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至柔
现代叫开会,过去叫上朝,现代企业老板最头疼的就是,天天开会,周周开会,月月开会,企业效益仍不高,员工仍然管理不好。比起大明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现在的老板们弱爆了,嘉靖朱老板二十年不开会,朝廷依然欣欣向荣,还创造了嘉靖中兴局面,看看朱老板是怎么做到的。
在中国几千年来天人合一的思想下,但凡有大人物出现,老天爷总要“动容”暗示下,即所谓的天有异象。1507年9月16日,大明兴献王王府一道红光直冲天际,与此同时,黄河本来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天空中祥云增多。在王府的厢房中一声啼哭,更是让天空中的祥云绕在王府房顶,久久不能散去,这一声啼哭正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降世,后世称明世宗。
1519年7月其父去世,年仅12岁的朱厚熜顺理成章的继承的王位,虽说自己的堂哥是当朝天子,但小朱王爷仍是循规蹈矩安安分分的遵守制度,遵循礼仪,让外界看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的乖巧王爷。
1521年4月正是人间桃花始盛开的季节,大明皇帝朱厚照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决定南巡游玩,结果在途中掉入水中,落下恶疾,当年就不治驾崩,由于朱厚照膝下无子,皇帝的宝座一时无人坐,也无人敢坐,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当时的首辅杨廷和同朱厚照的母亲张太后在所有的皇子皇孙中遴选了一圈,认为16岁的朱厚熜乖巧听话,平常也没有什么本事和建树,且其父亲也去世了,易于控制,于是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落在了朱厚熜身上。
1521年4月22日,由皇室、大臣们组成的迎接团,在司礼监的组织下,到达安陆(今天的湖北安陆市)兴王府宣布太后诏书,随即朱厚熜也提前结束了为父亲守孝的丧期,随迎接团一同上了北京。
皇帝的宝座似乎有魔法一般,看似乖巧的朱厚熜一接到诏书后,还未正式登基,就给大权在握的首辅杨廷和以及群臣来了一次“不配合”。根据杨廷和的安排,要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从东华门进入皇城到文华殿,但朱厚熜不接受,坚持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大家实在下不来台,最后没办法,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进入皇城,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1527年5月21日朱厚熜正式登基即为,1522年改国号为元年嘉靖。
在皇帝的宝座上,朱厚熜越来越感受到皇权的威严和强大了,意识到自己处处受杨廷和及张太后的制约,于是,网罗了一帮亲信大臣,如张璁、桂萼等人,同杨廷和等大臣开展为期三年的“大礼仪”斗争,张太后和大臣们希望朱厚熜过继给弘治皇帝,以弘治皇帝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即继续维持弘治皇帝这一帝系,而朱厚熜则不能再认自己的父母为父母了,只能称呼自己父亲为伯伯。而朱厚熜不顾朝臣反对,在其网罗的亲信大臣的协助下,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
1524年,嘉靖三年,“议礼派”集聚在城门哭喊,让朱厚熜认弘治皇帝为父亲,但朱老板绝不退让,让锦衣卫抓捕和杖责这些大臣,直接打死了十几人,剩下的人全部负伤回家了。从此,再也没有大臣可以集聚起来跟皇帝作对了,至此,“大礼仪”斗争全面胜利。1528年嘉靖七年又颁布了《明伦大典》对杨廷和等人强迫自己认弘治皇帝为父亲的言行作了严厉批判,把自己的相关谕旨及支持自己大臣的奏疏汇集成册,颁布天下,让全天下人知道自己对孝道的坚持,知道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的言行是多么的荒谬。
在取得了皇权至上后,朱老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奠定了其后期不上朝但朝廷仍然不乱的基础。
完善制度
国无法不宁,家无章则乱,企无规则难治。要管理好大明这个企业,嘉靖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先从制度的完善上着手,通过完善内阁制度,进一步提升皇权权威,革除官员懒政乱政等弊端。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让皇权高度集中,废除了丞相一职,大明不设丞相,但繁杂的政务皇帝一个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脑洞打开的设置了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阅看奏章、起草文书、处理朝政。到明成祖朱棣时期,又让大学士们参与机务,初步形成了“内阁”。从朱棣以后至嘉靖期间的这一时期,由于皇帝执政水平的不同,所谓的“内阁”大学士迷恋声色,时间一长就飘飘然,庸政懒政,滥将“批红”权交由司礼太监使用,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宦官专权的怪现象。
嘉靖帝朱老板在完善制度时,首先采取打击宦官集团,惩治了一批罪恶昭著的宦官,革除了各地镇守太监,同时对宦官制定了严格的管束措施,一旦有露头就立即惩治,通过一系列的雷霆手段,基本上做到了宦官还权于内阁。
在还权内阁后,嘉靖帝又经过一系列斗争,从提高大学士地位和权力入手,力推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张璁、桂萼等人入阁,并在上朝时通过调整站立班次,使内阁大学士位列六部之前,潜移默化的使内阁权力压制超越了六部权力。同时对内阁大学士内部进行了合理分工,为自己服务,至此,首辅制正式成立,嘉靖帝朱老板办起事来不但轻松还事半功倍。
解除隐患,安定民心
当明朝交给嘉靖手里时,也是疾患甚多,最突出的就是贫富差距极大的两极分化严重,皇亲国戚勋亲占有大量土地、庄园,权贵豪强和地方恶棍合流欺压百姓,与皇亲国戚勋亲勾结谋利,土地兼并的严重致使大批丧失土地的农民背乡离井而为流民,社会极为不安定。为此,嘉靖帝朱老板命内阁默认的首辅张璁以国计民生为念,开展了“清勋戚庄田”活动,严定禁革事例,不许再侵占或投献民田,违者问罪充军,勋戚大臣亦参究定罪。消除了土地兼并的冲突和积弊,使社会逐步走向了稳定。
改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没有人才一切是空谈。嘉靖帝朱老板很清楚这一点,在审视了大明当时科举制度的弊端后,决定进行科举改革。当时主要是文体不正,文风变异,不少应试的文章都出现奇僻、诡异的问题。朱老板通过整顿文风、加强乡试、发展武举等进一步完善了科举体系。在整顿文风上,嘉靖帝说“科场文字务要平实典雅,不许浮华险怪以坏文体,试录只依士子本文稍加润色。”
在加强乡试上,派遣京官为乡试主考官,提高了国家对地方考试的监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乡试的控制,维护了选拔人才第一阶梯乡试的严明公正,调动了广大学子的积极性。
整顿考风严惩替考冒名现象,明代乡试是按地区分配名额,要求考生们在原籍报考,但有的考生不符合本地条件或是本地应考困难,便到异地应考,不但妨碍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也造成了考生避难就易的侥幸心理,长期以来,考场风纪日益败坏,冒籍顶名之风猖獗。为此,嘉靖帝通过严惩几期冒籍案,并对朝廷进行了全方位的大力清查,最终整治了考风败坏现象。完善乡试体系,通过颁发乡试条约,将考生、考官、考场纪律、考试风气等各方面都作了明文规定,保证了科举制度的公正性。
发展了武举制度,嘉靖时期内忧外患,北方蒙古鞑靼肆意横行,南方沿海倭寇骚扰不断,为了巩固政权,保证国家主权,朱老板通过增加武举考试名额,武举除官重新配置,严肃武举考试纪律,裁汰冗滥,优化武科人才,等措施以满足军事人才需要,同时提高了武科人才的整体素质,为国防巩固了人才基础。
在用了一系列组合拳之后,朝廷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崇尚道教的嘉靖帝迷恋修道炼丹追求长生不老。1542年10月一个夜晚几名宫女刺杀朱老板,由于紧张着急把套在朱老板脖子上的绳子打成了死结,嘉靖朱老板逃过一劫,对参与刺杀的宫女进行了凌迟极刑,这一事件史称“壬寅宫变”。经过这一事件后,嘉靖帝便移居西苑开始了二十年不上朝的潜心修道生涯。
二十年不开大会的大明,为什么仍然能正常运转,一是得益于以上的组合拳,保障了大明机器正常工作;二是嘉靖朱老板有大气度大格局;三是正确的用人之道;四是朱老板对道家管理思想运用自如。
不开会并不代表着嘉靖朱老板就不管大明,反而他深谙道家思想精髓的无为而无不为做法。皇帝是个职业,如果什么事情都让老板亲力亲为,把老板累死不说,那要下面的臣工就没有用了,人闲是非多,反而会管不好。
朱老板的气度格局不愧为帝王级的,1566年史称清官的海瑞进言嘉靖,讲述儒家治国之理,论述江山社稷之道,海瑞比喻皇室是山,群臣百姓是江,要朱老板以群臣和百姓为重;又称黄河浑浊,喻为贪官,遇贤君则水变清;长江水清澈,喻为清官,遇贤君则风调雨顺;而嘉靖朱老板则认为,黄河水浑浊养育了一方百姓,长江水清也养育了一方百姓,但黄河水泛滥,他要治理黄河,这就是他严惩严嵩等人的理由;长江水清一旦泛滥也会殃及百姓,他也要治理,这就是他惩治杨廷和等人的理由;海瑞无以言对。如此足以体现出了嘉靖帝的超群智慧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以及博大的胸怀格局。正所谓大仁不仁,大道天成。
嘉靖朱老板,虽然不上朝召开大会,但能抓住核心问题,在各类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在用人上首先重用对企业忠诚对他负责的人员,以保障政令畅通。
他先后任用的张璁、夏言、严嵩、徐阶等为内阁首辅,充分放权,严格监督,收放自如,而自己则退出前台到后台,潜心修道,而备受皇帝信任的首辅大臣既享有无上的权利而感激皇帝,以努力工作,又怕一道圣旨丢掉了乌纱帽,对老板既感激又害怕,虽然国家大政方针由内阁制定实施,但最终决策还是由嘉靖帝拍板,而且内阁对皇帝绝对负责,从而也保证了大明王朝正常运转,且还击败了倭患,加强了军事,可谓无为而无不为。
嘉靖皇帝把治国如烹小鲜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实管理企业与治理国家是一个道理,开会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只要制度建立了并扎实实施了,再加上老板的领导智慧和艺术,纵使像嘉靖朱老板一样不开会,企业照旧运转正常,现代许多知名企业大老板也正是如此。
作者:至柔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