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人君,止于仁:一个不坏的宋代仁宗皇帝

为人君,止于仁:一个不坏的宋代仁宗皇帝

前言:

宋朝的宋仁宗在驾崩后,讣告送到了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这则故事最早出自于宋徽宗时期的文学家邵博所撰写的《邵氏闻见后录》,故事中,耶律洪基曾言: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言下之意,就是说因为宋仁宗的一措施,使双方的边境长达几十年没有战争发生。因此,宋仁宗驾崩,耶律洪基才如此伤心。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是从这个故事以及结合历史来得出结论,宋仁宗赵祯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最起码不坏。

宋仁宗的不坏,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有所畏惧

为什么说有所畏惧呢?《宋史.仁宗本纪》中对赵祯的有这样的描述:“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到水旱,或密祷禁庭,或默立殿下;”再比如遇到岁星犯南斗、地震、灾害等自然异象,仁宗皇帝都会虚心的征求臣子意见,广开言路,大赦天下。

“朕未尝詈人以死,况敢滥用辟乎?“这一句话,生动的表明了宋仁宗对于上天的敬畏之心。在封建时代,帝王将相对于天象的重视是很普遍的事情大多数皇帝,对于上天的示警,如自然灾害、星辰异象等,都怀着敬畏之心,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敬畏上天,宋仁宗还对臣子们的批评有所担忧,甚至还担忧后世史官对他的评价。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懦弱的性格因素,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能够听进去不同的意见,包括有些很尖锐的意见。比如在他在位期间,有个大臣王德曾进献两位异域美女给仁宗皇帝,仁宗见后,大会喜爱。正准备留下,不曾想被大臣王素得知。王素向仁宗进言,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中心思想就是皇帝你不能要这两个美女,不然你就会成为后人口中的荒淫无道之君。结果,仁宗皇帝咬咬牙,竟然真的不要了。

由此可见,仁宗皇帝对于事情的处理上,能够听取意见和接纳意见,对于上天和言论,怀抱有敬畏之心,不会无法无天。也正是敬畏,使他成为一个仁和之君、

2、极重感情

人是感情动物,天生冷血的人很少。宋仁宗也不例外,甚至来说,仁宗皇帝重感情的程度,比他的先祖赵匡胤还要多。这从他对他的养母刘太后、杨太妃以及生母李妃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包括喏仁宗对他的骄横皇后郭氏,虽说他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老婆,但是也无非令其出家了事,并没有斩尽杀绝,在郭皇后死后,仁宗皇帝依然非常念旧情。又给了郭氏一个皇家的名分。

在他非常宠爱的张美人死后,作为一向非常重视言官意见的仁宗皇帝,一反常态的拒绝听取大臣意见,非要给张美人一个皇后的名分,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死了的张皇后和一个活着的曹皇后。包括在他对武将狄青的待遇问题上,力排众议,甚至冒着违背祖宗法制的骂名,任命狄青为枢密院副史。从这些事情我们能够看出,仁宗皇帝对于自己喜爱的人,是真的动了感情。

3、心胸宽广

宋史对仁宗的评价为:“吏治若偷惰,而任事均秉刻之人;刑法若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这两句话,有一定的赞美成分,但也不会完全脱离实际。

比如在南宋的《曲渝旧闻》中就讲到,仁宗心爱的张美人求仁宗为她的伯父张尧谋取个一官半职,架不住枕边风猛吹,仁宗皇帝就准备给张尧安排个宣徽史这样的虚职,结果这件事情被包拯包大人知道后,在朝堂上就直谏,“反复数百言,言吐愤疾。”情绪激荡的包大人,说话间,吐沫星子喷了仁宗一脸,而仁宗皇帝只是擦擦脸,一直到包拯说完,自己最终收回成命为止。

这要换了其他皇帝,只怕早就龙颜大怒,非要治包拯个“大不敬”之罪,而仁宗却没有因此动怒,并且还虚心的接受臣子批评,改正错误,这一点,难得可贵。

还有个故事就是在仁宗时期,有个四川的秀才名叫张元,写了一首诗献给成都太守,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坏就坏在市局的内容上。诗中写到:“拔剑断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抬手一看,哎呦我去,这分明是一句反诗,不由分说,就将这个秀才五花大绑给押送到京城去了。本想着向仁宗皇帝邀功请赏,结果仁宗反应却很平淡,说道:“这个老秀才只是想当官想疯了,写首酸诗泄泄愤罢了,既然他这么想做官,给他的小官做做也就是了。”

就这样,这个写反诗的老秀才,在宽仁大量的仁宗皇帝安排下,成为了一个负责司户参军之事的小官,还别说,在任期间,兢兢业业,死心塌地的为大宋效力。

关于宋仁宗赵祯的各种故事有很多,正史和野史均有不同的版本。在我看来,无论是故事的真假,即便是故事中有一定的水分和赞美之词,但是总体上来讲,宋仁宗是担得起这个“仁”字的,不然,为何这些故事的主角不是其他皇帝呢?

结语:

仁宗皇帝性格随和,为政宽松。在位期间,尤其是文人们如鱼得水,后世均称赞仁宗时代为“文人的伟大时代”,在仁宗时代,名士辈出,大腕云集,如著名的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包拯、苏轼、欧阳修等。翻开史书和相关资料,大多均为颂扬宋仁宗的文章,这与他的为政和所作所为,符合了儒家关于治国中“仁”的思想,因此,后世对他的赞誉很高也是无可厚非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事情,结果,皇帝,耶律洪基,故事,赵祯,包括,意见,仁宗,敬畏,观点评论,宋仁宗,耶律洪基,赵祯,仁宗,仁宗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事情,结果,皇帝,耶律洪基,故事,赵祯,包括,意见,仁宗,敬畏,观点评论,宋仁宗,耶律洪基,赵祯,仁宗,仁宗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事情,结果,皇帝,耶律洪基,故事,赵祯,包括,意见,仁宗,敬畏,观点评论,宋仁宗,耶律洪基,赵祯,仁宗,仁宗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