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朱能、丘福是在靖难之役武将中发挥功劳最大的三位。三人都是在征战的过程中去世,一生都在征战疆场,为明成祖朱棣效力。相对于张、朱二人来说,丘福的遭遇显得更悲凉一些。其他二人在去世后都得到了追封,封妻荫子。而丘福去世后却不仅自己的爵位被剥夺,其妻子、后代都被流放。是朱棣不顾旧情,还是丘福咎由自取呢?两者其实都有。
一、丘福的功绩
丘福起于军伍,很早便已跟随朱棣。不过他当时地位不高。到靖难之役开始之时,他也只是一名千户。不过在当时朱棣兵马奇缺,千户已是比较重要的军事力量了。他与朱能、张玉三人夺下北平九门,获得首功。这也奠定了他们后来在朱棣大军中的地位。
后来在真定大战时,丘福率奇兵突入子城。白沟河之役,率精兵直捣中军。夹河、沧州、灵璧等战役中,他都是先锋。之后盛庸率水师战舰数千艘于淮河阻挡了朱棣大军的南进之路,丘福与朱能率领数百人,向西跋涉二十里,从上游偷偷渡过淮河,然后突然出现在盛庸军后。在前后夹击下,盛庸惊惧,弃战舰而逃。大军因而夺取战舰,顺利渡过淮河,离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更近了一步。
丘福虽是武将,但是他很懂得谦让,且不争功。他的谋略不如张玉,武勇与朱能相差不远。但是每次将士取得战功,都争相告诉朱棣,唯独丘福等众人禀报完之后才说。朱棣尤其看重他的这一点。他曾对人言:“朱将军之功,我自知之。”也因此,当朱棣登基后,将丘福的功劳排在了第一位。他被授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被封为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被授予世券。朝堂之上论政,武臣中,朱棣都是首先询问他的意见,乃武臣朝班之首。
当然丘福被定为功臣之首,还有一个原因是张玉在靖难之役中战亡。如果他还活着,以他的勇猛和谋虑,应该位列丘福之上。
二、奉命征讨本雅失里,因决策失误,于临朐河战败而亡
永乐三年,元朝后裔孛儿只斤·本雅失里在太师阿鲁台的支持下成为可汗。永乐六年,朱棣遣使招降。永乐七年,朱棣再次派遣给事中郭骥前往劝说。本雅失里则直接将郭骥斩首,表明自己的决心。朱棣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前去讨伐。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左、右副将,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
丘福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朱棣也知道他的这个缺点。在发兵之前,他郑重告诫丘福:“行军一定要谨慎。到开平以北,即便不便贼寇,也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机应变,不可执拗。一次不能成功,可以再次发兵。”总之就是要他谨慎为上,千万不要中了蒙古军的计谋。等大军开拔之后,朱棣又多次发去敕书,告诫丘福,军中如果有人说敌人易取,一定不要听信。可见朱棣对他实在有些不放心。当然也可以看出朱棣对此次出兵非常重视。
丘福到达塞外之后,亲自率领数千人到临朐河南打探敌情,结果遇到了一队游骑。他们在将其击败之后,获得一名蒙古军的尚书。从他的口中,丘福得知本雅失里在此三十里之外驻扎。丘福大喜,当即决定率领这几千人前去逮捕他。部将劝说等大军集结之后再行前进,丘福执拗性子上来了,部将怎么劝说都无用。
丘福以这位尚书为向导,率军直接来到了本雅失里的营帐外,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发起了进攻。丘福攻战两日,每次战斗,敌军失败退走,渐渐地丘福越来越深入。
这时副将、参将都已发觉了敌人是在诱敌深入,极力劝谏。李远建议,就地扎营,夜晚多燃火炬、鸣炮,白天出奇兵与之交战,让对方摸不清己方兵力,等大军集结后再一举将其歼灭。丘福这时已经有点魔障了,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李远又将朱棣的诏旨摆出来,丘福仍是不听。他厉声对两人道,违命者斩。将士不得已只得跟随他一起发动进攻。结果,众人陷入敌人大军包围,王聪战死,丘福及众将被俘遇害。十万大军在失去统帅后,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之后,朱棣痛心疾首,决定御驾亲征。而丘福也被他剥夺了爵位,妻子、儿子等一众家人都被流放至海南。
三、评价
从这个过程来看,丘福真乃是一十足的莽夫。按理说,他随朱棣打仗多年,又有靖难之役的历练,即便没有学过兵法,也应该有一定的军事智慧。敌人诱敌深入,这么简单的迷局,他都没有识破。在众将都在劝说之下,仍然我行我素,这样的结局,也是理所当然。真不知道,在与建文帝大军作战时,他又是如何取胜的。可能真的是建文军太弱。
从朱棣的一连串告诫来看,朱棣其实已经知道他的问题所在。但是他仍然选择以之为主帅,应该是出于无奈。张玉在靖难之役时已逝,朱能则在讨伐安南的战役中于军中去世。朱棣手头实在无可用之大将。《明史》称,朱棣在丘福去世后,无可用之将的情况下,只得御驾亲征。看来丘福为主将出征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十万大军,这对于朱棣来说,是个非常巨大的损失。所以当他得知战败后,便直接对其丘福进行了最严厉的处罚。
当然这其中还有另一方面原因。丘福因为是武将,与汉王朱高煦走得非常近。两人其实性格上非常像,都是有勇无谋,都是一介莽夫。渐渐有结党的趋势。他也曾多次在朱棣面前提出改立太子之事。废立太子,这历来是皇帝的逆鳞所在。皇帝可以问,但是大臣不能主动提及。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般这种情况都会遭到皇帝的反感。而且武将与藩王走得太近,这更是容易让有过篡逆经历的朱棣更加警醒。可能在此之前,他已经对丘福有一定不满了。战败之事又太过严重,两者作用之下,导致了丘福的结局。
当然丘福已经去世,朱棣念在他的功劳上,虽然不能够在封妻荫子,至少也可以让他的妻儿过个平常人的生活。流放之刑其实有些太过。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