不知后来没过多久,还真就有人上书参奏尉迟恭,说他密谋造反!这让李世民也大惊失色!可是,李世民后来细想之下,反而打心眼里佩服了自己的这位“老伙计”,他还真是料事如神啊!于是,李世民便批准了尉迟恭告老还乡的请求,并赏赐给他很多金银财宝,后来,还让尉迟恭享受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殊荣!
这样的结局,对尉迟恭而言,还真是“大智若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