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棣藩王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但也让国家变得空虚

朱棣藩王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但也让国家变得空虚

封疆建国,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就已经彻底的消失了。汉高祖刘邦吸取前朝教训,决议实行郡国并行制。就是既沿袭了郡县制,又将自己的子孙后代裂土封王。

这些皇帝打天下的目的,除了自己享受以外,就是为了能够让后人都能永远的享受特权。所以,很多白手起家的皇帝,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自己的儿孙。

布衣皇帝朱重八也是如此,他分封诸子的初衷是"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让朱家人守朱家的地。

(一)、只封王,而不裂土

朱元璋知道人对绝对权力的渴望,但他也过分的看重了血脉亲情。西汉因为《削藩策》而爆发了七国之乱,西晋虽然皇帝没有削藩,但是还是引发了八王之乱。

因此,朱元璋认为,只要不给藩王们太大的权力,只让其披着拱卫疆土的名义永享荣华富贵,后世的皇帝碍于血缘关系,也应该不会将其视为威胁,强力推行削藩。事实证明,他大错特错。

1.藩王守国门,藩王死社稷

如果单纯的实行郡县制,朱元璋有些不放心。偌大的国家,自己不可能事事知悉。他不愿意,什么事情都由外人处理。

而当时最大的隐患,就是"流窜作案"的北元,因此他封了燕王和宁王在北方守着大明的国门。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万一草原军队来袭,这些人必然会全力抵抗。

而且,他也害怕出现藩王作乱之事,因此制定了规矩"诸王止建籓号,不予裂土"。就是说各地的藩王,不能直接插手当地的政务,因为地是属于整个明朝的,不是属于他们的。这些人没有什么自治权,只有几个卫。

爵位高些的王,最多也就三个卫,一个卫包含五六千人,而低等的王,就只有一个卫。他们平日里可以宅在府养尊处优,而当外敌入侵或者内乱兴起之时,他们率先带头冲锋,帮助当地的官员处理祸患,并且将战况报告给朝廷。

2.建文削藩,导致丧失政权

建文帝刚上任,就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削藩工作。他在军中又没什么威望,全凭自己爷爷上位。而那些叔叔们,都曾经为明朝立下过功劳。论声望,论心机,朱允炆都不是对手。

然而,他还是做了。"建文元年,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柏膂力过人,握刀槊弓矢,驰马若飞。"

这场没有计划,缺少部署而又重文轻武的削藩自此正式开始。撤销藩镇的命令很快就到了燕王和宁王那里。此二人看着自己的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他们不想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朱棣靠着装疯卖傻,蒙混过关,他表面上已经疯癫到了痴呆,背地里安排人招兵买马,打造武器。

很快,他宣布自己要"清君侧"。联合了北面的宁王,及其朵颜三卫,浩浩荡荡的南下。朱允炆那边,害怕背负上不忠不孝的罪名,一直没有明确态度。燕王军队势如破竹,一路攻到南京。最终,朱允炆仓皇出逃,朱棣上位,是为明太宗也就是明成祖。

在祖孙二人之间,明朝治理削藩的政策就发生了改变。朱元璋是希望儿孙们都能够得其荫蔽,顺便帮着朝廷维护统治,而朱允炆不信任叔叔们,所以必须要执行削藩。

(二)、夺其兵权,除去心腹大患

当初朱棣起兵时,得到了众兄弟的拥戴。他还承诺,要和宁王平分天下。"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朱棣又怎么会履行自己的诺言。当他未取得天下时,他代表的是众藩王的利益,而当称帝上位以后,他只代表自己的利益。

1.未竟之业,成祖代为完成

朱允炆比起朱棣来,太过于直接,也显得有些幼稚。朱棣那是老谋深算,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

他上位以后,肯定也要着手削藩,但是并不会像大侄子那样,一出手就如此坚决,闹得人仰马翻。朱棣二次削藩,没有引起很大的波澜,小到历史文献中的记载都很少。

他上位后,先是以礼遇优待那些藩王们。因为刚刚坐稳天下,不能操之过急。而藩王大都有些傲娇,他们必然会或多或少的触犯刑法。此时,朱棣在对其予以劝导。当然,朱棣知道,并且也希望,自己的劝说只能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齐王朱博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朱棣为其恢复了爵位。可是此人仍旧延续以前嚣张跋扈的作风,朱棣多次劝说,但是朱博依旧是我行我素。

他甚至还招募死士,将青州城围堵起来,构筑成了国中之国。结果,自然是被废为庶人,达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

朱棣又利用废朱博的威望,接着调宁王入江西,不愿再让其继续镇守边疆。他害怕有一天,宁王朱权也会因为自己对其不公,而意图谋反。除了宁王以外,边境的藩王们大都被迁到了内地。

2.以臣子替藩王,违背立藩初衷

朱元璋当初封王是因为"又况和林以外,金陵遥制特难,于是分树九王,自燕以往,延错万里,优以声灵,顾盼特重"。说白了,就是他对封疆大吏们不信任,还是自家人放心一点。而朱棣的成功,就是对朱元璋封王想法最大的驳斥。

朱棣以自身为鉴,害怕父亲让帮着治理边境的藩王,反倒成了王朝的催命符。因此,他先是将其悉数迁往内地,而后又不断的削减其护卫。也就是说,朱棣夺了藩王们的兵权。自那以后,这些人除了荣华富贵,一无所有。

首先,他们地址权,不能参与当地的政务;其次,他们没有自己的食邑和百姓,不会对朝廷形成威胁;再次,他们不能随意出入城池,等于是被圈禁在了华丽的府邸中。如此一来,朱棣才可以高枕无忧。

但是这和当初朱元璋的梦想,背道而驰。朱元璋不是单纯的想让国家养着自己的后代,他是想让这些人充当抵御入侵以及平定内乱的马前卒。朱棣这么做,是想用自己信得过的臣子,来代替藩王。

如果单以加强皇权的角度来看,还是朱棣的手段比较高明一些。当然,朱元璋除了是皇帝还是一个父亲,他要尽可能多的照顾自己的孩子们。而这些事情,朱棣统统不用考虑。他只要保证无人能够再引发靖难之役就够了。

(三)、安心当个富贵王爷

朱棣当初南下清君侧,他的儿子们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朱高煦,为了父亲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可是朱棣将大儿子立为太子,立刻引起了朱高煦的不满。

当初朱棣下达了"王府不得朝命,不许擅役一军一民及领一钱一物"的死命令,而朱高煦不顾圣令私自招兵买马,还纵兵劫掠,朱棣勃然大怒决议"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匿诸人。明年三月徙封乐安州"。大家看到朱棣对亲儿子都如此狠心,自然也不敢再多做什么。

1.削兵权而提高待遇

朱棣的削藩是一步一步来的,先是向兄弟们示好,而后找各种的理由,裁撤其兵权。没了兵权,这些人就再不能对朝廷构成威胁。当然,碍于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皇家颜面,统治者朱棣还是决定给藩王们以优待,那他是如何治理宗藩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想做的就是不让其造自己的反,不到紧要关头,没必要彻底的斩草除根。朱棣规定每年给藩王们划拨大量的银两,以供其使用。而这些藩王们,平日里闲来无事,就只剩下吃喝玩乐以及行鱼水之事,即"宗藩不得参政统兵,坐食岁禄即可"。

所以,明朝的皇家子孙特别的多,甚至有时候藩王都认不清自己的儿子。可是只要生了孩子,就有国家养着,反正也无事可做,何乐而不为?

2.朱门酒肉臭

国力昌盛,财政盈余之际,养活藩王和他们的子嗣根本不成问题。可是,自明宣宗去世以后,明朝出现了很多的奇葩皇帝,有的专宠自己的乳母,有的宠信太监,有的一心求道,有的专心做自己的木匠。如此下去,国家怎能昌盛。

同时,明朝进入小冰河期以后,蝗灾,洪灾,旱灾,鼠疫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农民的粮食经常颗粒无收。可是皇帝们又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此各地频繁爆发农民起义。同时,关外的满洲人也开始崛起,国家还要筹措巨额军费以保证边疆安宁。

这些藩王们就像蛀虫一样,趴在明朝的脊髓上吸其骨血。国家本来就左支右绌,要在赈济灾民,拱卫边疆的同时,养活规模庞大的藩王及其子嗣们。不论再怎么困难,都要先紧着藩王们用。如此一来,藩王直接导致了明朝的国力空虚。

当时李自成进洛阳,发现城中只有福王一家有肥头大耳的胖子。他养的那些鹿,吃的远比百姓们好得多。一气之下,将福王与鹿一起烹煮,并且散尽了其万贯家财。

结语:

明朝的藩王制度,是一直到朱棣上位才正式确立的。首先是朱元璋想要的藩王替国家守边境,其次,是建文帝强硬的削藩,;再次是朱棣削其兵权,但是仍然给予其优待。这三个里边,朱棣的最有利于维护统治,但也让国家变得空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宁王,国家,统治,朱元璋,皇帝,天下,制度,朱允炆,朱棣,观点评论,宁王,藩王,朱元璋,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宁王,国家,统治,朱元璋,皇帝,天下,制度,朱允炆,朱棣,观点评论,宁王,藩王,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宁王,国家,统治,朱元璋,皇帝,天下,制度,朱允炆,朱棣,观点评论,宁王,藩王,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