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盛极而衰,盛唐之变-安史之乱(三)

盛极而衰,盛唐之变-安史之乱(三)

随着唐玄宗逃亡到四川,长安,洛阳拱手让给了安禄山,太子李亨谈到灵武登基,天下的局势开始变得扑簌迷离了起来,一方面是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燕”国叛军,他们裹挟几十万幽州精锐部队,包括三个藩镇的各个将军,有的不知情,有的是被利益打动,总之,他们现在是叛军,另一方面,是唐肃宗李亨带领的灵武等地的朝廷平叛部队,这时候的唐朝民心未失,大势还在朝廷,还有更多的藩镇可以调兵平叛,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割据势力,有的藩镇不出兵平叛,作壁上观,等待看局势的发展,而这就是混乱的安史之乱,还有少数民族虎视眈眈,想要乘机打秋风。

李亨继位后,迅速派兵平叛,正面战场是素有勇名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带军进攻河北,曾一度击败史思明,将他们限制在关内,另一方面,朝廷的河南节度使张巡带领军民坚守睢阳,带领几万民众和守军和安庆绪麾下大将尹子奇带领的十三万大军对阵,张巡和许远合兵一处,加上城中百姓被纷纷发动起来,张巡又能够坚壁清野,熟练的运用兵法,也不是一味的防守,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军中缺少弓箭,他就乘夜放下稻草人吸引叛军射箭,然后收集箭矢,叛军习以为常之后,又派出真正的军队突袭,甚至还乘势击败过尹子奇,军中猛士南霁云还射伤了尹子奇一个眼睛,最后是尹子奇不想城破人亡,开启招降模式,围困睢阳长达九个月,严重限制了安禄山的进军计划,而朝廷也利用这九个月开始整顿军队,完成了反攻的部署,从这方面来看,安禄山是一次战略的大失误。甚至到朝廷反攻的军马已经攻克洛阳时,睢阳还在张巡手中,不得不说,虽然张巡守城气节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但是他的任务是完成了。 之后便是郭子仪,李光弼齐头并进,睢阳之战后迅速收复了东都洛阳,两京被收复后,安史之乱基本有了平息的态势,各地藩镇也纷纷出兵,颇有痛打落水狗的趋势,而在这个时候,安禄山的死,成了一道催命符。

安禄山本来就很肥胖了,再加上某些疾病,因此变得心理很扭曲,时常殴打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心腹谋士严庄也被殴打,鞭笞,还有自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天天踩着人家,还肆意殴打,更有自己的长子安庆绪也感受到了威胁,试想,一个上位者让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感觉到了威胁,拿什么活下去?很快三个人达成一致,把安禄山弄死,也只能说,一直以来的顺利让安禄山放松了警惕。757年,杀死了安禄山,安庆绪自己登基为帝,随后继续围困太原,后来邺城之战兵败,撤退到河北史思明的地盘,意图东山再起。可惜安庆绪始终不是安禄山,被朝廷打的节节败退,严庄投降,尹子奇被手下杀死投降唐军,史思明因为被安庆绪猜忌而投降了唐肃宗,被封为范阳节度使。

不久之后,史思明再次叛乱(安庆绪与之达成了协议),和安庆绪合力利用地利,击退了李光弼和郭子仪的精锐,重新占领了洛阳,这让朝廷意识到,叛军还是有战斗力的,于是迅速调动大量军队,在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带领下进攻安庆绪,而史思明这个时候已经撤回范阳,安庆绪主力基本被消灭,后来老谋深算的史思明发兵救援,看出了唐军的问题,几十万唐军没有一个统帅,李光弼,郭子仪,还有其他节度使各自领兵,还有一个观察室鱼朝恩(唐肃宗派来的监军),最终的大败就不得不说是意料之中,打顺风仗还好说,一旦战事不利,就只能仓皇逃窜了。而郭子仪因为鱼朝恩的言语被解除兵权,在长安养老,九大节度使连手兵败,只能说,唐朝的水很深,以至于郭子仪都只能想办法保全自己,而不敢出声。携带大胜返回的史思明继续担任了大燕皇帝,双方进入对峙阶段,不过唐朝这边国力逐渐恢复,而史思明,再次爆发内乱,被儿子史朝义给杀死,再次经历了权利的更换。这时候朝廷唐代宗继位,任命仆固怀恩为塑方节度使,带领军队平叛,再加上大势所趋,叛军部下纷纷投降,昭觉寺一战大破史朝义主力,不久之后,田承嗣,李怀仙等人纷纷投降,至此,为祸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基本被平定,代价是节度使又多了一大堆,田承嗣等人虽然归降,但是兵多地盘大,也害怕朝廷再次清算,时刻可能再起兵造反。而另一边,郭子仪等大功将领也害怕功高震主,引起朝廷的不满,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准备谋反,而安史之乱最大的威胁在于,唐王朝失去了之前对少数民族的威慑力,甚至很多时候平叛要借助少数民族的兵马,比如仆固怀恩,还有吐蕃,这些政权看到了唐王朝内外的虚弱,不在和以前一样乖乖的做一个藩属国,而有了其他的心思。尤其是西域安西北庭的失去,代表大唐丢掉了西域,此后百年,西域再未被大唐收回。而安史之乱带来的后续影响,比如河北三镇的相对独立,比如宣武,淮西一带的割据,比如仆固怀恩的处理,还有民众的流离失所,都需要朝廷来慢慢的治理,而几年后仆固怀恩的一场叛乱,让大唐再次陷入了危机之中,幸亏郭子仪凭借个人的威望,最终击退了吐蕃,震慑住了仆固怀恩,最终郭子仪作为大唐守护神,守护四代君王而名传千古,而安史之乱,也使得强盛的大唐,中断了上升的脚步,最终大部分精力用来处理藩镇问题,也因此让后面的朝代束手束脚,不再敢把兵权过多放给地方,最终是明朝和宋朝两代的兵备废驰,难以抵抗外辱。

而安史之乱也暴露出来唐朝的很多问题,比如大肆提拔番将,安禄山,史思明等人,这些人忠诚度很难保障,再比如李家内部争权夺利(李世民悍然夺权引发),比如太子李亨被压制多年,最后逃亡灵武,后来迎回李隆基,李隆基被囚禁,高力士被流放。还有呢?就是地方军备过于强大,中央禁军不足以压服四方,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平衡难以掌握,平叛中的鱼朝恩,程元振,一个个都是拖延军事进程关键人物,最主要的,还是李隆基大权独揽,乾刚独断,最终丧送了那开元盛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史思明,朝廷,叛军,盛唐,仆固怀恩,郭子仪,安庆绪,节度使,安史之乱,知识科普,安禄山,史思明,尹子奇,郭子仪,安庆绪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史思明,朝廷,叛军,盛唐,仆固怀恩,郭子仪,安庆绪,节度使,安史之乱,知识科普,安禄山,史思明,尹子奇,郭子仪,安庆绪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史思明,朝廷,叛军,盛唐,仆固怀恩,郭子仪,安庆绪,节度使,安史之乱,知识科普,安禄山,史思明,尹子奇,郭子仪,安庆绪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