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为何会少了一个清官多了一个文豪,元稹:我都是被逼的

唐朝为何会少了一个清官多了一个文豪,元稹:我都是被逼的

平心而论,与白居易并称的元稹知名度的确没有前者高。其实这也不能怨他不努力,身为皇族后裔的元稹本意是想做一个好官,文学创作只不过是个兼职而已。奈何现实的打击、仕途的挫折让有志青年丧失了方向,只好潜心研究文学却没想到千古留名。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把元稹“逼迫”成了文豪呢?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唐朝姓元、祖籍又是河南洛阳的,基本上都是北魏拓跋皇室的后裔。只不过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元稹一家已经和贵族沾不上什么边了,相反家里过得相当困难。

为了搏一条出路,元稹必须考取功名,所以他在15岁那年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唐代的科举比明清两朝的八股取士项目要多,元稹为了速成选择了相对容易的明经科。可因为太容易了,导致满大街都是考上明经科的,经过短暂喜悦的元稹迅速成为待业青年,只能在长安漂着,成为了一代“长漂”。

身无分文的元稹只好借住在长安的一个道观,在那里碰到了同样没钱吃饭的白居易。两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迅速成为挚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畅谈,甚至对诗歌现状萌生出改革创新的想法。这就是十几年后对中国诗歌具有里程碑式影响的“新乐府运动”,两人都因此成为一代大家。

数年后,元稹与白居易一同考中进士,元稹任秘书省校书郎,说白了就是中央办公厅的秘书;而白居易则外放到下边县城当了个县尉。经常在大领导面前混个脸熟的元稹娶了高官的女儿,从此飞黄腾达,相比之下好友白居易则被甩开了一大截。

二、为民做主

作为初登官场的新科进士,骨子里透着说不尽的意气风发,又因有岳丈为保障,元稹自然不怕盘根错节的官场规则。元和四年春,被提拔为监察御史的元稹奉命巡查东川。

在那里他掀起了一场凌冽的廉政风暴,抓住当地节度使的腐败问题一查到底,竟然一口气掀翻了7个府县官员。此案一时震动朝野,元稹也因此出尽风头。他平反了很多冤案,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为了感激其事迹,当地百姓给自己子女们取名时,都用元稹的姓或名。此后不久,元稹再接再厉地又在山西查处了一桩腐败大案,致使山西一批府县官员纷纷落马。

他这一举动当然触碰到官僚们的利益,大家一起使劲把反腐先锋排挤到了分务东台。这个地方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衙门,说白了犹如明朝时的南京六部,是个养老的闲散地方,大家就是要把元稹雪藏封杀了。

没有想到,金子的光芒是根本盖不住的。元稹在陪都的陪跑衙门里,弹劾洛阳权贵和宦官违法案件数十起。这些人里面地方节度使就有4位,二品以下不计其数,其中还包括河南尹房式。

房式是开国功臣房玄龄的后代。因为在任上做了太多违法的事情,在朝廷批示还没有下来的时候,疾恶如仇的元稹就率先停了前者的职。

这下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被他得罪的权贵纷纷站出来上书,痛斥元稹的擅自做主。皇帝为了平息事态,只好罚反腐先锋三个月俸禄,同时调回京师。

三、心死入灰

元和五年正月,在这漫雪纷飞的日子里,元稹风尘仆仆地向长安前进,到达陕西华县的时候已入夜,他按照朝廷规定找到当地驿站要求入住。

当时朝廷的法度规定:为中央传旨的使者和监察御史身份最为尊崇,谁先到谁住正厅,后到者住偏房,其他身份的官员是不可与其相争的。依靠这条规定,元稹顺利的住进了当地敷水驿的正厅。

刚刚睡下没多久,屋外传来了一阵急切的敲门声。睡眼惺忪的元稹打开门,只见几个小太监站在外面尖声叫着:“你赶紧换一间房,我们公公要住正厅!”

公公?一个太监有什么权力住正厅?我可是监察御史!

可小太监根本不听解释,冲进屋中把元稹的行李往外扔。这下就太胡闹了!伤了自尊的元稹较起了劲来,和这帮无礼之人据理力争。等着住房的那位公公也十分纳闷,是谁如此不开眼敢不给我让房。走,过去瞧瞧。

不看还好,一看事态更大。

这位公公名叫仇士良,他的名号或许没有魏忠贤、李莲英名气大,可是他的胆子却不小。30年后,他发起了“甘露政变”屠杀了将近3500多位文官,从此宰相成为俯首帖耳的书记员,而皇帝则变成任意摆弄的玩具。

而此刻的仇士良更是恨元稹入骨,因为在前不久的东台弹劾案中,他也是被处理的对象。一肚子邪火正没地方撒,却好巧不巧地碰到了事主。于是一声公鸭嗓的尖叫:“猴崽子们,给我打!”

一记皮鞭随即抽到了元稹脸上,顿时血流不止。仇士良身边的十几个太监对着元稹一顿猛抽猛打,没有帮手的元稹只好光着脚往后门跑,惨状无法形容。

太监肆意攻击朝廷命官,这成何体统!事情闹到了长安,朝官为之震惊。可这个时候,昔日因元稹被调查的官员们却纷纷落井下石,他们认为元稹这般打打闹闹有失国家公务员的身份,破坏了体统。

而皇帝更是偏袒从小就伺候自己的仇士良,又拿“房式案件”处理失当说事,本来就冤屈的元稹更是被蒙冤贬到了江陵府当士曹参军。

李绛、崔群等翰林学士上疏为元稹喊冤,铁哥们儿白居易更是连上几状,痛陈宦官犯罪没有处置,反而贬斥了无罪的御史,远近闻之,有损皇帝形象。

可皇帝不在乎。

从此元稹心如死灰,只好将精神寄托于文学之间,却没有想到激活了他的文学潜能,成为一代文坛领袖。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损失了一位清官;对后世来讲,我们得到了一个文豪。

作者:李金钖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方,白居易,朝廷,多了一个,长安,仇士良,御史,元稹,清官,文豪,消息资讯,白居易,长安,仇士良,御史,元稹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方,白居易,朝廷,多了一个,长安,仇士良,御史,元稹,清官,文豪,消息资讯,白居易,长安,仇士良,御史,元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方,白居易,朝廷,多了一个,长安,仇士良,御史,元稹,清官,文豪,消息资讯,白居易,长安,仇士良,御史,元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