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国士遇之,国士报之:明朝巡抚顾璘独具慧眼,首辅张居正知恩图报

国士遇之,国士报之:明朝巡抚顾璘独具慧眼,首辅张居正知恩图报

嘉靖十五年(1536),十二岁的张居正在考取秀才之后,来到了湖广行省的省城武昌,准备参加这一科的乡试。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中最为敬重的人,从而成就了一段伯乐与千里马式的传奇佳话。

一、顾璘慧眼识珠

顾璘,字东桥,南京上元人。弘治间进士,少负才名,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官至刑部尚书。当张居正来到武昌城时,顾璘正担任湖广巡抚。

顾璘有一位亲戚曾经客居荆州,以诗册到处请人题诗。当时张居正还是书塾的一名童生。一天这个亲戚恰好来到张居正所在的学校,央求塾师为其题诗。塾师题完之后,命张居正也题一首。等到亲戚回到武昌时,顾璘浏览其诗册,猛然看到张居正的诗,便惊为天人:“此异人也,吾不得不物色之。”异人,古代通常指出类拔萃者。此时的顾璘已经对张居正上了心,开始留意他。

等张居正来到武昌后,顾璘通过来报考的秀才们终于找到了张居正。顾璘一看到他,就认定他将来必有大成就。他随口占了一偶句:“玉帝行师雷鼓电旗云作队雨箭风刀。”张居正当即应道:“嫦娥织锦星经宿纬月为梭天机地轴。”顾璘大喜,以“小友”称之。顾璘对于发现了张居正非常自豪。与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聊天提到张居正时,极力夸赞:“此子,将相才也。”他还将自己比作唐代的宰相张说,将张居正比作李泌,常以张说识李泌于童稚自居。为了表示自己对张居正的重视,顾璘将自己所系的金束带解下来赠与他,认真地解释道:“你以后必然能成首辅,所系腰带当是玉制的。我的腰带不足以赠与你,聊作为老夫的一番心意吧。”

兴奋之下,顾璘还作了两首七言绝句《赠寄张童子合二首》。

(其一)羡尔伯兄来万里,锦囊诗卷烂珠辉。今看十岁能长赋,何用从前咤陆机。(其二)麟子凤雏难可见,碧蹄卅鸟喙定堪夸。词源莫倚翻三峡,经笥还须富五年。——顾璘:《息园存稿诗》

顾璘对张居正的未来非常信任,甚至将自己的儿子都提前托付与他。有一次,顾璘留张居正参加家宴。他把自己的儿子顾峻叫了过来,指着张居正对他说:“此荆州张秀才也。以后定会当上宰相。你以后要是遇到事,可以到京城去找他。居正一定会顾念你这个故人之子,对你刮目相看的。”这有点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意思。

当时张居正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孩子。一个小秀才能够得到一方大员巡抚的折节下交,对于张居正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心中既是感激,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坚定。古人都信任谶纬,像这样的事,在张居正的心里其实已经将其当成自己未来必成大器的预兆。

二、张居正少年成名,顾璘为其未来考虑,让其落榜

当然,顾璘虽然看重张居正,但是更为张居正的未来考虑,对他年少成名非常担心。张居正从小就被当作神童来对待。史书称其“少颖敏绝伦”。两岁时,他的堂叔张龙湫曾指着《孟子》中的“王曰”二字,对他说:“小孩子不要觉得自己聪明,就过于自负。你能认得这‘王曰’两个字,就算奇怪了。”过了几天,堂叔考校于他,张居正竟然对此二字辨识无误。五岁入私塾,记忆力惊人。十岁通六经大义,并开始撰写理学文章。十二岁到荆州府参加提督学政的院试,名列第一,被录取为府学生员,人称荆州张秀才。他在考试的时候,一位考官曾指着墙上一幅吕洞宾的画,让他即兴赋诗。张居正想都没想,便直接挥笔写道:

这个道人黄服蓝巾,分明认得,却记不真。呵呵,原来是醉岳阳、飞洞庭,姓吕的先生。————《张太岳集》

众考官看完之后,嘘声一片。他在参加院试时,还受到当时荆州知府李士翱的赏识,甚至帮其改了名字。张居正原名白圭,他认为这个名字不足以反映其才学和未来的成就,于是便为其改名居正。

张居正刚被录取为生员,便急着来参加乡试。顾璘认为他一路走来太过于顺利,不利于心性的磨练。而且过早的介入官场的权力斗争,对于张居正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张居正就像块璞玉,需要如琢如磨,才能成就大器。他于是找到当时负责乡试的冯御史,对他说:

张孺子天授,即令早在朝廷,宜亦无不可,然余以为莫若老其才,他日所就当益不可知耳。此使君事也,使君其图之。——张敬修等:《太师张文忠公行实》

顾璘的做法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张居正在考上进士后,在翰林院为官六载,看尽权力斗争和朝政腐败,心中抑郁难抒,实在无法排解,便请假归乡,修整了六年。权力斗争不是年幼的心智能够承受的。这还是张居正被顾璘压了三年的缘故,要不后果可能更加严重。明代有很多少士子年少成名,荣登进士,甚至状元,但是最后在官场上的成就却泯然众人。神童可以对文化知识有很高的天赋,但是为官施政需要的更多是社交、计谋和处变不惊的心性。这些是在长期实践中磨练出来的,而不是生而知之的。后来张居正在当上首辅后,对顾璘始终非常敬重和感激,除了最初折节下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此。后来顾璘也没有避讳他,将此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君子坦荡荡,张居正也非常明白他的用心良苦。

三、张居正报恩

君以国士遇之,吾必将以国士报之。顾璘应该是张居正一生最为感激和始终牢记的师友。后来他在给属下同僚的书信中这样写道:

仆自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与南院赵麟阳书》

不光是此处,在与其他很多官员的书信中,都毫不避讳地提到顾璘对他的恩情。

万历时张居正掌权为首辅,顾璘的预言果然成真了。可惜的是亦师亦友的顾璘已经去世了,无法看到这一天。为了报答顾璘的恩情,张居正对顾家之事可谓费尽心力。

他多次亲自致信南直隶及朝廷的官员,包括应天巡抚、应天府学司业、南直隶提督学政、南京翰林院学士、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操江巡抚、吏部文选司郎中等,目的就是央求他们为顾璘请求朝廷的恤典以及封妻荫子之事。而为了让顾璘的儿子顾峻来北京参加考选,他主动承担来往的路费和各种打点花销。甚至为了顾峻搬取老家家眷一事,专门去信操江巡抚,让其沿途以漕船接送。更有甚者,顾家争夺遗产之事,他都要管一管。

当顾峻来到北京时,两人多年后再次相见,不禁唏嘘感叹。顾璘已然去世,而他当年托孤之事在此时终于得到应验。而张居正也真正做到了俯仰天地,无愧于心。应人之诺,虽久远而不敢违。顾璘与张居正两人都是真性情,都是以诚相待,都可谓是古之国士。

参考文献:《张太岳集》、《息园存稿诗》。

想要了解更多明朝有趣的历史知识,可以搜索下面的专栏,百度秒懂百科的精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秀才,明朝,未来,荆州,顾璘,权力斗争,武昌,成就,乡试,张居正,观点评论,荆州,武昌,张居,张居正,顾峻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秀才,明朝,未来,荆州,顾璘,权力斗争,武昌,成就,乡试,张居正,观点评论,荆州,武昌,张居,张居正,顾峻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秀才,明朝,未来,荆州,顾璘,权力斗争,武昌,成就,乡试,张居正,观点评论,荆州,武昌,张居,张居正,顾峻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