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功绩无数,提出很多惠国惠民的政策。
顺治帝评价他:“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由此可见朱元璋能够登上帝位,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并非意外。
一个王朝的开创需要许多人的努力,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手下大将的辅佐,而他的侄子朱文正则是其中的一位猛将,跟随朱元璋后立下赫赫战功。
尤其是在洪都他抵挡了陈友谅60万大军,这个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他却做到了,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朱元璋也把这个侄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两人的关系不可谓不亲厚,可是后来两人却关系破裂宛若仇敌,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朱文正和朱元璋一样是农民出身,那时候天下动乱,百姓艰难求生,又恰好遇上天灾,人们苦不堪言。
在这场天灾中,朱文正失去了父亲,在悲伤过后,母亲做出一个决定投奔朱元璋,由此开始他传奇的一生。
朱文正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已经起义,这在当时看来是要掉头的事情。可是当时的朱文正已经活不下去了,都说富贵险中求,横竖都是死,他索性跟着叔父拼一把。
于是朱文正开始跟着朱元璋四处征战,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农家子弟,居然在军事方面有令人羡慕的天赋,在征战的过程中,他慢慢立下了不少战功。
侄子有出息,叔父自然开心,更何况当时朱元璋非常喜欢朱文正,那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子嗣,几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对待,对朱文正寄予厚望。
朱文正表现出的才能也证明了朱元璋没有看错人,朱元璋对他的喜爱与日俱增。
虽然都说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但是朱元璋和朱文正关系亲厚,按理说朱文正日后的生活应当非常幸福。
可惜世事难料,一念之差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朱文正的一个选择,最终导致他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在朱文正攻下集庆路,又一次立下战功后,朱元璋问他有没有想要的封赏,朱文正却对朱元璋说:“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大喜,更加喜欢这个侄子。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句话,最后却成为了朱文正的催命符,也成为导致两位叔侄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
其实如果朱文正真的和朱元璋一起建立明朝,那么他虽然可能获得极高的地位,但是他的子女随着岁月的流逝,权力将逐渐被削弱,这样看来朱文正算是用生命,为祖孙后代换来优越的生活。
朱文正是朱元璋手下难得的军事奇才,但是他最出名的一战还要属和陈友谅的一战,那一战陈友谅带着60万大军,将洪都团团围住,眼看着已经无路可退。
可是朱文正却在这里坚持了85天,等到了朱元璋的支援,但是他的功劳却远不止于此。他在陈友谅退入鄱阳湖后,断他粮道,最终打败了陈友谅。
可以说在这场战役中朱文正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功劳,在战争过后应该论功行赏了。可是不知是朱文正当初的话被朱元璋放在心上,还是他已经功高震主,被叔父忌惮,最终朱元璋赏赐了其他将士,却独独忘了朱文正。
朱文正不能理解叔父的行为,也无法原谅他偏偏略过自己,最终开始放纵自己,任由部下烧杀抢掠。
其实这也不能怪朱文正,毕竟他出了那么多力,最后却没有得到自己应该的赏赐,会生气也正常,更何况忽视他的还是自己的亲叔父,感觉到不公,由此做出过激行为也正常。
其实朱文正敢这样做,或许也是仗着自己是父亲唯一的子嗣,朱元璋即使不满也不会夺取自己的性命。可是事事都有一个界限,跳出那个界限就要承受应有的后果。
洪都保卫战后,由于没有受到应有的赏赐,朱文正要投靠张士诚,这种行为已经算是背叛了朱元璋,被自己亲近的人捅刀子,朱元璋的怒气可想而知,他大怒之下甚至想直接处死朱文正。
可是马皇后毕竟是看着朱文正长大的,又知道他是丈夫兄弟的独子,劝慰丈夫放过朱文正。在考虑过后,朱元璋并没有处死朱文正,只是将他囚禁起来。
其实平心而论朱元璋对朱文正已经算不错了,朱文正背叛了他,他也只是囚禁他,并没有取他性命。只可惜最后不知是否出于愧疚,朱文正最终郁郁而终。
朱文正的死让朱元璋醒悟,他疼爱了这个侄子那么长时间,怎么可能一点感情都没有。或许在朱元璋没有子嗣的时候,还有想过把帝位传给朱文正。
朱文正的死虽然和朱元璋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他的死亡朱元璋难辞其咎,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被侄子背叛的愤怒渐渐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害死侄子的愧疚感。
为了弥补,朱元璋将朱文正的八岁的儿子立为靖江王,而这个王位一直传承了276年。在后来漫长的岁月,朱文正的后代因为有朱元璋的愧疚,生活一直很优越。
朱文正这一生算得上大起大落,起初他不过是一个农家子弟,在叔父的培养下逐渐成为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将军,他的成就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叔父,他的军事才能如果没有叔父根本无法展现。
可惜朱文正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随着他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就越来越难满足,最终引导自己走向灭亡。或许那时的朱文正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了吧!
其实朱元璋的做法每一次,换做任何一个人被亲近人背叛,都会那么做,导致朱文正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还是他自己,如果他当时更加成熟冷静,或许就不会落得这种下场了。
朱文正这一生起起落落,虽然最后做了错事,但是总体来说是历史上一位难得的军事奇才,为朱元璋立下了奇功,历史终究还是给他了一个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