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渭南有贤,北宋可安 明知不可而为之-“书生”寇准

渭南有贤,北宋可安 明知不可而为之-“书生”寇准

檀渊之盟影响了宋朝的进程,如果说杨延昭是用武力影响了檀渊之战,也只是影响了一小部分,毕竟主战场不在他那里,当时宋真宗刚刚登基,辽国乘立足未稳而发兵,连胜两场之后威胁河北,危急时刻主政大臣纷纷主张南迁,不是成都,就是金陵。搞得宋真宗也很惶惶,害怕守不住宋家天下,这次,却是一个书生站了出来,直言不讳,退?为什么要退,我们兵强马壮,实力强横,而且军民一心,只要陛下御驾亲征,鼓舞士气,必定可胜。如果退过长江,辽人长驱直入,我们守无可守,只能败退了。最终促使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最终迫使辽国退兵,保大宋一时无虞,这个书生,叫寇准。

寇准年少出身名门望族,世家子弟,父亲因为功勋被封国公之爵位,寇准从小接受的就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天资聪颖,又爱好学习,自然是要通过科举入仕,我想,每一个书生的梦想,都是“当谥文正”吧。寇准也不例外,公元980年,19岁的寇准考中了进士,随后殿试得宋太宗召见,被录取为官,开始了仕途生涯,通常进士都是下放到地方历练,寇准也不例外,归州,成安,一步步的功绩,最终再次走进了中枢,担任尚书虞部郎中。公元989年,寇准因为直言不讳,最终得到了宋太宗的赏识,赞叹他是魏征一般的人物,确实,大宋一朝对士子极其宽松,最残忍也只是流放之刑罚。随后就出了一件事儿让寇准声名大涨。990年,发生了两起贪污受贿案件,被侦破后,贪污少的祖吉,被判处死刑,贪污情节严重的王淮,却因为哥哥是当朝宰相的缘故而得以避免。寇准心中忿忿不平。恰好991年春,春雨迟迟不来,旱灾在古代被认为是君王没有处理好政务,最终上天降下惩罚的表现。最终寇准上言说,这是刑法不公的表现,太宗回到宫中后,再次召寇准询问,寇准把两府官员一同叫来,然后说出了王淮和祖吉二人的事,太宗勃然大怒,重新处罚了二人,嘉奖了寇准,升任谏议大夫。

随后,寇准因为和张逊的矛盾,被王宾抓住机会向太宗禀告小的过失,双方相互诋毁,最终让太宗生气,将两人分别贬出京城,不久之后,寇准就被召回。并且坚定太宗信心,解决了困扰太宗许久的立储问题。当时宋太宗从太祖手中继承皇位就疑点重重,毕竟当时太子已经成年,完全有能力治理国家,烛影斧声也是让人浮想联翩,最后太宗以兄终弟及而宣告继承皇位,但是当时讲的是传位给德昭,现在又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寇准明白,皇位到这个时候,已经不可能回到太祖那一脉了,因此就巧妙的建议,该立众望所归的人,这就让宋真宗把自己心中的理想人选襄王赵恒讲了出来,寇准表示同意,次日赵恒被任命为开封府尹,改封寿王,不久改为太子。百姓纷纷开心的称呼赵恒为少年天子,太宗有些不开心,寇准却说,这说明百姓都认可君王的建议,认为一时合情合理的。从此寇准被更加倚重,而且有拥立之功,赵恒登基后,必然会重用寇准。公元997年,赵恒登基,寇准担任了工部侍郎,其实赵恒想让他当宰相,又怕他锋芒毕露,最终不容于人,于是迟迟没有任命。而辽国认为赵恒立足未稳,于是发兵多次骚扰,边境屡屡告急。在参知政事毕士安推荐下,寇准拜相。公元1004年,辽军二十万南下,攻定州,威胁开封。朝廷上下乱作一团,很多人主张南迁,最终寇准战出来,先是说应该把主张南迁的诛杀,未战先怯,扰乱军心,随后分析局势,安定了宋真宗慌乱的内心,冷静的分析,让他们明白,这次战争,胜利的概率很大,随后把主张南迁的王钦若外放到前线,减少他对宋真宗的影响。随后便是制定战略,积极鼓励宋真宗御驾亲征。最终定下了固守贝州,增援定州的战略。在寇准坚持下,宋真宗决心御驾亲征。而十一月,贝州被攻克,双方对峙于檀州城下,低迷的宋军士气在宋真宗到来后达到顶峰,宋军认为他们的君王在,一定会胜利,加上寇准合理的谋划,尽管宋真宗只出面一次,却极大的鼓舞了宋朝军民的决心。寇准在北城上饮酒自若,淡定指挥的样子给宋真宗很大信心,之后的战事也没有辜负宋真宗的期望,辽军本来就孤军深入,一旦不能迅速攻克,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再加上高昂的宋军士气,最终几场战败后,双方决定议和。辽国的条件是割地求和,宋真宗却认为,赔偿点银钱就可以了,因为局势利于宋军,但是宋真宗无心北伐,最终以宋朝每年给辽国岁银而结果,寇准虽然极为不满,却也明白,宋军和辽军的差距,当时宋真宗的心理底线是100万白银,然而出发前,寇准对使者说,你要敢超过三十万,就不用回来了。同年十二月,双方达成一致,檀渊之盟正式签订。然而功高震主,或者说,引起了同僚的嫉恨,不断有人在宋真宗面前诋毁寇准,三人成虎,何况宋真宗也已经对寇准有所忌惮,最终王钦若的孤注一掷论,让宋真宗下定了决心,寇准被罢免了宰相,到外地为官。随后丁谓出于自身考虑,把寇准调回中央担任宰相,不久之后又因为政见不和被贬出京城,这时候的寇准,已经无心再留恋官场,一路被赶到了雷州,最终客死他乡,应了他当年那句“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的诗,一语成將,不外乎如是。

几百年后,明朝也有一个和寇准相似的人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也是敌军围城,最终守住了京城,也是被小人诬陷,最终愤慨而死,我想,他们这样的书生,只能是在国家危难之时,被君王所倚重把,就好比后世那个叫于谦的书生,谁笑书生常误国?只能说,不尽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书生,因为,辽国,宰相,寇准,宋真宗,双方,宋太宗,宋军,赵恒,知识科普,辽国,寇准,宋真宗,宋军,赵恒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书生,因为,辽国,宰相,寇准,宋真宗,双方,宋太宗,宋军,赵恒,知识科普,辽国,寇准,宋真宗,宋军,赵恒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书生,因为,辽国,宰相,寇准,宋真宗,双方,宋太宗,宋军,赵恒,知识科普,辽国,寇准,宋真宗,宋军,赵恒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