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万历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欺凌朱常洛母子一生,为何郑贵妃还能善终?

万历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欺凌朱常洛母子一生,为何郑贵妃还能善终?

公元1581年,万历皇帝朱翊钧按例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无意间看到一旁侍候的小宫女,越看越清秀可爱,情难自禁,当天就偷偷临幸了她。正是这次的临幸,才有了后来的朱常洛!

郑贵妃的身世

万历十年(1582年),对明神宗万历皇帝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万历帝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三月,他“一日娶九嫔”。民间所说最好色的皇帝,通常就以万历帝一天娶九个老婆为例。

时年,14岁的郑氏娇艳旖旎,被册为淑嫔。六月,元辅张居正突然去世。世间已无张居正,万历帝大为快意。他终于脱离了翰林学士的羁绊,也摆脱了十年不能亲政的无奈与煎熬。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清算张居正作为亲政的基础,以此树立帝王的权威。

这是忙碌的一年,他意气风发,力图破除他带给别人的这一柔弱的印象。而每每他犹疑的时候,他心爱的女人郑氏就会拂拂他的头,打他的肩膀一下,说:“陛下,您真是一位老太太!”《酌中志》)

郑氏的难得之处,在于她的善察心意。最好的爱情,不是对彼此的敬畏,而是彼此内心通透,并无纤尘。她与皇帝时常共读诗书,谈经论道,不觉日色向晚,两人的目光,都已是浓情蜜意。

他喜欢跟她说话。西窗夜话,天已发白。她静静地听着,脸上有着光亮。这些年来,没人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男人有时比女人更有倾诉的愿望。而位高权重之人,内心的挣扎与孤独更是难以言表。爱就在是与非之间。它听任于人的内心。

万历皇帝需要郑氏,这是他唯一可以真正表达自己内心与激情的女子,也是他愿意与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郑氏册封为嫔之时,神宗18岁,微微驼背。当时张居正还在,大凡政事,只要张先生一指令,神宗唯唯诺诺,没有半句说话的余地。

有时神宗正在宫里喝着酒取兴,一听内臣喊皇太后到,顿时神情惶恐连大气也不敢出。他当然是皇帝。

但他更是有血有肉的男人。郑氏一旦明白了这点,她与皇帝的关系,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我们来看郑氏的晋级之路: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郑氏封淑嫔,八月晋德妃,十一月生皇次女云和公主,万历十二年八月晋贵妃,万历十四年正月生朱常洵,三月晋皇贵妃。位于王皇后之下,众嫔妃之上。这一路多顺利。短短四年。

万历十年发生的另一件事,八月,皇长子朱常洛出生。朱常洛的出生纯属偶然,或者说,只是一次意外。

前一年的冬天,大雪纷飞,雪花落在屋瓦上更显得静谧安详。明神宗前往慈宁宫向慈圣皇太后请安。

事有凑巧,那天太后不在。慈宁宫的小宫女王氏便端了一盆热水让他洗手。看着面色清秀的小宫女,万历帝一时兴起,就临幸了王氏。

根据明朝的制度,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文书房宦官做记录,这个记录叫作“起居注”。万历这件事也被记了下来,不过,他并未当回事,事后就抛到脑后了。

然而,这一次私幸使王宫女怀孕了。消息传到万历的耳中,他很不高兴,绝口不提此事,打算不认账。也没人敢向太后报告。直到太后发现王宫女怀孕,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虽然事先被隐瞒了,太后还是很高兴,从家事方面看,她要做奶奶了。从国事来说,皇位有继承人了,特别是王皇后进宫后一直没动静,王宫女的怀孕说明不育的责任不在儿子,她还会有更多的孙子孙女。

太后把万历叫来,询问此事。皇帝却不认账,问急了,干脆耍赖说没印象了。太后一怒之下找来“证人”《内起居注》,翻到那一页让皇帝自己看。

铁证如山,万历只好承认。在太后的干预下,还在怀孕期间的王宫女被封为“恭妃”,不久后生下来一个儿子,是为万历的皇长子,取名朱常洛。

皇帝有子,举国欢腾,唯有皇帝一人不高兴。一是他不喜欢王宫女,二是他有了德妃,也就是郑贵妃。

毕竟郑贵妃进宫后连续给万历生了三个女儿,万历十四年的时候,终于生下了儿子,取名朱常洵。

朱常洵的出生让万历欣喜异常。他本来就不喜欢长子朱常洛,不想立长子做太子。如今正好自己喜欢的女人生了儿子,他打算换人。

然而他很快就将发现,就算他是皇帝,说话也不一定算数。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二月初三,皇三子朱常洵尚未满月,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就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件事情如果孤立地看,合情合理。

在明朝的历史上,皇长子都是在幼年即被立为皇太子的,正统皇帝四个月大时就被立为太子了。但是,内阁的这个请求在万历和郑贵妃看来,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

皇长子都快四岁了,之前都没提出立太子的事,这边郑贵妃儿子刚一出生,那边就闹着立长子为太子,是故意针对皇三子和郑贵妃的吧?

他们想对了,内阁请立太子确实是冲着郑贵妃和朱常洵的。当然,申时行等人的本意并不是要干涉皇帝和郑贵妃间的私生活,而是因为关系到“国本”问题。

国本之争

立太子的问题在明朝被看作是“国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和未来。内阁之前一直没动,是希望王皇后能生下嫡子。既然一直没有嫡子,就应该退而求其次,立长。可是,万历帝明显表现出要立次子的意思,大臣们不能不行动了。

万历打定主意要换人,他只回复了一句:“长子年纪还小,再等几年吧。”在他看来,自己是皇帝,臣子再闹也是臣子,翻不出什么浪花。明朝的文官,特别是言官很厉害,他也不想硬撼。他想试试水,于是突然下旨,升郑贵妃为皇贵妃。

皇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非有特别贡献者没有资格胜任,而郑氏显然没有资格。

万历此举还有另一层打算,如果大臣们今天同意提升郑氏的地位,日后我就敢提升她儿子的地位。

朝中大臣都是人精,自然看透了万历的那点小心思。明朝的大臣们非常能豁得出去,毫不留情地当面反驳万历。

万历盛怒之下,连撤几人。可是这些大臣们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前赴后继,不但中央官员闹,地方官员也凑热闹,闹得乌烟瘴气。

最后,这一仗还是皇帝赢了,万历十四年三月,郑贵妃被册封为皇贵妃。但是,册立皇三子当太子的事就不能提了。

自此,万历时期的“国本之争”拉开了序幕。

见内阁和皇帝之间就国本问题拉扯不清,言官们出动了。明朝的言官相当厉害,把因为顶撞皇帝而罢官免职当作一种荣耀一一名气更大了。因此,言官非常尽职,万历没少挨骂,气得干脆不上朝了,结果言官们抓住了这个新的突破口,骂得更起劲了。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正月初一,申时行再次提出立九岁的皇长子为太子。

万历和稀泥:“现在长子年纪还小,身体也弱,等他身体强壮些后,我才放心啊。”

申先生顺势提议:“皇长子已经九岁,应该出阁读书了,请陛下早日决定此事。”在明代,皇子出阁读书,就等于承认其为太子。万历含糊着没同意。就这么一人一句拉扯半天后,万历说:“我都知道了,先生你回去吧。”立太子之事再次搁浅。

此后每过几年,皇帝和臣子之间就进行一场“国本之争”,然后不清不楚地结束。一直拖了十几年。

万历皇帝在前台跟大臣们争国本时,郑贵妃在做什么呢?她也没闲着,但基本是添乱。她以为皇帝在手,天下我有。万历不上朝,整天跟她呆在一起,她就每天吹枕头风,却不想着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她自己想当皇后,却不知收敛,到处得罪人。她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却不往那个方向培养,整天娇生惯养。如果她和儿子具有皇后、太子的素质,大臣们说不定会支持她,但是这个假设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她的家人也不合时宜地跳出来添乱。她郑贵妃的父亲郑承宪向皇帝上了一个奏疏,请求朝廷给他已故父亲一个“恤典”,就是给一个官员待遇,并且要求按照当今皇后王氏父亲的待遇办。由此可以看出,郑贵妃一家人太不懂事了。当然,这也许是郑氏父女对皇帝和官员们的试探。

这个要求还提醒大家,这个郑贵妃不仅想让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还惦记着皇后的位置,官员们毫无悬念地对郑父予以猛烈的抨击。万历虽然没有答应郑承宪的要求,却赏了他五百两银子,让郑承宪为父亲购买坟地。皇帝对郑家的宠信太明显了。

万历一直咬牙顶着压力不立皇长子,应该是在等待两个机会。一是郑贵妃当上皇后,如果郑贵妃当了皇后,那么她的儿子就是嫡子,立为太子就合理了。

可是,王皇后身体很好,一时半会儿死不了。而且她为人处事得体,又深得太后喜爱,根本没有借口废掉她。万历盼望的另一个机会是大臣们松口。没想到,自己的这些大臣软硬不吃,皇帝越严厉,他们越高兴。结果万历换了不少官员,大臣们的斗志反倒越来越高涨。

被闹得焦头烂额的皇帝开始重新权衡利弊。除了大臣们强烈反对,促进万历下定决心结束国本之争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一李太后。

有一天,李太后和万历说起闹得沸沸扬扬的国本之争,问皇帝为何迟迟不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皇帝一时说漏了嘴,他说:“彼都人子也。”“都人”就是宫女的意思。

万历皇帝的意思是,这个皇长子是宫女的儿子,怎么有资格立为太子呢?不想,太后大怒道:“尔亦都人子!”原来,李太后本来也是裕王府的一名宫女。万历皇帝这才发现自己说错话了,吓得“伏地不敢起”。

李太后态度强硬地支持立储以长,她这样做一方面是同情王宫女,也是在保护对她恭敬有加但没有生育的王皇后。

王皇后对此事是什么态度呢?明面上,她什么也没说,但是却用无声和冷漠来压制郑贵妃这个竞争对手。郑贵妃不可能没去讨好太后和皇后,但出于感情上的因素和利益上的考虑,再加上郑贵妃的为人,她显然不可能得到太后和皇后的支持。

外廷反对,太后不支持,万历感觉自己如果强行立皇三子,很可能众叛亲离,自己的地位都可能不保。在自己的皇位和儿子的皇位之间,万历选择自己。

万历二十九年,国本之争突然解决了。

当时,皇长子朱常洛年近二十,虽然出阁读书,却依然不是太子,而且连婚都没结,成了大龄青年。万历对这个儿子非常刻薄,他的讲官来上课时连饭都不管。

反观朱常洵,则是要什么有什么。朱常洵的亲妈郑贵妃偏偏又不会做人,人见人恨。如此明显的反差让大家对朱常洛的同情越来越甚,眼见着要求立皇长子为太子的情绪又高涨起来。

这一年八月,大臣沈一贯上疏,要求皇帝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并为太子成婚。人们以为此事还会不了了之,但是第二天,沈一贯就收到子皇帝的回复:即日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梃击案与朱常洛之死

争了近二十年,突然如此轻松地解决了,让大臣们又惊又喜。“争国本”就此落下帷幕。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的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中央官员十余人,涉及官员多达三百多位,覆盖中央和地方官员都有,还弄出了个东林党。

不知道万历有没有对着郑贵妃感慨:我为什么没有早点遇上你,如果我早点遇上你,现在的你我都不会有遗憾了。

有意思的是,可能是郑贵妃吹了枕头风,也可能是不忿被白骂了十几年,万历在下达立皇长子的旨意后第二天就反悔了,又下了一道延期办理的旨意。

不过,这道诏书被沈一贯封还了,还说:“万死不敢奉诏!”万历无奈,正式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后,待遇差得离谱,以至于一个发疯的文弱秀才竟然能一路闯进太子寝宫,欲行刺太子。这就是晚明三大疑案之一一梃击案。

这个案子牵涉甚广,查来查去查到郑贵妃头上。郑贵妃冲着万历痛哭不已,说不是自己干的,这一招以前屡试不爽,但这次无效。事情太明显了,万历也没法帮着掩饰。但是宠爱的女人出事了,他也不能不管。

于是,万历让郑贵妃亲自向太子常洛求情。郑贵妃又哭了,但万历没理她。于是,不可一世的郑贵妃收起眼泪去见太子了。此女横起来够横,装孙子也不含糊,看到太子就跪下了。

太子受宠若惊,马上回跪。等双方都站起来后,郑贵妃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说,自己真没想过害太子,那都是误会啊。太子被压了那么多年,自然不敢真的算账,痛快地承认了此案与郑贵妃无关。事情圆满解决。

梃击案最终将所有罪名算在刺客张差的头上,可是,此案既然号称三大疑案,就说明其中疑点重重,关键点就是谁是幕后主谋。有人认为,郑贵妃又不傻,不会做如此不靠谱的事,肯定是某些朝臣借她的名头所为。但是仔细想想,这件蠢事很可能就是郑贵妃做的,被一些精明的人利用了。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与臣子们斗争了一生的明神宗朱翊钧逝世,此时已经四十多岁的朱常洛登上皇帝的宝座,终于熬出头了,是为明光宗。

万历为了自己最爱女人的利益,与朝臣斗争了几十年,最终成了一种执念:你们越不让我对这个女人好,我越要对她好,对她生的儿子、女儿好!他将多年来税吏、矿吏进献的奇珍异宝送给朱常洵,并且特许朱常洵在洛阳开店卖盐,垄断洛阳的卖盐权。郑氏所生的公主下嫁冉兴让时,嫁妆也极为丰厚,万历还命他可以每五天来上一次朝。

在万历临终前,他特意为郑贵妃下了道遗嘱,言明自己死后,郑贵妃必须晋封为皇后。如此一来,万历一死,她就成了皇太后,可以继续享有无上的权力。

对此朱常洛倒也没赖账,但表示这是礼部的事。礼部坚决不同意这件不合规矩的旨意,光宗压下了礼部的上疏,但也不再提封皇后的事了。

郑贵妃明白,她拿不到铁饭碗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她决定提前出手。这一次,她聪明了,没有明着干,而是使了个阴毒的计策。

在朱常洛正式继位后不久,郑贵妃给他送了八名绝色美女和大量的金银珠宝、珍奇玩物。对于穷惯了的光宗来说,这是一笔厚礼。他白天日理万机,晚过度快活,没多久便一病不起了。

奇怪的是,给光宗看病的不是太医,而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御药房太监崔文升。光宗本是纵欲伤身导致身体虚弱,但是崔文升却给他开了一副药性很强的泻药。

结果,药不对症,光宗一夜之间便泻了数十次,身体更虚,随时有升天的危险。郑贵妃昼夜派人前来闻讯,却不提光宗病情,只是一味地催逼光宗封她为太后,光宗无奈,在病榻上诏谕礼部准备大封。

崔文升曾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再看她的行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郑贵妃要暗害光宗。说起来下药这招挺抽劣的,聪明人都不会这么干,但是以郑贵妃的智商,她很可能干出来这种蠢事。

按规定,郑贵妃此时应该住进慈宁宫,可她一直住在乾清宫不走,等待封她为太后。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富,她在这里可以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一旦光宗有变,她必定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

按照当时的情况,郑贵妃有同党,有帮手,如果赖着不走,谁也拿她没办法。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奇人,让她主动走人了。此人是七品兵科给事中杨涟。他带着一千大臣先去找郑贵妃的侄子郑养性。

郑养性平时仗着姑姑的势力嚣张跋扈,实际上外强中干。杨涟等人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对他一通连哄带吓。最后,他们还威胁说:“如果你不及早避嫌,以后别说富贵,身家性命是否能保得住都难说。”郑养性在一群职业说客的恐吓要挟之下彻底崩溃了。于是,他去找郑贵妃。

郑贵妃原来的策略是对的,可是,在这关键时刻,她看着慌乱的侄子,自己也慌乱了。最后主动搬出乾清宫,不要皇太后的封号了。

至此,曾经叱咤风云的郑贵妃正式退出政治舞台,再也没能翻过身来。她折腾了三十几年,为了儿子争太子位都魔怔了,却最终什么都没得到。没有万历的护佑,她什么都不是。

回头再说光宗。修养了几天后,他的身体渐渐好转了。可是谁能想到,接下来光宗却神秘的驾崩了。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八月二十三日,鸿胪寺丞李可灼给光宗进献的一粒红丸,光宗服用之后,面色红润,浑身舒畅,可以进食了。大臣们见皇上的病情好转也都十分高兴,便从乾清宫退了出来,只留了李可灼及几个近侍太监在身边。

光宗皇帝怕药力不济,几个时辰后又向李可灼要了两粒仙药服下,可是服完这两粒红丸之后没多久,光宗便一命鸣呼了。此案就是晚明三大疑案之二:红丸案。

光宗只当了三十天的皇帝,连拟好的年号都没来得及用上,成了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光宗到底是怎么死的?李可灼所进红丸究竟为何物?围绕这两个问题朝中各派争论不休,相互攻击。由于李可灼及其引荐人方从哲都是郑贵妃集团的人,因此,不少人认为,这件事与郑贵妃有关。不过,那时候的郑贵妃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也就没有找到她的头上。最后草草结案,崔文升、李可灼二人做了替罪羊。

郑贵妃因为为人处事太没水平,活得举世皆为敌,好在有一个万历帝对她终生不渝,护住了她。之后的皇帝们也没为难她,她一直活到崇祯年间,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去世,死后埋葬于银泉山!

万历和郑贵妃心心念念要推上皇位的朱常洵怎么样了呢?他被封到洛阳做福王,五十五岁时被李自成的部下所杀。据记载,虽然被杀时吓得浑身如筛糠,身体却壮实得像头牛。

郑贵妃这一生,似乎把精力全都用来为儿子和自己争名分上了。所以,后人认为她对万历帝的好,只不过是一种狐媚手段。其实,郑贵妃这一生,最大的收获是万历帝对她的爱情。如果不是万历帝的袒护,恐怕难以善终!大家觉着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长子,皇帝,明神宗,儿子,朱常洛,太子,母子,郑贵妃,欺凌,郑氏,观点评论,皇帝,朱常洛,太子,郑贵妃,郑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长子,皇帝,明神宗,儿子,朱常洛,太子,母子,郑贵妃,欺凌,郑氏,观点评论,皇帝,朱常洛,太子,郑贵妃,郑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长子,皇帝,明神宗,儿子,朱常洛,太子,母子,郑贵妃,欺凌,郑氏,观点评论,皇帝,朱常洛,太子,郑贵妃,郑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