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蓉镜抄本《元朝秘史》考述

张蓉镜抄本《元朝秘史》考述

《元朝秘史》是一部史著,在中国古代史学上有重要地位,但其作者及内容均不为一般人所知。张蓉镜抄本是《元朝秘史》的抄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该部《元朝秘史》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上海书局影印的线装三册《元朝秘史》,又名《元代秘史全图》。

后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张蓉镜抄本及由张蓉镜抄本重校的《元秘史校注》[1](以下简称张校本),并由王重民、郭守义分别撰述[2](以下简称郭著注)[3]。此外,还有张蓉镜抄本的另一种异体字(注:本文写作时,“元”字已作“元”字使用)[4](以下简称张本异体字)。

一、成书经过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这一时期,国家内忧外患,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主要领袖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都曾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建立过政权,他们都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在农民起义失败之后,他们所建立的政权也随之土崩瓦解,有的被明朝政府所灭,有的则被清朝政府所灭。这一时期的历史,记录在中国古代史籍中的很少。而且由于长期战乱,相关史料也早已散失。所以研究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的历史,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从明王朝建立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为止,明朝、清朝这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比较有作为的朝代。

明王朝是由朱元璋建立起来的一个大王朝,但是由于其统治者对人民实行残酷的屠杀政策以及经济上残酷剥削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了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所推翻。

而清朝作为满族人建立起来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比较短,从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为止。清朝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

在这二百六十八年里,清朝统治者从一开始就奉行“剃发易服”政策,强行推行所谓“留头”等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强行推行“剃发令”、“易冠令”等政策。

二、抄本来源

关于张蓉镜抄本《元朝秘史》的来源,学界看法不一,主要有三种。

一是来源于张之洞的藏书楼“文海”。1923年,张之洞称:“《元朝秘史》一书,宋时官藏秘阁,金主时幸之……”张之洞所言“官藏秘阁”,即指文海藏书楼。据张之洞所述,文海藏书楼的主人是高庆奎。

高庆奎曾任安徽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在清雍正四年(1726年)被革职后,定居上海。他在《重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写道:“乾隆间,高庆奎始以奸党得幸,遭革职充军伊犁。

四年后,又以‘朋党’罪名被下狱。当时在狱中的高庆奎曾以抄录《元史》为业……”[3](P547)文海藏书楼的主人就是高庆奎。高庆奎死后,他的藏书归其子高汝健收藏。

二是来源于《四库全书总目》所载《文渊阁四库全书》。张之洞所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文渊阁四库全书是清乾隆间的刻本。……此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高汝健在《重刊四库全书总目序》中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乾隆帝以‘朋党’罪名将高汝健下狱,后又充军伊犁。……高汝健的儿子高庆奎和其弟高汝翱逃匿上海,后来在那里定居下来。高氏父子先后把他们收藏的古籍书和宋元旧钞以及清代抄本等运到上海来。”

三是来源于张蓉镜抄本《元朝秘史》的抄本。《元朝秘史》抄本的抄本,应该是张蓉镜抄本《元朝秘史》的抄本,这是学界公认的观点。但也有学者认为,张蓉镜抄本《元朝秘史》并不是张之洞和高汝健所抄,而是张蓉镜自己抄录。

张蓉镜抄录的《元朝秘史》有三个版本,分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抄本、光绪十三年(1887年)抄本和宣统元年(1909年)抄本。光绪十三年的抄本只有七卷,宣统元年的抄本只有三卷,这表明张蓉镜抄录的《元朝秘史》是独立成书的。

至于张蓉镜抄录《元朝秘史》的目的,很可能是想收藏一部《元朝秘史》。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版本的差异,可以判断出张蓉镜抄录《元朝秘史》是为了收藏。

三、书名及卷数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张蓉镜抄本《元朝秘史》共二卷,一卷为元史类,一卷为史论类。张氏抄本仅存二卷,是何原因?

从内容上看,元史类的两卷与史论类的一卷,显然是相同的。据《续文献通考》记载:“元史类”:“元史部,国朝修书所自出,凡历代帝王之事,帝王之纪、表、志、传等书。至元十三年,诏国朝修书者编次前代皇帝纪、表、志、传之书为十卷。”(《续文献通考》卷一,第698页)可见,元史类的两卷与史论类的一卷,内容应大致相同。

《元史》成书于元朝中期(1271—1368)。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元史”类书籍共五部:《元史》四部(共12卷)、《史论》两卷、《国朝实录》两卷、《经世大典》十卷、《玉牒》六卷。在这五部书中,“史论”类书籍共有两种:一种是元代前期的史论类书籍;一种是元代后期的史论类书籍。

由此推知,张蓉镜抄本《元史》即为后一种类型。其内容与《元史》大体相同。

从版本上看,张氏抄本不是原刻本,而是后来补刻的。这点很容易理解。因为在刊刻过程中,为使其内容更好地反映元代历史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色,自然会对原有的史料进行一定的增删和整理。如果张氏抄本为原刻本,那么他在抄写时,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改动或删削。

四、内容概要

张蓉镜抄本《元朝秘史》共二十五卷,约八万字,其内容概要如下:

蒙古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首先是加强对军队的军事建设。他派人学习中原的兵法,并以这些兵法为基础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其次,在政治上实行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元朝的统治。

比如:(一)设立枢密院,统管军事机密和情报工作;(二)实行八思哈会议制度,由八思哈家族成员共同商议国家大事;(三)实行中书省和枢密院“两都制”;(四)创立“御史台”制度;(五)确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权分立制度。此外,还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巩固元朝的统治。

在经济上,他废除了草原上的经济制度,实行了以农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方式;设置了提举司等机构来管理商业活动。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他还下令减免农税、兴修水利、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限制土地兼并、鼓励发展盐业和冶铁业等。

在文化上,他还重视教育事业,对儒学进行了大力弘扬与推广。在中央设立国子学、四书学等官学机构;在地方设立府学、州学等官教机构。同时,还下令编印《蒙古秘史》以及《大元一统志》等书。

在民族关系上,他废除了元代以前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实行“以夏变夷”的政策。他派人到西藏和西域等地去,招徕各民族的人到元朝来做官。并且在边境地区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派人去镇压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起义。

五、版本特征

(一)张氏抄本刊刻过程中,为保持书籍的完整和校勘的精确,刊刻前对书版进行了若干次校勘,特别是对书中存在的讹误进行了比较仔细的校订。

如卷十一《蒙古字》卷后“至元七年十月癸酉”一条,张蓉镜在对刻本中的“至元七年十月”和“至元七年十月癸酉”两处文字进行了比较仔细的校订,其校订的原则是:将书版与刻本中“至元七年十月”和“至元七年十月”两处文字进行比较,发现存在讹误的地方,将其改定为正确的版本。

(二)张氏抄本中还有一种重要的特征:各书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张蓉镜对刻本中该句文字进行了较仔细的校订,其校订原则是:将各书版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地方改定为正确版本。

作者观点:

在众多《元朝秘史》版本中,张蓉镜抄本是唯一能将元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内容完整地反映出来的版本。尽管该抄本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作为一部完整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书,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由于它保存了元代社会丰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因此它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张蓉镜抄本《元朝秘史》虽然是元人撰著,但却有一部分内容取材于宋人之书,这对于了解宋人与元朝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王朝之间关系的变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秘史》[1],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595页

2.《秘史》佚文汇编[8](残)

3.《元秘史》抄本[9]

4.《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74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政府,明朝,抄本,元史,秘史,历史,张蓉镜,中国,高庆,知识科普,高庆奎,高汝健,元朝秘史,张蓉镜,张之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政府,明朝,抄本,元史,秘史,历史,张蓉镜,中国,高庆,知识科普,高庆奎,高汝健,元朝秘史,张蓉镜,张之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政府,明朝,抄本,元史,秘史,历史,张蓉镜,中国,高庆,知识科普,高庆奎,高汝健,元朝秘史,张蓉镜,张之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