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明仁宗朱高炽,作为在位仅十月的帝王,却在历史上有着不错的记载,号称明初三大盛世的仁宣之治便有着朱高炽一份力,可以说评价颇高。
事实上,早在靖难之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就显露了自己的仁厚来,以万人之军抵住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围攻,这里头不仅是听取意见,也是善抚士卒的结果。此后,朱棣数次北征蒙古,作为监国太子的朱高炽同样稳住了局面,使得朱棣没有了后顾之忧。诸此种种,都显露了朱高炽同样有着不错的处置能力,可不止是仁厚这一面。
那么,朱高炽在位的十月时间里又是如何的呢,洪熙朝如何为继任者朱瞻基打下基础。
无愧“仁”的评价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高炽结束了近三十年的世子、太子生涯,然而好景不长,次年五月,朱高炽便入了土。
朱高炽即位初,便调整了父亲朱棣以来的策略,休养生息无疑更是适合彼时大明的国情。事实上,朱高炽果然无愧“仁”的评价,首当其冲便是赦免建文帝旧臣以及永乐年间劝谏的大臣,这对于稳住局势有着很大帮助。
要知道,朱棣靖难起家可是造下了不少杀孽,而遭受劫难的不少人实质上是大明的忠臣,朱高炽便称方孝孺等为有功之臣,可谓是魄力十足。这番举动也并非全然出于仁厚,赦免大批旧臣使得大明赢回了士子的赤诚之心,此后文官地位的上升不得不说就有着这一时期的影响。
自然,这番举措还需要整顿吏治方有效果,而且此前朱元璋、朱棣的行事准则也导致了官场昏昏沉沉,长久以来无疑并非良策。为此,朱高炽废除了此前的严苛律法,“法外加刑”本身也有着负面效果,使得有能之辈畏手畏脚;另一方面,“三杨”辅政提升了朝政能力,淘汰的庸碌之辈也释放了不少职位,而监察机制的完善也使得风气一时间向好。
事实上,朱棣数征蒙古确实震慑北方,但也造就了不少消耗,此外迁都、郑和下西洋等同样耗资颇丰,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压力最后都落到了百姓头上。
朱高炽接手的虽说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但同时也是问题不断,休养生息可不像口头那般简易。为此,朱高炽轻徭薄赋、厉行节约,在皇家的日常消耗上下手,此后对于流民问题也动了不少脑筋,不仅免除了遭受天灾损失的百姓田赋,更是提供粮食、救济等。
事实上,朱高炽最受士人欢迎的应当是他的改组内阁,这也是他在位时间里耗时最多的一项工作。原本,内阁就是明朝一大机构,但朱元璋也定下了规矩,即内阁成员不过正五品,以此来平衡各方。向来祖制难改,朱高炽却动了小改变,使得内阁成员能够兼任他职,这样“三杨”也就有了其他职位,办起事来也方便的多。事实上,这些是基于当时的状况而出台的,至于此后内阁权势过大,也不能全然责怪于朱高炽。
结语:
朱高炽虽说只是在为十月,但却一改父亲朱棣的一些不妥政策,使得大明得以更好的发展,而休养生息的策略也为朱瞻基打下了基础,仁宣之治革除了洪武、永乐年间的弊病,使得总体方向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