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长恨歌》中的这两句,在中国可谓尽人皆知。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虽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也在逐渐积聚。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随驾禁军哗变,认为杨贵妃是祸国红颜,安史之乱是因她而起,不诛杀杨贵妃难以平复国人心中怨气,激励军心。唐玄宗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
那么,杨贵妃和安史之乱到底有什么因果关系呢?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他秉性机灵聪慧,人们大多称赞他。朝廷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官衔。他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请求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一时间朝堂之上对安禄山赞誉有加,逐渐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和喜爱。当时,杨贵妃大受唐玄宗的宠爱,连带杨氏一门也全部鸡犬升天,势大如焰。安禄山要想进一步得到唐玄宗的青睐,不走杨贵妃的路子肯定是行不通。为了获得杨贵妃的喜爱,除贡献金银珠宝、珍奇古玩外,还不惜认小自己十几岁的杨贵妃做义母。
洗三,在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就是在婴儿出生后第三日,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寓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求幸福,图个吉利。据说,杨贵妃认安禄山做干儿子后的第三天特地传召安禄山进见,替他这个“大儿子”举行洗三仪式。杨贵妃让人把安禄山当作婴儿放在大澡盆中,为他洗澡,洗完澡后,又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襁褓,包裹住安禄山,让宫女们把他放在一个彩轿上抬着,在后宫花园中转来转去,口呼“禄儿、禄儿”嬉戏取乐。
还有一次,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宫中饮酒作乐,不料酒醉之后嬉戏打闹无度,安禄山不小心把杨贵妃胸前抓挠出了血印,两人吓坏了!最后杨贵妃想到一个办法,只见她拿出胭脂盒,一番涂抹,就把胸前的抓痕变成了一朵好看的花儿。这才蒙混过关。
当然以上这两则故事都是野史传说,没有正史记载,但也从侧面说明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常言道,纸里保不住火。按照野史记载,时间一长,安禄山见与杨贵妃的关系有败露的迹象,于是先下手为强,抢先造反,这才有了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安史之乱”和杨贵妃被哗变士兵逼死的悲剧。
其实由于唐玄宗时期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另外开元以后,在边境地区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节度使的权力很大,以至于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仅安禄山所掌握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相对而言,中央军则不仅数量少、质量差,而且战备荒疏,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逐渐加深直至难以调和,这才是爆发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
杨贵妃,不过是中国古代“女人是祸水”这一牌坊下无数个牺牲品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