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不用说是朝代的更替,伴随着武则天在李治死后的大权独揽,野心勃勃,必然是杀的人头落地,血流成河,而天下人心思唐,各地宗室,地方世家都还有自己的势力,武则天毕竟是中央直接掌权,地方实力不足,真要杀个天下人头滚滚,怕是也不好看,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能中和双方的人物出现,既能稳定地方,维护统治,又能够劝说武则天,在其心中地位很高,影响其决策,保护好太子李显,百年之后,再图大业。毫无疑问,这个人必定是文官出身,而又谋略非凡,他叫狄仁杰,是武周的柱石,大唐安稳的明珠,更是武则天最为倚重的台阁重臣。
狄仁杰,并州太原人,早年参加科举入明经科,后入仕为官,担任汴州佐判,后因为处理案情得当,得到阎立本推举,出任并州都督府法曹。早知道李治当年兼任并州都督,对于自己的龙兴之地,多少会有点特殊照顾的。在并州处理政务是他积累经验得时期,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人心的洞察,狄仁杰积累了对案件的丰富经验,加上政治敏感性高,使得狄仁杰迅速被升官调入大理寺,而这是他成名的关键时刻,担任大理寺寺丞期间,一年处理积压的一万七千件案子而百姓无怨言,可见其经验丰富,必定是情有可原而从轻发落,罪无可赦而重罚之,因此百姓心服口服,无人上书申诉冤屈。后改任侍御史,被高宗看重,更得长孙无忌青睐。要知道唐朝的宰相,除了长孙无忌这种开国的,一般不是翰林学士出身,就是御史出身,狄仁杰这是在为日后准备。679年,授予散朝大夫,跟随高宗巡幸汾阳宫。686年,狄仁杰外放宁州刺史,主宰一州之地,能够妥善处理当地的民族关系,而狄仁杰凭借此得御史推举,再次入中枢担任冬官侍郎。随后688年担任江南巡抚使,到达江南后针对江南各种繁琐的祭祀进行了严厉的整顿,焚毁一千多所庙宇,乡间风气为之一新,可能现在大家觉得没什么,可是在当时,减少一些私自建立的庙宇,可以节省很多开支,而且破除封建陋习,也可以让当地民风为之一新,当年魏国西门豹处理河神就是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减少百姓负担,因此狄仁杰回去后担任了文昌右丞。同年九月,外放豫州刺史,当时越王李贞谋反和朝廷大战,宰相张光辅纵兵劫掠,狄仁杰不予理会,还斥责他比李贞祸害都大,结果得罪了宰相,不久后贬官复州。直到691年,才再次被武则天召回,担任了宰相,可惜有名无实,权利不大。不过武则天的提问得到了满意的回复,狄仁杰闭口不谈恩怨,只是说皇帝认为自己做的够不够,够就好,不够就改进,而得到武则天的认可。
692年,来俊臣陷害武则天谋反,相当于酷吏对清流的进攻,还有武承嗣(这些人想把太子拉下马,自己当太子,因此和狄仁杰敌对)等人也落井下石,然而在武则天心中并不相信狄仁杰会谋反,几次三番派人查探都被来俊臣应付过去,然而他们越着急杀狄仁杰,越引起武则天的怀疑,最终亲自审狄仁杰,狄仁杰说没有的事儿,只是为了见到皇帝而承认,不然会怨死狱中。但是案件判决已出,皇命不可改,所以他们都被流放地方官,武则天也深深明白帝王平衡之术,狄仁杰作为太子党,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不然自己的位置会岌岌可危。696年,契丹入侵,孙万荣攻克冀州,一时间人心惶惶,武则天乘势启用狄仁杰稳定民心,狄仁杰到任后让百姓继续回田间安稳耕地,这时候契丹还比较弱小,害怕唐朝军队增援而撤军。不久以后狄仁杰担任幽州都督,御赐紫带金龟,更有武则天所题之字,表彰其功。697年,狄仁杰二次拜相,加授银青光禄大夫,风光更甚以前,面对民怨沸腾的武周,开始提出种种建议,劝谏征伐百姓戍卫安西都护府(禁止穷兵黩武),建议废除安东都护府,让高句丽独立,暂停江南粮草运输,抚慰河东百姓。怎么说,不管日后会如何,这些政策总可以在当下稳定民心,有利于让武周腾出手来对付突厥,可惜没人采纳,虽然得到清流认可,却也只能是建议。698年,突厥入侵,狄仁杰担任元帅出征(估计也没想着打赢,稳定民心就行),所以突厥劫掠后狄仁杰带人恢复当地秩序,安抚河北,将被突厥掳掠后逃回的百姓重新划分土地,让他们继续回乡生产,因此河北得以安稳。
当然,狄仁杰最重要的功劳在于劝说武则天立储,武则天对于皇位传给谁犹豫了很久,武承嗣,武三思两个侄儿也很讨她欢心,李旦做什么她都觉得不对,幸亏有朝中众多大臣庇佑。而中间因为突厥问题募兵,也是以太子李旦名义招募大量军队,李唐民心任然在。关键一槌定音在于武则天的一个梦。一说双陆(一种下棋游戏)始终不能赢,一说梦见鹦鹉双翅断裂难飞,都被狄仁杰以当立亲子为太子而解梦,当然,还有那句,没有侄子会把姑姑放进宗庙,而儿子一定会祭祀母亲,侄子再亲,会比母子亲吗?何况武家哪有底蕴做这个天下,不怕百年之后被清算吗?狄仁杰鞭辟入里的分析让武则天恍然大悟,不管为了自己,还是武家,放权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李显被偷偷迎接回到洛阳,狄仁杰举荐的张柬之也担任了宰相,至此,狄仁杰后继有人。700年病故,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慧。之后果然,武则天再次动摇,却已经年迈,年轻的张柬之悍然发动政变,扶持李显登基,狄仁杰被追赠司空,后来李旦登基,得封梁国公,以感激这位国之柱石当年的仗义执言。
诚然,狄仁杰并非完人,娄师德的举荐他不清楚而嘲讽娄师德,然而知错能改确是良好品德,前接长孙无忌,后承张柬之,姚崇,可以说,武周没有武则天这种稳重的人始终安稳民心,安稳着武周,天下大乱,不过是时局问题,狄仁杰,无愧于一个合格的宰相,为国为民,无外乎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