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中央集权政治的传统国家,通常国家如何发展和统领者品行素质挂钩。
历朝历代更迭时期,都会出现一位强有力的君主,只可惜大多王朝都逃脱不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先辈打拼下来的江山,在他们手中断送。
譬如鼎鼎大名的朱厚照,沉迷美色不务正业、再譬如刘备之子刘禅,诸葛亮鞠躬尽瘁都没把这坨烂泥扶上墙。
历史上这种人还有很多,大多背负后世指责,或者名字被人们从记忆里淡忘,可今天的主角刘启则不同。
他一生所做之事大多不靠谱,但却能够青史留名,历史上对其评价非常高,就差一个千古一帝的名号了,这是为何?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的第六个皇帝,在位期间长达16年,他是一位城府极深的人,即位前当了二十多年太子。
这期间他没闲着,深谙帝王之术,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能轻松揣测大臣们的心思。
即位后,他的所作所为并不像刚上位的雏鸟,倒像是老于世故的政客,因为他轻松将在官场混迹多年的大臣玩弄于鼓掌之中。
他与父亲刘恒一起创造了“文景之治”,为儿子汉武帝打下了夯实基础,按道理说他应该是很有霸气之气的皇帝才对,但仔细看看他干过的几件事,着实不靠谱。
其一,失手杀了刘濞的儿子。
小时候和刘濞的儿子一起下棋,期间二人发生口角,刘启一气之下举起棋盘就把对方打死了,虽说少年气盛是每个人都有过的阶段。
但毕竟刘濞的儿子是他的堂兄弟,就这样把堂兄打死了,不仅是少年气盛,显露更多的是他心肠歹毒。
由于他是皇帝的儿子,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也为日后七国之乱埋下祸根。
其二,七国之乱诛杀晁错。
晁错怕刘启皇权受到威胁提议削藩,但他却听信其他封国谗言,腰斩晁错于东市。
功臣死后七王并未作出退步,而刘启无休止地讨好其他封国的人,没想到的是,他们根本没给刘启面子,依旧坚持造反。
七国的做法给了刘启一记响亮耳光,让他落得一个薄幸寡恩的丑恶名声。
其三,逼死周亚夫。
倘若没有周亚夫,刘启的皇位已经被刘濞给篡夺了,因此,刘启为了感谢周亚夫对其重用。
起初,他对周亚夫是极其信任的,但他听信旁人的造谣,准备废太子刘荣,令立刘彻为太子,周亚夫得知后极力反对,从此以后,刘启开始疏远周亚夫。
后来,周亚夫的儿子偷偷买了500甲盾准备为父亲发丧时用,这件事被人诬陷周亚夫准备造反,最后周亚夫不堪受辱,绝食身亡。
而这一切都是官员在刘启的授意之下进行的,刘启心里会没数吗?真要造反500甲盾够干嘛?
得益于这两个人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不靠谱的刘启,如何青史留名呢?主要是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他爹汉文帝,一个是他儿子汉武帝。
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免收全国田赋,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作为表率他亲自耕作,这为当时恢复农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了加强管理,汉文帝先后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谋反,接受大臣提出的分割大诸侯建议,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如果说汉高祖刘邦是开国,那么汉文帝刘恒则是立国。
而汉武帝致力于开疆拓土,近代学者翦伯赞曾评价汉武帝说:“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
他使汉朝一洗之前军事弱小的印象,成为当时强国,给了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也让后世之人有了一个引以为傲的标签——汉人!
结语
归根结底,刘启尽管做事不靠谱,但他夹在了两个千古一帝之间,汉文帝和汉武帝的功劳,他也会沾光,所以在历史上得了好名声,最后青史留名。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