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无疑是一个令许多人神往的朝代,除了当时十分发达的经济之外,那时浪漫的文化氛围也非常吸引人。
尤其发达的唐诗文化更是许多人的国学启蒙,大多数人从小都是念着唐诗长大的,这也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文化烙印。
对于唐代的众多大诗人,我们也都是如数家珍,他们的一些风流轶事更是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对于这些诗人的结局,我们却鲜有了解,而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因为错误的饮食失去了生命,这不禁令人十分遗憾。
唐代诗人聚会
一、因鱼丧命的孟浩然
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有许多人都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孟浩然无疑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初次问世,这种能够让寒门学子跻身仕途的创举调动了天下学子的热情。
官场终于不是名门子弟与富贵家庭的江山,科举制的出现既让穷人的日子有了盼头,也为国家的文化昌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那时,几乎所有的学子在年轻的时候都抱着一颗为国分忧的热心,不管是出生名门的子弟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参与其中,这也是早期唐诗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创始人孟浩然生于书香之家,但并不是达官显贵之家,从小便受家人的熏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举制度的出现更是给了孟浩然希望的曙光。
古代科举考试画像
孟浩然在当时也是从年轻时开始便一次次地参加科举考试,想要跻身官场为国效力,但是不知为何,这位在文坛上名声斐然的大才子却始终不能在考场上更进一步。
屡次碰壁失败的孟浩然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当官的材料,面对着这么多次的失败他动摇了跻身官场的心。
早在孟浩然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同友人游鹿门山,看着山中的景色便作诗一首,即《登鹿门山》,诗歌的内容是: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孟浩然对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而这首诗也标志着其独特诗风的雏形,为以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登鹿门山》的问世,不少的文人墨客被这首诗中所描写美好景色、诗歌所表达的旷达境界与诗人独特的笔风所吸引,而孟浩然这个名字,也是从此时开始,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孟浩然画像
此时在科举考试中屡屡碰壁的孟浩然没有像《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样,将一生投入到科举考试之中,而是在书本外发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那就是寄情山水,在文学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怀。
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唐诗的类型远不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这般丰富,诗人们基本没有自己独特的体系类型,许多人甚至还在效仿六朝时文人的创作形式,只注重那些华丽的辞藻,而不注重诗歌表达的寓意甚至平仄的押韵。
而孟浩然则将自己的视野延伸到了更加广阔的自然之中,而且其不同于一些喜欢借景抒怀的诗人,他的诗中有着十分洒脱的气质,这便是田园诗派的发端。
他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视野,也和他不拘小节的性格有关,而这种性格也为他赢得了不少朋友,其中就包括另一位大诗人王昌龄。
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的时候,王昌龄曾经到襄阳一带游玩,而那里正是好友孟浩然的家乡,王昌龄与其已多年未见,得知好友在家中之后便登门拜访。
孟浩然听说王昌龄到来之后,便主动邀请好友一同把酒言欢,作为东道主的他更是为王昌龄摆下了一桌丰盛的筵席。
王昌龄画像
王昌龄与孟浩然叙述着这些年在边塞度过的日子,而孟浩然也向友人诉说着自己仕途不顺的经历,在觥筹交错之间,两人的兴致也越来越好。
这时,一道当地的著名美食查头鳊被端了上来,这是一种滋味极为鲜美的鱼类,是汉江流域的特产,从小生活在这里的孟浩然更是喜欢的不行,向王昌龄倾情推荐,来到襄阳不吃查头鳊相当于白来,二人当即举箸品尝,甚是快慰。
但此时的孟浩然其实是不能吃鱼的,因为他正在遭受背痈的困扰,即背上起了脓包,如果照顾不当的话,患者很有可能因此患上败血症,而当时的孟浩然背痈已经快要痊愈,更是不应该吃鱼。
明初名将徐达似乎就是因为这个病去世的,而朱元璋赐予烧鹅的传说也说明了此病患者需要对于饮食格外小心。
烧制好的查头鳊
但以孟浩然的性格,什么都不如开心重要的,更何况是好友王昌龄的到来,自然是不可能放过眼前美食的,二人没过多久就将整盘查头鳊吃得一干二净,不过,这种任性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在参加完宴会之后没有几天,孟浩然的痈疾便猛然发作,连治疗都来不及,这位大诗人也很快就离开了人世,而王昌龄则对好友的离世悲痛万分且后悔莫及。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孟浩然的死百分百和那条查头鳊有关,但他的口舌之欲确实成了其丧命的罪魁祸首。
孟浩然与王昌龄画像
二、杜甫和牛肉
说起唐朝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自然是唯一的答案。
他们二人生活在相近的时代,但是诗歌却体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如果说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是中国古代文人想象力巅峰的话,杜甫的诗歌则显示了古代士大夫阶级文化和内心思索的沉淀。
这两位诗人从唐代开始便一直被人们联系在一起,他们除了有着相似的文学造诣之外,两人的死因其实也颇为相似。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李白是因为醉酒乘船不小心失足落水而死的,那么杜甫又是怎么离世的呢。
杜甫画像
在唐代宗大历五年的时候,杜甫正在湖南一带盘桓,他去到南岳衡山观赏了景色,还到了岳庙中祭拜。
不过当时的天气十分不好,湖南多地普降大雨,杜甫一时被困在衡山脚下动弹不得。
在登山的时候,杜甫自然不会带太多的食物,因此他很快就面临着饥饿的考验,这让这位接近六十岁的老人十分痛苦,不光要忍受着雨天的寒冷,还要忍受着肚子的饥饿。
虽然杜甫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做什么大官,但是他的诗歌却是唐朝文坛众人追捧的对象。
杜甫所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感情以及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广受人们的喜爱与敬佩。
因此当地的官员对于杜甫的到来也是早有耳闻,在大雨封路的时候,他们便找人关切地询问杜甫的情况。
杜甫乘船的画像
官员一行人在得知杜甫因暴雨被困于衡山脚下之后,立即派人撑小舟到杜甫所在的地方接应这位大诗人脱离险境。
这位地方官显然是一位细心的人,他知道杜甫被困多日,想必饥饿难耐,便让下属随船带了一些食物过去,其中既有普通人很难吃到的牛肉,还有温热的白酒。
在小船划到杜甫身边的时候,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已经几天都没有吃过东西了,再加上暴雨的冲刷,身体已经负荷了,急需食物来填补自己疲惫的身躯。
因此,在上船表示了对于官员的谢意之后,杜甫便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南岳衡山风景
我们知道相比于“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杜甫的经济情况是不甚理想的,毕竟其在成都的时候还只能住在草堂里面,每日吃的与穷苦人家吃的没有区别,更别提牛肉白酒了。
因此对着眼前的佳肴,饥肠辘辘的杜甫吃得十分开心。
但是我们知道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他的消化系统是会出现问题的,此时如果一下子摄入太多食物,消化系统就会因为无法承担而出现问题。
显然杜甫是不知道这一点的,再加上他所吃的是本就不易消化的牛肉,随着胃里牛肉的堆积,这位六旬老人的消化系统宣告崩坏,在他吃完大餐之后不久,杜甫便感到身体不适。
再加上当时的天气依然是风雨交加,这对于他这样的老人家也是十分不友好的,因此这位大诗人在当天晚上便撒手人寰了。
尤其是年龄稍大的人,不要一次性吃太多的食物,消化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于杜甫而言,这样的离世无可厚非是遗憾的,一代诗人就此陨落。
李白与杜甫
如今人们对于杜甫的死因有众多说法,有人说杜甫是因为暴饮暴食患上了急性胰腺炎,也有人说杜甫是因为酒精中毒而死,但无论如何杜甫的死也是因为一餐美食和一壶美酒,这和李白之死也确有几分相似。
可是换个思路来说,杜甫本就被困于衡山之上,暴雨的冲刷,寒风的呼啸以及许久没有进食的皮囊,可能官府一行人晚到一天,杜甫都会丧命于此,那么相比之下,杜甫填饱了肚子,并且有着难能一遇的牛肉与美酒陪伴,离去也变得不再遗憾。
三、韩愈之死
除了孟浩然和杜甫之外,唐朝还有一位大诗人也是因为食物问题丧命的,这人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
韩愈字退之,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早年登进士第,且两任节度使推官,累官监察御史,相对于孟浩然杜甫来说,他是一位正经的朝中大臣,在官场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
虽然后期他因为反对迎接佛骨一事遭到贬谪,但是他在朝中的地位和政治影响力还是十分惊人的。
因此韩愈的生活条件也比杜甫孟浩然等人要好上不少,他在晚年的时候远离了官场,在家中过起了享受的生活。
根据五代文人陶榖的记载,韩愈在晚年的时候娶了不少小妾,其中不少人都年纪很轻,也很受韩愈的喜爱。
但那时的韩愈毕竟已经上了年岁,因此在和小妾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年龄以及身体上的差距让韩愈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落差。
于是韩愈便想借助一些补品方剂来提升自己的身体,但我们知道古代绝大多数的丹药放到今天就是妥妥的毒药,因此韩愈也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韩愈画像
至于韩愈具体吃了什么毒药,历史上的各家也是众说纷纭。
而现在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白居易在怀念好友元稹的《思旧》诗中却说:“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
这说明当时韩愈服用超量的药材乃是硫磺,虽然也有人表示白居易诗中提到的退之并不是韩愈,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字号便决定是韩愈,但结合硫磺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壮阳的功效,韩愈也确实有服用硫磺的理由。
但是硫磺作为一种常见的矿物质,显然是不适合直接服用的,那么韩愈是不是因为服用了含有硫磺的方剂而丧生的呢,历史学家们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如果韩愈服用的是方剂的话,那么具体害死他的成分就很难说清了,白居易是不可能在书中将矛头直指硫磺的。
此时,一些笔记文学中的内容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他们声称韩愈当时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所以在社会上到处寻求偏方。
当时一人告诉韩愈,硫磺鸡对他的问题有很好的疗效,如果坚持服用的话,会对人的各方面机能进行提高,但硫磺鸡并不好寻求。
而所谓硫磺鸡,是指用硫磺饲喂的公鸡,据说这种鸡要足足喂上一千天才有功效。
于是韩愈命人在江湖中寻找硫磺鸡的下落,不惜花重金寻来一只,但经过数日的寻找,一无所获。
寻方若渴的韩愈在家中急得焦头烂额,这时他想到一个方法,既然买不到硫磺鸡的话,何不自己饲养呢,这样便能随时随地吃到硫磺鸡了。
韩愈想到这便立即命人在家中饲养硫磺鸡,并按照江湖术士的方法进行饲喂,不过等到他吃下硫磺鸡的时候,等待他的并不是雄风再起,而是毒素的折磨和可怕的死亡。
矿物硫磺
对于硫磺鸡的传言,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不过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于食疗和饮食习惯的重视。
以上三位唐朝大诗人都是因为在不恰当的时间食用了错误的食物而丧失生命的,这无疑是中国文化史的巨大损失。
虽然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们的死可能和一些生前患有的疾病相关,但是用美食作为他们的死因,显然可以让他们的人生更具浪漫色彩,这可能也是这几种说法能够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
注:
本文关于诗人生平的内容,参考自《新唐书》、《唐才子传》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