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享国268年,历经努尔哈赤等12位帝王,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宫廷剧题材。不过,清朝并不受后人待见,与前秦、北魏、金朝、元朝等曾经统治过中原地区的异族王朝相比,清朝备受争议和责骂,许多人甚至将清朝入主中原视为“亡国”,所谓是“明亡之后无华夏”是也。那么,都是异族统治中原,为何清朝的争议最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生不逢时,又不思进取,不让人责骂才怪。
1644年5月,清军入关,继续延续明朝的政治制度,如设置内阁,后来则是有所变革,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历史的顶峰。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则正在享受着新航路开辟之后的红利,他们不断对外搞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准备充足的资本。工业革命后,西方远远将清王朝甩到了身后,并于1840年6月在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将中国的大门打开。清朝面对敌人之强大,远非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所面对的北方游牧民族可比,可谓是“千年未有之变局”。
在工业革命时代,清朝固守骑射传统的做法根本就无法保证国防的安全。在西方列强的战舰与火炮面前,清军是一败再败,将中国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沦落到任人吊打的境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病夫。正因为如此,许多人便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之悲惨局面怪罪到清朝头上,而无视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过,若是换作其他汉人王朝,在没有对传统政治体制进行深入变革的情况下,让他们来抵御西方列强估计也是难逃失败的厄运。可以说,清朝是生不逢时,偏偏诞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而此时的西方则正在迈向资本主义时代,中西双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再来看看前秦、北魏、金朝、元朝等这些曾经统治过的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政权,他们和清朝相比,优势在何处?前秦,由来自北方五胡之一的氐族建立,至于现在这个民族到底去了何处,已经弄不清,估计是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了。在苻坚与王猛的努力下,前秦统一了中原,并挥师南征东晋,但在肥水之战中被谢安等人击败。前秦分裂后,北方的鲜卑族趁机南下,并建国北魏,这是第一个被写进正史的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后,继续存在,不过最终被杨坚取代,改国号为隋;不久,李渊在晋阳起兵,建立唐朝。所以,无论这两个王朝究竟面对的是何许人,有过何种贡献,带来多少灾难;但在他们之后有一个强盛的王朝——唐朝,后便将注意力集中于此。这就是时代优势。
隋唐之后,统治中原地区的并非全是汉族政权,也有女真之金朝、蒙古之元朝。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是相当落后,但其军事实力还是比较厉害,尤其是蒙古铁骑,曾经远征欧洲,打得西方各国怀疑人生。元朝也是一个很黑暗的时代,甚至连科举考试都废除,这使得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一下子瞬间下滑至第九等,仅强于乞丐,所谓是“九儒十丐”。不过,这没关系,因为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也就九十来年,然后便被更为强大的明朝取代。明朝之刚强,不是吹出来的,到了王朝后期依然不对外妥协,将西方强国打了一遍,而且大获全胜。正因为如此,后人便怀念大明,元朝则几乎被遗忘了。
既然已经生不逢时,那就要想办法去适应时代,想办法让自己强盛起来。很遗憾,在鸦片战争后,清朝又错失了两次成为强国的机会,一次是洋务运动,另一次则是清末的新政和立宪运动。也正是抓不住这些机会,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曾经的小国日本吊打,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这一点上,清朝比北魏差得远了,毕竟北魏有一个比较彻底的变革,史称“孝文帝改革”,这是真心学习别人先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典型例子。
总而言之,虽然都是异族统治中原,与前秦、北魏、金朝、元朝相比,清朝为何不受后人待见并广受非议,其原因就在于在生不逢时的情况下还不思进取,导致中国沦落为东亚病夫,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各位说说,是不是这理。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涨知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