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财经 金融观察/中国“新三样”为出口注入动力

金融观察/中国“新三样”为出口注入动力

金融观察/中国“新三样”为出口注入动力

全球贸易格局出现新趋势,一边是产业链重构和供应链重塑,部分制造业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到欧美,贸易“脱鈎”或产业链转移同步发生,一边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价值链地位上升,国际份额加快增长,并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以此来看,不难看出中国的出口数据预测之所以出现较大预测分歧,原因在于中国的出口结构开始出现新变化,过去的分析逻辑不再完全适用。

从近年中国的出口规模、国际份额、商品结构、出口市场权重等分析,中国未来的出口表现超预期的概率较大,出口增速并未随着欧美等市场需求走弱而较快出现回落,而且出口规模仍具有绝对优势,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逐渐形成,出口商品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将发挥积极作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虽然市场预计2023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下降(平均预测值跌2.5%至3.5%),但按照新的出口结构逻辑,这种增速可能更多是边际放缓,规模和价值链地位可能不降反升。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出口市场更多元性,仍是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研判近期中国出口形势变化,前提在于把握这种内在关系的逻辑,即全球贸易的萎缩将很大程度削弱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但相对其他对手,中国的国际份额及出口商品竞争优势更强,因而即使全球贸易增速下滑,但中国的出口料仍维持稳定增长。

官方和市场对中国2023年出口的预测值比较保守,表明出口形势的确存在挑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海外需求持续走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均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美国、欧元区、日本等经济增长也在下调;二是出口高基数的影响,海外需求走弱的同时,在较高基数基础上要实现更高的出口增速目标,难度就较大。

新兴市场需求强劲

观察2023年1至4月中国的出口表现,以美元计,出口规模为1.12万亿美元,增长2.5%;贸易顺差2941.9亿美元,扩大45%。出口表现出较强韧劲,主要从三方面分析:

一是从贸易伙伴来看,东盟维持较好增长,非洲和俄罗斯等出口有亮点。1至4月东盟、欧盟、美国分列中国首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15%,但对欧盟及美国分别下降4.3%及14.3%,同期对非洲、俄罗斯的出口分别增长26.9%、67.2%。总体看,在欧美发达国家需求走弱的同时,非洲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发挥积极的替补作用。

二是从主要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汽车包括底盘、汽车零配件等保持出口优势,但其他商品走弱。按美元计,今年1至4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速2.4%;汽车包括底盘出口数量、金额分别增长76.5%、103.6%,汽车零配件的出口金额上升15.8%。传统优势出口商品如服装及衣着附属品、塑料制品维持一定的增速,今年1至4月出口分别按年增长2.5%、4.4%。自动数据处理及零件、集成电路、手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拖累项,1至4月出口分别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全球电子信息市场需求下降。

三是基数效应仍有一定影响,但相对于其他新兴国家的出口表现,中国出口有较强的韧劲。去年同期基数偏低情况下,今年3月出口超预期增长14.8%,4月增速8.5%。较低基数虽对出口增速有影响,但3、4月出口金额仍保持3000亿美元左右。比较而言,同期韩国自2022年10月以来出口增速连续下滑,越南自2023年初以来出口持续负增长,表明中国的出口韧劲仍在。

过去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但随着全球政经格局演变,使中国出口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中国加快从“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走向世界市场、制造强国,其间贸易价值链地位加快上升,不再仅依靠“物美价廉”取胜,机电、高新技术及“新三样”等出口商品颇具亮点,成为促进中国出口规模增长的关键因素。具体从两层逻辑来看:

其一,出口市场日趋多元,新兴国家的比重稳步上升。今年1至4月,中国三大出口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的出口金额共约5141.4亿美元,占比46%。但另方面,欧美日韩的出口占比逐步下降,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对欧美日韩合计出口规模从798.5亿美元上升至1152亿美元,但占当月出口规模的比重却从47%下降至39%。今年1至4月,对欧盟及美国的出口累计按年分别下跌4.3%及14.3%,反观非洲、拉美、东南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规模不断增长,今年1至4月,“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的出口份额升至36%,超越欧美日同期出口份额的34.3%。多个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强劲,预计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占比将提升。

高新技术产品受捧

其二,出口商品逐渐中高端化,“新三样”的贡献值增加。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依托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产能大增的同时,推动出口持续增长。这时期出口商品主要在纺织、服装、家具、玩具、家用电器等,后来增加手机、电脑、集成电路、机械装备等。近年来,除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占比不断提升,出口“新三样”展现较大竞争活力。2021至2022年间,电动载人汽车、汽车包括底盘、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累计按年增速的平均值分别约197.5%、93%、64%、77%,反映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弯道超车”。相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增速下滑。

中国出口存在两方面独特优势:其一,中国的制造产能优势突出,在规模、体系和效率是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替代,成为维系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2022年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其二,中国的出口市场逐渐多元化,现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近年来在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国家的出口份额不断上升,有效弥补欧美日市场萎缩的缺口。预计这两大优势将助力出口保持韧劲。

近期IMF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增速为2.4%,总体仍处于下降态势。预计2023年中国出口仍面临较大的压力,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主要贸易伙伴面临经济下行乃至衰退风险,海外需求加快回落。预计2023年欧美经济陷入弱衰退的风险可能上升,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出口的贡献度将形成拖累,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也可能逐渐减弱,预示中国外需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二是全球供应链重构进程加快,原本在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部分中间品出口可能加快转移至东南亚、印度等市场;三是高基数影响,2022年6至9月中国的出口保持在月均3200亿美元,意味着2023年下半年出口下行压力将逐渐增大,出口增速可能出现“前高后低”。

中资走出去抢订单

但从结构上来看,中国的出口结构仍有亮点支撑。从三方面分析:一是中国出口份额具有较强优势,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出口份额较高,全球市场对中国优质商品需求有较大依赖性,短期内难以被替代;二是重点行业出口有亮点,近两年中国光伏、汽车、新能源等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1至4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金额增速达到120.3%,预计重点商品的出口优势持续;三是部分贸易伙伴出口有亮点,2023年中国经济将企稳向好,各地积极推动企业出海“抢订单”,加强与海外供应商经贸往来,并依托RECP协议的全方位落地生效,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的机遇,拓展新的出口市场,预计中国对非洲、拉美新兴市场的出口将加快增长。

总体而言,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逐步上升,而非此前所普遍热议的“脱鈎论”,全球经济、金融、贸易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很难脱离庞大的中国市场。因此,中国的出口仍继续保持韧性。

(本文谨代表个人观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金融观察/中国“新三样”为出口注入动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金融观察/中国“新三样”为出口注入动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金融观察/中国“新三样”为出口注入动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