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
文/上山人 图/网络
相传,王杰出任上书房总师傅时,教习皇太子颙琰(即嘉庆皇帝)读书。王杰执教相当严厉,颙琰不用功,他照样罚站、罚跪。
一次,乾隆皇帝路过上书房,看见颙琰被罚跪,心中不悦,命颙琰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
乾隆的意思明摆着,身为太子,早晚都会成为天子,不可因为教习功课而忘了君臣之礼。让乾隆没有想到的是,王杰非但不买他的账,还针锋相对地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
受教的将来成会为尧舜那样的明君,不受教的将来成为桀纣一样的暴君,这就是老师的作用啊!
乾隆皇帝听了,深为叹服,复命颙琰跪下,说:“寡人托太子于卿,即交大清江山于卿之手。”
〔释疑〕
古往今来,能成为帝师是文臣的莫大荣耀。但在如何教育皇子方面,老师们无不如履薄冰。
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生于1760年11月13日,卒于1820年9月2日,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天,颙琰密储立为太子,乾隆六十年(1795)正式册立为太子。
乾隆五十一年(1786)四月,王杰出任上书房总师傅。此时,颙琰已经26岁。说王杰责罚颙琰有可能,罚下跪则无可能。再则,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王杰的刚直里又含有端谨的成分,这事不大可能发生在他身上。更何况,当时颙琰的太子身份尚未公开,乾隆再冲动,也不可能泄露机密。
这事更有可能发生在乾隆皇帝的老师朱轼身上。
朱轼(1665—1736),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3)进士。雍正元年(1723),朱轼入值南书房,加吏部尚书、太子太保衔,在懋勤殿(乾清宫西庑正中)讲学,教习皇四子弘历。
朱轼对弘历的要求很严格,以至于雍正皇帝都觉得有些过头了。一次,雍正皇帝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希望他把尺度放松一点。
不料,朱轼很严肃地说:“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
雍正皇帝听后大为震动,从此更加器重朱轼。
人们因为喜爱王杰,将这些故事附会在他身上,此二者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