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封赏大臣时,一般可分为王、公、候、伯、子、男几个爵位,其中以“王”的地位最为尊崇,仅次于皇帝。但在通常情况下,王爵只会被授予皇帝本人的直系亲属,如皇帝的兄弟、子孙等。另外王爵有时也会被授予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功臣,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只有李孝恭一人获封河间王,但他同时还是唐高宗李渊的堂侄,兼李世民的堂兄。明太祖朱元璋手下众多开国功臣,生前无一人被封王,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等几人死后被追封为王。
郭子仪广受推崇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极为高超的生存智慧。古代君臣关系历来是一个老大难,尤其像郭子仪这样功高盖世、威望无匹的大将,遭到皇帝猜疑、同僚排挤而不得善终的比比皆是。郭子仪不仅精通用兵之道,同样精通为官之道,谨慎做人低调做事,赢得了皇帝的充分信任和朝野民间的一致认可,最终成功躲过了功臣下场凄凉的怪圈,长寿而善终,且儿孙满堂长保富贵,让人不得不服。
为了尽早取得平叛之战的胜利,唐朝曾向回纥人借兵。回纥人倒是帮唐朝彻底击败了叛军,但紧随其后的状况让唐朝人肠子都要悔青了。回纥人以大功臣自居,倚仗其强大武力,从此盘踞唐朝境内十余年。
回纥对唐朝的侵害,已经完全不亚于安史叛军,唐朝等于干了件开门揖盗、得不偿失的傻事。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劫难的唐朝,千疮百孔,江山残破,不得不再次忍受回纥的凌虐劫掠。而借兵回纥的始作俑者,正是这位汾阳王郭子仪。《资治通鉴》明文记载,“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事实证明这是个很不高明、且后患无穷的昏招。
参考史料:《旧唐书》《资治通鉴》《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