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是颇具戏剧性的一个东西,尤其是中国历史,更是现代电视剧种种狗血剧情的灵感来源。今儿个,咱们就来唠唠中国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其本质是政权的继承者战争。可以这么说,倘若晋惠帝司马衷不是一个迟愚之人,晋可能会代替唐迎来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盛世。那么为什么晋武帝司马炎堂堂一个开国之君,一个一统天下的雄主会让一个傻儿子上位呢?首先自然是因为皇后和太傅的力保;其次是嫡长子继承制作为稳定中国古代专制王朝传承的制度有其不可置疑的正统性;最后舐犊情深,帝王亦是人,前有汉宣帝念先皇后之情,而不废太子,此人之常情也!何况,司马衷之子司马遹明敏聪颖,不仅颇受司马炎的喜爱,还得到朝堂重臣们的认可。后世英主中似乎也不乏这样“父凭子贵”的例子,如洪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晋武帝的初衷是符合人之常情的。
然而和明初靖难之事比较类似的是,司马炎吸取曹魏宗室愔弱,致使帝室孤立无援的教训,分封宗室二十七王于各地。诸王不仅可以擢升国中长吏,还掌握封国军政大权。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的种种恶政,西晋迟早也会出现主少国疑,甚至类似“靖难”的事情。贾南风淫乱、酷烈的作风和明目张胆的干政倒是正好给了诸王“靖难”的理由,于是八王之乱始。
为什么说八王之乱颇具戏剧性呢?原因就在于打着“匡扶晋室”旗号的有八个王,那谁说了算呢?谁是真心匡扶社稷,谁又是冯虚御风,欲更上一层楼?兜兜转转,赢了另外七个王的人,却也输了天下。而最后的赢家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宗室旁支,琅琊王司马睿。
八王之乱第一阶段,晋武帝刚刚去世,辅政大臣杨骏擅权专政,引发宗室及朝臣极度不满。贾南风趁机联络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除杨骏,然而三人实则各自心怀鬼胎,皆欲揽神器而独享。果不其然,在元老大臣卫瓘与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后,贾南风又密谋楚王司马玮杀了此二人。这之后,便是司马玮与贾南风二人的博弈,比的就是果决与狠辣。司马玮犹豫了,而犹豫就会败北。就在诛除卫瓘、司马亮二人的第二天,贾南风就以司马玮伪造手诏害死司马亮、卫瓘的罪名,将其处死。
贾南风的狠辣不亚于吕后,朝廷一时风声鹤唳,无人敢触怒这位其貌不扬的皇后。但是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贾南风再狠辣也玩不过赵王司马伦。这位司马伦可是司马懿的小儿子,晋惠帝见了他都得叫一声“叔祖”。他爹司马懿当年怎么玩的,这位可是一招不差全学过去了,深得“扮猪吃老虎”的精髓。他先和大臣孙秀怂恿贾南风杀了太子,再依样画葫芦,用贾南风的得意技俩“矫诏”,以毒害太子的名义,把贾南风等人处死。贾南风一生害人无数,且多是在洛阳城外的金墉城先把人囚禁,后处死,杨太后如是,谢才人如是,太子司马遹亦如是。不曾想,天道轮回,她亦命丧此处,真是讽刺。
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亦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于是野心膨胀的司马伦于永嘉二年自立为帝,软禁晋惠帝于金墉城。
司马伦称帝的消息传出后,驻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孙秀战败,二人皆死。有意思的是,司马伦亦被毒死在金墉城。
齐王司马冏在迎回晋惠帝后,骄恣放纵,沉迷女色,很快便引起了诸王的觊觎。河间王司马颙离间长沙王司马乂和齐王司马冏,欲渔翁得利。没成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司马乂杀了司马冏后独掌大权。
心里不平衡的河间王司马颙联合成都王司马颖讨伐司马乂,却以惨败告终。《晋书》记载,长沙王司马乂是个“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的人,他是司马炎的少子,楚王司马玮的同母弟。倘若晋惠帝无嗣而终,继位的极有可能是这位时年二十八岁的贤王罢。可惜,携大胜之势欲一鼓作气平定长安二王叛乱的司马乂却遭到了洛阳内部东海王司马越的偷袭,被活活烧死。
之后,司马颖和司马颙又与司马越开战。司马越败后退守东海郡,并派其弟司马腾引段部鲜卑、乌丸、羯朱等势力南下攻邺。司马颖遂携晋惠帝退守长安后,因失去利用价值而被司马颙抛弃。
光熙元年(306年),司马越攻入长安,成为八王之乱最后的赢家。然而其机关算尽,未想到“请神容易,送神难”。南下的鲜卑与养大的南匈奴最后成了司马越自己的掘墓人,其多年的惨淡经营竟为麾下一无名小王所得,而自己的子嗣却在乱世中杳无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