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帝王史中,很多王朝都曾因为君主的过早离世而出现了幼主临朝的情况,通常伴随幼主登基的就是母后临朝、垂帘听政,这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汉和北宋。
东汉自和帝之后接连出现了多位娃娃皇帝,伴随年幼皇帝而来的就是东汉愈演愈烈的母后临朝垂帘听政的情况,这种情况持续至东汉灭亡,东汉数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无论政治能力和个人威望如何,始终掌握着汉王朝的最高权力,与东汉不同的是北宋的皇太后们,尽管北宋只有九位皇帝却先后出现了五次太后的垂帘的情况,但是北宋的皇太后们在皇帝成年后都无一例外的将皇权交给了皇帝。
太后之所以能够临朝无外乎几个原因,要么是先皇遗诏,要么是新帝体弱,再么就是皇帝年幼,北宋之所以连续出现五次太后垂帘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皇帝的早逝。北宋赵氏皇族,特别是赵光义这一脉,似乎寿命都很短,而医疗技术落后,以及宫廷争斗、内忧外患压力巨大等等的原因,北宋的皇帝大多英年早逝,因此,新继位的皇帝年龄都小或者来不及培养继承人。比如,北宋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是真宗皇后刘娥,宋真宗赵恒活了55岁,在北宋诸帝中算是寿命较长的,但在他去世时,太子却只有13岁,刘娥也因皇帝年幼而临朝称制。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顼活了38岁,继位的宋哲宗赵煦才9岁。第七位皇帝宋哲宗去世时,年仅25岁,哲宗无子,继位者端王赵佶年仅几岁,几乎没有接受过治国理政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只得由皇太后垂帘听政。
北宋的皇太后地位极高,她们的地位几乎与皇帝相差无几,甚至与皇帝并称“二圣”很多皇太后,例如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曾多次代皇帝奉祀太庙,与皇帝共同接受百官朝拜,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尽管北宋的列位皇太后地位都很高,但是,这些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们却始终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大权独揽,登基称帝,也没有像后来的慈禧太后那样独揽大权,这主要是由于她们的垂帘听政都受到了很多方面的限制,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遗诏。
北宋的九位皇帝,除去被金人抓走的徽、钦二帝以外,其余的七位皇帝都留有遗诏,这些遗诏中的《乾兴遗诏》《元丰遗诏》《元符遗制》三篇明确规定了皇太后享有的垂帘听政的权力,这些遗诏规定了皇太后享有垂帘听政权力的同时,又明文限制了皇太后在皇帝成年之后必须撤帘归政。所以,北宋的皇帝的临终遗诏既是北宋皇太后得以垂帘听政的依据,同时又是限制皇太后专权并最终迫使她们撤帘归政的政治工具。宋朝奉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因此宋朝的文官们地位很高,文官们不仅地位高,对皇帝也很忠诚,即便是故去皇帝的遗命,他们也会忠实的奉行,北宋文官的强大力量使得皇太后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便是刘娥那样的北宋第一强后也未敢迈出称帝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