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被废从根本原因上来说还是明成祖朱棣的错。
朱瞻基本有青梅竹马的恋人,结果却被朱棣给他选了胡善祥当妻子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最喜爱的嫡长孙,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张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登基为帝,他很快就册封了朱瞻基的老爹朱高炽为皇太子。
不过朱高炽身体肥胖,为人宽仁,不是很受朱棣喜爱,朱棣能册封他为太子,完全是出于对朱瞻基的喜爱。
由于朱高炽不受朱棣喜爱,因此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都想把朱高炽取而代之。后来朱棣察觉到了次子和三子的野心,他为了巩固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为了杜绝朱高煦和朱高燧的野心,所以在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册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这也代表着朱棣决定皇位就在朱高炽这一脉传承下去。
朱瞻基自幼就是如此受祖父朱棣的喜爱和器重,还成为皇太孙,因此朱棣对他非常关心,他的生活起居,读书学习各个方面朱棣都十分关心。
在朱瞻基十几岁的时候,他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就向他的老妈张氏推荐了一名女孩和他结娃娃亲。
原来彭城伯夫人是河南永城人,当时的永城县有一名主簿名叫孙忠,他的母亲与彭城伯夫人关系比较好,两人经常走动。孙忠有个女儿孙氏,长相秀美,人也聪明机智,彭城伯夫人很是喜爱她,于是她就许诺孙家,要让孙氏当自己的外孙媳妇,给皇太孙朱瞻基当妻子。
因此就有了后来彭城伯夫人向张氏推荐孙氏和朱瞻基结娃娃亲的事,一般儿女的婚事父母也就能做主了,但是朱瞻基可是朱棣最喜爱的孙子,朱棣十分关心他,所以朱瞻基的婚事必须得报告给朱棣批准。
当朱高炽和张氏把这事报告给朱棣后,朱棣听说是亲家母彭城伯夫人推荐的女孩,也就给了个面子,下旨接孙氏入宫抚育,这意思就算是让孙氏和朱瞻基自幼先培养一下感情。
孙氏入宫时与朱瞻基都是11岁,两人就这样日常相处,自然就有了青梅竹马的感情,而且孙氏为人机灵聪明,善于察言观色,也使得朱高炽和张氏对她颇为满意。所以这也让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孙氏未来必定是朱瞻基的妻子了。
不过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瞻基18岁的时候,朱棣却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那就是朱棣没有为青梅竹马的朱瞻基和孙氏举行大婚,反而下旨命有司在全国范围替皇太孙朱瞻基海选正妃。
这就是意味着朱棣并没有想让孙氏直接成为朱瞻基的妻子,他还是想替孙子朱瞻基再多选一些女孩。不过朱棣还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念在孙氏自幼入宫侍奉朱瞻基,因此她可以不用海选直接成为候选人之一,这也算是孙氏的特权吧,不过孙氏跟了朱瞻基7年,却只换来了一个候选人的资格,多少心里肯定也会有失望和落差。
通过有司官员的层层筛选,来自山东济宁的女孩胡善祥脱颖而出。胡善祥是山东济宁任城县人,她比朱瞻基小了两岁,她的父亲叫胡荣,其家族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并非名门望族出身。她家中有七个姐妹和两个哥哥,她在姐妹中排行第三。
胡善祥的大姐胡善围很厉害,胡善围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入宫,后来更是获得朱元璋的赏识和喜爱,成为宫廷女官,由于胡善围的关系,胡善祥的父亲胡荣都获得了世袭锦衣卫百户的职位,也是由于胡善围与明朝宫廷的关系,胡善祥才能被推荐参加海选。
据历史记载,胡善祥长相比较秀丽,但她不是那种妖媚姿色,她虽然长得漂亮,但却十分端庄,没有绝色美女的妩媚之气。而且胡善祥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对待父母还极为孝顺,因此她在家乡当地素有秀美贤惠的名声。
后来有司官员把胡善祥和孙氏两人的资料名单递到了朱棣这里由他决定,朱棣仔细考察了胡善祥和孙氏之后,他认为胡善祥长相秀美庄重,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因此他最终决定让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当嫡妻,成了皇太孙正妃,不过为了补偿孙氏,他也特意下旨让孙氏成为朱瞻基的侍妾,成了皇太孙嫔。
虽然没能成为朱瞻基的嫡妻孙氏有些落差和失望,但她是非常精明的人,她没有任何抱怨,反而还劝慰一心想娶她为妻同样也有些失望的朱瞻基,她劝朱瞻基要像对自己一样对待胡善祥。而且婚后孙氏也确实以侍妾身份对胡善祥礼数备至,可以说这段三角恋非常平静,没有任何一方闹事。
孙氏很有手段,胡善祥最终无辜被废
后来朱棣和朱高炽先后去世,朱瞻基顺利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朱瞻基成为皇帝之后嫡妻胡善祥自然就成了皇后,而朱瞻基青梅竹马的孙氏也被封了贵妃,不过孙氏的贵妃却与众不同。
因为朱瞻基为孙氏打破了传统宫廷册封礼,按照古代后宫身份地位,皇后最为尊崇,其次就是贵妃,但是在册封礼上只有皇后才会被授予金册和金印,可是朱瞻基十分喜爱孙氏,所以他在请示母亲张氏之后,特意授予了孙氏金册和金印。
也就是说孙氏的贵妃册封礼堪比皇后,朱瞻基也由此给后世开创了一个新的后宫职称,那就是皇贵妃。由此也可看出朱瞻基对孙氏有多么偏爱。
在成为皇后之后,胡善祥做得很到位,她带头在宫廷中勤俭节约,使得宫廷风气趋向勤俭,对待婆婆张氏也是极为孝顺,对待孙氏也能包容,因此胡善祥很有贤后风范。
可是胡善祥不善妩媚顺从朱瞻基,朱瞻基在历史上虽然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他也有偷懒的时候,比如他喜好斗蟋蟀,因此忠厚耿直的胡善祥当朱瞻基懒散下来时,就会去劝谏朱瞻基,虽然最初朱瞻基很欣赏胡善祥如此贤妻一般的规劝自己,但是久而久之他也就不太高兴起来。
除了性情忠厚耿直触怒朱瞻基之外,胡善祥最关键的还是生不出儿子,胡善祥嫁给朱瞻基之后连生两个女儿,后来胡善祥由于生育两个女儿之后,身体状况不太好,开始体弱多病,再加上她不会来事,不会顺从朱瞻基,也使得朱瞻基很少再去宠幸她,因此她就更难生出儿子。
相比之下孙氏温柔顺从,会妩媚讨好朱瞻基,再加上他们俩感情基础深厚,这也导致后来朱瞻基越发疏远胡善祥,而与孙氏亲近。虽然孙氏最初生的也是女儿,但是在朱瞻基对她越发喜爱之下,她很快就给朱瞻基生出了长子朱祁镇。
于是一个不会讨好,不够妩媚,还生不出儿子,另一个妩媚顺从,还生出了长子,这样一比较,朱瞻基逐渐就有了废掉胡善祥皇后之位的想法,想把孙氏扶正成为皇后。
孙氏在这个过程中也表现得很有手段,她一面笼络一些朝臣,使得部分朝臣在朱瞻基面前建议孙贵妃生育了皇长子,理应成为皇后,这也坚定了朱瞻基废后的想法;另一方面孙氏还表现得对胡善祥越发恭敬,还经常劝慰朱瞻基应该多去宠幸胡善祥,好尽快让皇后诞下嫡子。
可以说孙氏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两面派的手段,而朱瞻基也很受用,他反而认为孙氏如此贤惠大度,更加想将她立为皇后。
因此朱瞻基就召集群臣开会商议废后事宜,古代皇帝废后是需要昭告天下,必须明确昭示出皇后的过错,得到天下人认同之后才能废后。胡善祥不仅没有过错,反而很有一代先后的风范,所以朱瞻基召开会议就是想让群臣接受自己把无错的胡善祥废掉。
胡善祥的没有过错,反而还很贤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朱瞻基如此想废后,很多朝臣自然不赞成,尤其是朱棣遗留下来的重臣杨溥、杨士奇、杨荣、夏元吉等重臣都极力反对朱瞻基废后。
可是朱瞻基坚持要以没有生育儿子为由废掉胡善祥,于是他不顾群臣反对,坚决要废掉胡善祥,并让史官找出历史上哪位皇帝是因妻子不能生育而废后的。
历史上但凡哪个皇帝想做坏事了,他们都会让史官找出前代帝王的事例,这就代表着历史前辈们有人这么做过,我这么做就行得通了。
于是一些想迎合朱瞻基的官员就给他找出了前辈案例,这个案例就是宋仁宗赵祯以不能生育皇子为由废除了结发妻子郭皇后的案例。
不过要知道宋仁宗废后并不单纯是因为郭皇后不能生育皇子,主要还是因为郭皇后嫉妒心非常强,是个醋坛子,经常阻止宋仁宗宠幸其他妃嫔,后来宋仁宗宠幸其他妃嫔时,她居然盛怒之下扇了宋仁宗一个大嘴巴,最后忍无可忍的宋仁宗才把她废掉,但是出于顾及颜面,宋仁宗在废后诏书中只宣称郭皇后是不能生育皇子,并没有提及自己挨了一耳光的事。
相比之下胡善祥则要比郭皇后善良宽厚多了,可是朱瞻基却不会细想这些,他只是想找到历史先例。
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以胡善祥婚后多年没有生育皇子为由,让她主动辞去了皇后之位,胡善祥只得遵照朱瞻基的旨意辞去了皇后之位。半个月之后,朱瞻基下旨册封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在册封礼上还假意推辞说:“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孙氏的意思就是皇后只是身体不好,身体好了之后自然会有儿子,我的儿子怎么能超过皇后的儿子成为太子。
看看孙氏的表演,这番话如何能不让朱瞻基感动。后来胡善祥如此被废掉皇后之位引起了天下人的同情,因此民间对胡善祥极为称颂。朱瞻基后来得知民间如此同情和称赞胡善祥,他也颇为后悔,对胡善祥也抱有愧疚之心。后来每当谈论起废掉胡善祥的事情,朱瞻基都懊悔的称是自己年少轻狂所致。
被“辞职”的皇后胡善祥只能出家,朱瞻基让她在长安宫中修道,称之为静慈仙师。不过由于朱瞻基的母亲张氏十分反对废除胡善祥的皇后之位,但她终究没能拗过儿子朱瞻基,虽然张氏没能改变胡善祥被废的结局,但是她却对胡善祥依然如同儿媳、女儿一般,能以太后之尊在宫中维护胡善祥的利益。
而胡善祥也依旧视张氏为婆婆,对张氏始终秉持孝顺,被废后胡善祥依旧每天到张氏的寝宫请安问好,张氏生病时,胡善祥十分关心和焦急,对张氏服侍有加。由于张氏没能改变胡善祥被儿子朱瞻基所废,因此她对胡善祥有些抱憾,所以在胡善祥被废之后,张氏还经常把胡善祥叫到身边给予开导。总之胡善祥被废之后,与前婆婆张氏的关系还是十分亲密,如同母女一般。
并且每到宫廷宴会时期,张氏都会把胡善祥叫过来,而且必须让胡善祥在宴会席间坐在已经成为皇后的孙氏之上,朱瞻基由于后来对胡善祥的愧疚,也就默许了母亲张氏如此抬高胡善祥。
张氏如此也使得孙氏的皇后威严受损,她每次宴会之后都会为此郁闷数日,但是孙氏却无可奈何,她不敢反对张氏宠爱胡善祥,更不敢在朱瞻基面前表露出来不满。
就这样一直到后来朱瞻基去世,在朱瞻基去世后,孙氏所生的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胡善祥依旧是在张氏的庇护下继续在宫中修道,十分清静。
在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去世,胡善祥得知前婆婆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她虽然早已经与朱瞻基脱离了夫妻关系,但张氏待她如母亲一般,她依然坚持以儿媳之礼为张氏守孝。
胡善祥对于前婆婆张氏的去世十分悲痛,因此不久之后,在正统八年(1443年)胡善祥怀着对张氏的悲痛而去世,终年41岁。
在胡善祥去世20年后,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钱皇后建议恢复胡善祥的皇后名位,而当时的朱祁镇历经了土木堡之变,当了蒙古瓦剌部的俘虏,被放回来之后又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起来,又通过夺门之变二次复位,可以说朱祁镇当时饱经人间沧桑,他对很多人和事都抱着同情的心态。
而且钱皇后对朱祁镇不离不弃,在他被俘虏期间,钱皇后日夜跪在佛祖面前为朱祁镇祈福,为此哭瞎了一只眼睛还跪瘸了一条腿,因此朱祁镇二次复位之后,对于钱皇后极为敬重,对她言听计从,于是朱祁镇出于对钱皇后的尊重和对胡善祥的同情,决定下旨追封胡善祥为静慈皇后,并给她修建了皇后规模的陵寝。
朱祁镇对胡善祥的追封也让他赢得了当时的朝臣和百姓的称赞,胡善祥也算是在死后又重新被恢复了皇后身份。
写在最后
胡善祥是一个贤惠且合格的皇后,但她却无辜被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被废掉的皇后,所以当时的朝臣和百姓都对她十分同情。
可是孙氏当皇后也很称职,如果没有孙氏在土木堡之变中主持大局,支持重臣于谦等人扶立朱祁钰成为皇帝,也许明朝就要亡国了,最好的情况也就是保留南方地区,那就意味着要提早建立南明政权了。
所以胡善祥贤惠,孙氏有才能,两人都很适合当皇后,但是从根源说起还就是朱棣的错误决策,孙氏与朱瞻基毕竟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如果朱棣当初是让朱瞻基娶孙氏为嫡妻,纳胡善祥为妾,以胡善祥的贤惠和没有野心,她肯定不会去和孙氏争夺皇后之位,这也就不会造成她被废,最终落寞一生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