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绵州“山环水绕,淡烟乔木,随处皆诗”;
古梓州作为剑南东川节度使驻地,是“名流荟萃,诗酒风流”之地。
今天(5月19日),科技城大讲堂“名家开讲•涪江讲坛”第四期在市委党校举行,四川大学教授王红应邀前来作《杜甫 李商隐与绵阳》专题讲座。
王红剖析了唐代绵州、梓州的地理、交通,认为“在唐诗版图上,绵阳是一个重要区域”,先后吸引了多位唐代诗人在这里停留,其中两位就是杜甫、李商隐。
而他们与绵阳的渊源,可谓是说来话长。
据王红介绍,杜甫与绵州、梓州的交集是被动之举。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杜甫从成都送严武返京到绵州,但因为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叛乱,杜甫被迫滞留绵州,不久转居梓州(今三台)。
杜甫面对困难依然饱含家国情怀,不放弃对自然美景、生活的热爱和礼赞,在绵州、梓州期间(也去过阆州等地)留下了177首诗作。
《越王楼歌》《东津观打渔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就在这期间所作,还留下了“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的名句,这些都是当代绵阳宝贵的文化财富。
而李商隐在绵阳期间,也主要居住在梓州。唐大中五年(851)7月,李商隐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节度书记身份入蜀,到大中九年(855)11月返京。
在梓州5年时间,李商隐也写下了不少诗作。他的诗歌“情感缠绵婉转”,写“雨”的诗作数量最多,最著名的是《夜雨寄北》,被评价“写出了中国最美的雨”。
四川大学教授 王红——
千年以前,中国最优秀的诗人行走在绵州、梓州,在巴山客舍听雨,在涪江驿亭咏唱,巴山蜀水间歌声如风至今感动我们、滋润我们,丰富我们的生命底色。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唐云峰
责编:牟廷蓉
校对: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