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崇祯皇帝接过已经残破不堪的大明公司,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却发现这个王朝已经无力回天,再加上崇祯皇帝个人能力实在是不如自己的祖宗,虽然一腔热血,但因时局限制,终究挽救不了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中国历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动荡,一切势力又得重新洗牌。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明朝政府为了镇压边境危机,加重了粮饷的征派,进而使得社会的矛盾危机不断加深,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汇集成了浩浩荡荡的反明势力。同时再加上各地官员和封建地主势力对农民的盘剥和明朝末年的大规模的旱灾,人们的生活更加困苦不堪,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更多的人们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因而当时清朝政府面临的不仅仅是东北新兴起的满清势力,同时还得处理境内的各地农民起义,内忧外患,达到了困境的边缘,明朝政府自顾不暇,在调兵镇压边镇的满清势力的同时,还得对内部的农民军势力采取斗争,结果明朝政府是疲惫不堪,所以这些农民军使得崇祯皇帝十分愤怒,认为他们不知道国难当头,还在破坏汉人的统治,崇祯皇帝整天以“逆贼”的名号骂着这些各地农民军势力,可谓是恨之入骨。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亲手将大明王朝的江山推向了灭亡的边缘。而那些曾经誓死保卫明朝的官员们,一看明朝大势已去,就向满族势力妥协,因为总不能向这些所谓的农民军臣服。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的投满,使得明朝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宣告破产,当时流亡于南方的几个南明势力,都是因力量不足,无力于清朝对抗,甚至于吴三桂还调转枪口,成了镇压南明势力的主力军,确实让人寒心。
但是,反观这些曾经作为绝对“逆贼”的农民起义军,却成了明朝灭亡之后誓死保护明朝的主力军,主要将领李定国、孙可望联合南明势力,与清朝做着殊死搏斗,但最后因为力量有限,还是被清朝所镇压,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两方曾经可是水火不容的势力,但因为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站在了一起,共同面对他们的敌人。
1644年,崇祯皇帝留下了一道“罪己诏”后自缢身亡,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些灭他国的农民军,也是他口中的“逆贼”,曾经让他恨之入骨,恨不得扒皮吃肉的起义军,却成为保护他基业的主力军。李定国曾经坚持抗清事业长达10多年,沉重的打击了清朝势力,使清朝焦虑一时,但最后还是归于平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