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对建文一朝的“遗产”展开了一场大清洗,试图将建文帝在大明帝国历史上的痕迹全部抹去。建文帝一朝得势得宠的大臣如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接二连三被铲除,方孝孺居然被诛十族,此乃前所未有之酷刑;曾经在济南与朱棣鏖战的建文忠臣铁铉被削去五官后扔进油锅,其妻女均被没入教坊司为官(女支),猛将盛庸虽投降,但余生都被朱棣打压。甚至连建文的年号,都被朱棣废除,朱棣下令,凡是提及建文执政四年之年号,均以朱元璋洪武年号,建文元年即洪武三十二年。
朱棣的大清洗,并没有让自己安心。叛军在内奸李景隆的配合之下攻入南京城后,皇宫突然烧起一场大火,火扑灭后,两句烧焦的遗体呈现在朱棣面前,有人说这是建文帝和马皇后。但朱棣似乎并不相信建文帝就这样去世,他认为,建文帝必是通过某种秘密途径逃出皇宫,流落民间甚至外国,招兵买马,时刻准备颠覆他的政权。在登基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朱棣似乎一直在寻找建文帝的踪影,他想要彻底消除心头之患。
与建文帝一同消失的,还有七岁的太子朱文奎。朱棣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找到丝毫关于朱允炆和朱文奎的线索。而当时年仅两岁的建文帝次子朱文圭,则落在了朱棣手上。如果说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还能从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中找到一定合法性的话,那么他取代建文帝则完全是篡逆,既然他所定义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所谓的奸臣已经伏法,皇位自然应当回到太子朱标一系手中。建文帝和朱文奎不知所踪,那么理应由两岁的朱文圭继承皇位。
野心勃勃的朱棣自然不会放弃权力,他不顾众多大臣反对,囚禁了朱文圭,将其称之为建庶人,而后自立为帝。此后的五十多年,朱文圭一直在高墙之中度过,向来以宽仁著称的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没有对他的管控有所放松。直到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突然想到自己这位叔叔,联系到自己被软禁在南宫中八年的不易,于是下令将建庶人释放出来,给予他自由。但朱文圭在幽闭和恐惧中已活过了五十多个春秋,早已身心俱疲,在得到自由之后不久,便撒手人寰。
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建庶人留下子嗣的记录,所以,如果当年朱文奎一并葬身火海,那么建文帝一系便在明朝彻底断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