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刘伯温真是胡惟庸所杀?死前留给儿子的一句话,其实就是真相

刘伯温真是胡惟庸所杀?死前留给儿子的一句话,其实就是真相

翻开史书,我们看到的却并不一定就是真相。甚至连敢忤逆汉武帝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也有偏颇。在位十六年,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被寥寥数笔写过,只因他是汉武帝的父亲。至于开括南疆,抵抗匈奴的汉武帝在《史记·汉武帝本纪》中,功劳成为陪衬,反而求仙问丹、蛊惑之乱成为主角,被描写的淋漓尽致。

连司马迁都是如此,那些吃着帝王饭,穿着帝王衣的史官,又怎敢将真正的历史记录下来?唯有掀开那一层层的面纱,才能一探历史背后的真相。在众多的历史谜团中,刘伯温的死一只有颇多争议。《明史》记载,胡惟庸罪行被公示时,其中一条就是毒杀刘伯温。然而刘伯温能算天下之事,为何却算不到胡惟庸端来的那碗药中有毒呢?

世人曾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如此高的评价,足以看得出刘伯温的才干。朱元璋也承认,刘伯温之于他,好比刘邦的张良。纵然如此,这个劳苦功高的臣子仍未善终。在朱元璋看来,打江山时,他们是“微臣”,打下江山,他们就成了“危臣”。

洪武三年,刘伯温被封为弘文馆学士,数月后又加封上护军、资善大夫、诚意伯等官职,然而到了第二年,朱元璋却突然赐刘伯温告老还乡。此时,距离朱元璋坐上皇位,不过四年。同年,朱元璋令四千余户百姓迁移,免三年租税,以求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年征战的大明,百废俱兴,正是需要大批人才之际。懂得恢复经济的朱元璋,自然也懂这个道理,但他还是决定赐刘伯温归家。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白,刘伯温自然也看得很明白,可看明白并不代表能接受。这并不是朱元璋第一次撤刘伯温的官,因此他还寄希望能再次被启用。

隐居两年后,刘伯温向朝廷递了折子,说自己在青田县附近找到一块空地,这里环境复杂,曾是方国珍发家之地,然而朝廷势力却有所不及。折子的内容没问题,唯独送上去的方法出了问题。此时,向来妒忌刘伯温的胡惟庸虽然没有正式坐上丞相之位,但此前李善长已因疾致仕,朝中众多杂事都由胡惟庸把控。而刘伯温递上的折子,却未经胡惟庸之手,而是直接送给了朱元璋。

深觉被轻视的胡惟庸自然不愿善罢甘休,他指刘伯温向来擅长看风水,如今看到那块地有龙气,想占为己有。原本对刘伯温已有忌惮的朱元璋彻底被龙气二字激怒,他不问其他,反而怒斥刘伯温,命他安心隐居。这番怒斥令刘伯温心情郁结,当听说胡惟庸被封为右丞相时,他深知自己此生的官运已经到此为止。

洪武八年,刘伯温重病的事情传到朱元璋的耳中,他命胡惟庸前来探病,然而,吃过御医开出的药汤后,刘伯温身体并未好转,反而腹中有如石头翻滚,疼得满头大汗。刘伯温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将情况告知朱元璋,不料朱元璋依旧不闻不问。

这次,刘伯温彻底明白了。他即刻启程,拖着病体离开京师。回到府上,刘伯温并不喝药,在叮嘱儿子两件事后逝于家中。这两句话的遗言分别是:将天书呈给皇帝,及后人永不学此道。刘伯温留给儿子的这句话,已经将真相说出。

尽管《明太祖实录》及《明史》都将毒害刘伯温的罪行归在胡惟庸身上,但朱元璋的默许,才是压倒刘伯温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计划,一箭双雕,借胡惟庸之手杀死刘伯温,又将此作为斩杀胡惟庸的罪证。

只是,真是胡惟庸或朱元璋杀死的刘伯温吗?朱元璋说他是张良,然而张良却在刘邦坐稳皇位后隐居寻仙。当朱元璋几次三番送他回乡时,刘伯温怎会看不出他心中的想法。只是壮志未酬,心有不甘罢了。是谁杀了刘伯温?是刘伯温杀死了刘伯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张良,汉武帝,折子,朱元璋,胡惟庸,真相,明史,儿子,刘伯温,自然,观点评论,张良,汉武帝,朱元璋,胡惟庸,刘伯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张良,汉武帝,折子,朱元璋,胡惟庸,真相,明史,儿子,刘伯温,自然,观点评论,张良,汉武帝,朱元璋,胡惟庸,刘伯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张良,汉武帝,折子,朱元璋,胡惟庸,真相,明史,儿子,刘伯温,自然,观点评论,张良,汉武帝,朱元璋,胡惟庸,刘伯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