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朱元璋站在皇城内城一套富丽堂皇的房子面前,对跟随的李贞道:“朕看你年老体弱,时常见面恐有不便,朕把这房子赏赐于你。”李贞听后诚惶诚恐,立马磕头谢恩。
李贞,江苏盱眙人,早年迎娶了朱元璋的二姐,两人育有一子李文忠。朱元璋年幼家贫,亲戚中也就李贞家家底稍厚些,对于贫寒的岳家,李贞并没有嫌弃厌恶,反而常常暖心接济。幼时的朱元璋,对李贞这个二姐夫,心里常怀感恩之情。
可元末朝廷腐朽,苛捐杂税品类繁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快,朱元璋的小家就支离破碎,家破人亡。相比之下,二姐一家的处境也是相当艰难,毕竟李家也仅仅比朱家稍微好上那么一点。
连年的战乱,李贞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小家,奈何天不遂人愿,李贞之妻,也就是朱元璋的二姐就这样撇下家人撒手而去,李贞在料理好妻子的后事后,就独自带着儿子李文忠四处流离,躲避战火。
李贞带着儿子李文忠颠沛流离的日子并没有过太久,他就打听到了朱元璋投身起义军的消息,随即就带着儿子前去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见到前来投奔的李贞父子,百感交集,看着眼前狼狈不堪的李贞父子,当即让人给他们置办了暖衣,安排了丰盛的饭菜。历经苦难的李贞对儿子李文忠语重心长道:“于战乱中夹缝求生存本就艰难,今日有幸投了妹夫朱元璋,当真犹如再生。又得妹夫如此厚待,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
此后,李贞和李文忠父子一直跟随朱元璋。李文忠十六岁后,越发刚毅有勇有谋,朱元璋对他很是喜欢,曾对李文忠道:“你虽是我的外甥但和我的儿子没两样。”常常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而后让李文忠带兵征讨。
李文忠带兵征讨时,李贞先是被朱元璋安排到了金陵,而后在李文忠攻下杭州后,又派人把李贞送到杭州,和李文忠父子团圆。
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后,就把李贞封为”恩亲侯“,时隔两年李贞又被加封为“右柱国”、“曹国公”。这样的恩赏,当真是大明王朝的头一份,当然,李贞得到这样的殊荣,其实也是实至名归。
当然,朱元璋除了对李贞又封赏外,对去年多年的二姐也同样追封,把二姐追封为孝亲公主,后又改为曹国大长公主。李文忠同样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朱元璋对于这个幼时时常接济的二姐夫一直心怀感恩,始终心甘情愿对李贞加以封赏,甚至为了能常常和李贞见面,特意安排人在皇城内城里把一套房子重新修葺,把房子修葺得富丽堂皇,再把房子赏赐给李贞,让他入住,这样朱元璋就可以时常见到他。
朱元璋对李贞的封赏除了房子外,还格外对李贞加以照顾,他让李贞以后见到他,无需像他人一般赞拜报名,也无需对朱元璋三跪九叩,一切行动随意。
除了以上那些,朱元璋还时常送李贞名贵衣物等,尤其以其中一件“五爪金龙”的龙袍特别出名,朱元璋亲自把五爪金龙袍给李贞穿上,李贞吓得腿打弯,跪在地上惶恐不安。
朱元璋见状,当即把李贞给扶起,对他劝慰道:“朕赏赐你的,你大可放心地穿,不要心里有不安。”诚惶诚恐的李贞赶紧叩谢隆恩。
虽说李贞在朱元璋这里恩宠不断,可李贞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反而更加谨小慎微。因得朱元璋赏赐搬到皇城内城的房子居住后,李贞家的常客除了朱元璋外,太子以及其他藩王也时常出现在李贞家。
李贞对于今日的富贵,不仅时常心怀感恩,也常常感到不安,他常常叮咛后辈子孙,让他们不要因今日的富贵而忘记了以前贫贱的日子,定要居安思危。
李贞对后辈的教育并不是口头传达,而是以身作则。他平日对衣物要求甚小,只要衣着得体就可,无需锦衣上身才开心。对于吃食更是以简单家常为主,而不是要求珍馐佳肴。
朱元璋对李贞的朴素很是感慨,时常派人给李贞送去精美的衣物,可李贞则是把旧的衣物穿得不能再修补才舍得丢弃。
李贞在闲暇时间曾多次向自己的子孙提及自己以前当农民的日子,以及当流民颠沛流离的日子,希望为子孙敲响警钟。
李贞作为朱元璋这边的亲戚中,年岁最大,他常常以身作则,让朱元璋大为感动。当李贞生命垂危之际,朱元璋火速赶到李贞家中,握着李贞的手问道:“还认识我吗?”
病榻上的李贞拿眼看了眼朱元璋,眼含热泪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朱元璋见状也是悲痛万分。李贞辞世后,爱岗敬业的朱元璋为他“辍朝三日”,并“车驾临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