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僧拍马屁,朱:凌迟吧
释来复是元末明初当红高僧,他平时结交的对象不是帝王将相,便是文坛宿老,走的是高端文艺路线。
朱元璋曾赐他金襕袈裟,并允许他以僧人身份当官,两人时常在一起讨论事情,关系非常融洽。
但在释来复七十多岁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情,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和谐局面。当时朱元璋邀请他来参加宴席,释来复为了表示对朱元璋的感谢,主动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内心对朱元璋的尊敬和感恩: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整首诗本是借宴席的丰盛,歌颂朱元璋开创了一个盛世王朝,实足的奉承、感恩作。朱元璋看后,却勃然大怒,说道:“汝诗用‘殊’字,是谓我为歹朱耶?又言‘无德诵陶唐’,是谓朕无德,虽则欲陶唐诵我而不能耶?何物奸僧,辄敢大胆如此!”
当即招来卫兵,下令:将其打入大牢,凌迟处死!
事后,朱元璋为了让自己行为合理化,还给释来复安排了一个“胡惟庸同党”的罪名。
但这件事,真的就仅仅是因为一个“殊”字,便使得朱元璋大开杀戒吗?
显然,并不只是因为朱元璋情绪敏感,这件事的背后还藏着其它原因。
为了避免由于孤证陷入错误判断的尴尬局面,我又翻阅了许多记载了关于释来复事迹的佛经,接下来,便为大家还原更完整的版本。
2、释来复之死的另外几点原因
第一因,犯罪
在《释鉴稽古略续集》卷二中记载,洪武十六年,有人举报释来复所在寺庙的僧人:且今之罪,报也,人神共怒,为集金帛、构是非,要虚名…………今之罪也,在奏愆匿愆,观喜怒,乘颜色及盗众僧用。
在这次事件中,释来复因为乘舁上佛殿、不务实、邀虚名、不守色戒、隐瞒诸僧过错不上奏、盗用公共财产等罪名被牵连,虽然整件事最后不了了知,并没有对释来复造成太大的损失,但他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地位却大不如以前。
释来复作品
第二因,结党
前文提过释来复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寻常,上到皇帝、藩王,下到文化名人,一应俱全。
可和王府交好,真的是好事情吗?
显然,朱元璋并不这么认为,他想着一个有需求的高僧整天和达官显贵来往,会不会心理有不安分的想法呢?比如造反……
在给释来复罪名时,朱元璋便重点将他和胡惟庸案扯到一起,认为他是胡惟庸的同党。事实上,释来复和胡惟庸并不交情,他只是恰好和胡惟庸团队中造反的藩王关系比较好罢了……
第三因,朱元璋的伤疤
朱元璋起点很低,一开始只是放牛娃,后来落魄还当过乞丐、和尚,我们知道他虽然后来当了皇帝,却也非常忌讳有人谈到他的这些过往事迹。
尤其是当过和尚这件事,朱元璋更不想人提,究其原因,更多地是一种自卑心理,担心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大家由衷的认同造成的。
释来复的“殊”字其实是做了导火线,刚好点燃朱元璋埋藏在心底的伤疤。因此,朱元璋认为释来复就是在说自己没有德行、是“歹朱”,不合格的君主。
其实吧,这件事,很大可能是老朱自己内心想太多了……
释来复表示:我只是想感谢你请我吃一顿饭。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孤树哀谈》《寄园寄所寄》《释鉴稽古略续集》《蒲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