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利落地除掉10个侄子,为何要留下所有侄女?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利落地除掉10个侄子,为何要留下所有侄女?

政治斗争往往伴随着屠杀和清算,“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来不是一句描写,而是陈述。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集团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当场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虽然相较于后世明清时代,唐律对"谋反、谋大逆"的判罚相对较轻,但也明确有对父、母、妻三族的处罚。

只是相较于侄子们的全军覆没,为何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们都能保全性命,甚至还能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获封县主?

是不能杀?不用杀?还是另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玄武门外,收拾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之后,尉迟恭就奉李世民之命进宫面见李渊,陈述兵变之事。但是李世民去哪儿了?

李世民肯定没有进宫,因为之后李渊想要安抚“被兄弟算计心灵受伤”的李世民时,还另旨传召了。

那么李世民去了哪里?

答案肯定是杀人,去处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事了。

在李世民集团众人事先拟定的计划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男性后代必须杀光,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女性后代,显然一开始就没有在猎杀名单上。

否则的话,按照他们任务明确的剧本,绝对不会有传说中的李渊横插一杠,听说孙子全死了就替孙女们求情这一出。

甚至李世民再辣手一点,李渊这位老父亲,可能都没有机会听说孙女们还活着这件事。

玄武门之变根本就不是一场即兴的兵变,更不是尉迟恭对李渊陈述的那样,太子和齐王步步紧逼,想在宫门外找茬杀了秦王,秦王逼不得已还手,才反杀的二人,而是一场实实在在有预谋有计划,甚至还有演习的谋杀。

所谓“六月初一丁巳日,太白金星白天出现于午位,是‘变天’的象征。”也只是李世民集团觉得“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不拿来刺激一下东宫和齐王府真是太可惜了”的工具。

所以在一场已知剧本的演出里,侄女们从来都不是意料之外的漏网之鱼。

李世民是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明主,这样的人都很自信。

可是凭这一点就认定他留下侄女们是觉得不用在意她们,很明显是不周全的。

李家的女人们,从李世民的祖母那一辈就开始展示血液里的“强势”。

祖母独孤氏,有两位姐妹分别做了北周明帝和隋文帝的皇后,她自己虽然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当上皇后,但生了个皇帝的儿子。

更因为自己的“高要求严标准”,把几个儿媳妇吓到宁愿生病也不敢到她跟前服侍。

母亲窦氏,其母宇文氏是北周的襄阳公主。

窦氏自幼被教养于北周宫中,很得周武帝的喜爱,所以后来隋文帝受禅称帝时,窦氏才会恼怒:恨我生不为男子,以救舅氏之难。

除了搞定难搞的婆婆,窦氏可堪为李渊的贤内助。是她多次劝说丈夫将骏马献给隋炀帝。

深宅女子有这样敏锐的政治嗅觉,李渊想不称帝都难。

姐姐平阳昭公主,带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就能为李渊打下一大片土地、跟李世民合兵攻打长安城、临危受命镇守大后方、历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女子、有关口以她的部队命名……

自己的长孙皇后就不用说了,全程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和行动,李世民尚在宫门口斗殴时,东宫和齐王府就已经在她的掌握之下了。

身处于这样一群女人中间长大,李世民但凡能生出一点点不敬女子之心,相信都能受到女人们毫不留情地敲打。

指望这样一位知己知彼的未来明主寄希望于:“侄女们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我老李家的家事就和她们没关系了”等等的,只能说太看不起这位千古明主了。

明知道女人们不能被轻视,却又明明白白地放过了侄女们,甚至还善待她们,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回过头来仔细梳理一下,玄武门之变中伏诛的人到底有哪些?

首先是两位首恶,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当时他们带的亲兵和府内值守的府兵,共有2000余人,然后是他们二人的儿子,共计10人,对于自己的10个侄子,可谓是一点不手下留情。

接着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麾下将军,带了近3000人包围玄武门想要营救自己的主上,但是见到了主上的人头,才带着残部逃走了。

玄武门后第二天,李世民就赦免了李建成及李元吉的心腹爱将冯立、谢书方和薛万彻。

其中冯谢二人是自己出来领罪,而薛是躲进了终南山。

从李世民集团在兵变前的缜密安排来看,除了部队对抗时的伤亡,他们有目的要击杀的人只有那几个,其余的人不只是放过,还有保护的意思。

可以看一下曾经李建成和李元吉阵营的一些谋臣后来的下场。

最有名的当属魏征。他本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马,多次劝说李建成收拢兵权、诛杀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担任詹事主簿,最终被封为郑国公,谥号“文贞”,画像进凌烟阁。

王珪,李建成心腹,任太子中允;韦挺,任太子左卫率,二人因罪流放雟州。李世民上台后,将二人召回,王珪最后任宰相,韦挺历任礼部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等职。

前文提到的冯谢薛三人,也是被李世民赦免后直接在集团担任官职,薛万彻更是娶了李世民的妹妹丹阳公主,最终官拜右武卫大将军,封武安郡公,……

死了的人里,有名有姓的,或者说李世民想杀的,从来就只有那几个。

其他的人,无论是东宫和齐王府被没入宫廷为奴的女眷们,还是后来得封县主的侄女们,李世民从没有想过要他们的命。

李世民一生文韬武略,却以善纳谏尤其闻名于诸位帝王,可见其心胸开阔目光长远。

他要的从来都是大唐千秋万代的荣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可以杀兄弟弃手足忤逆父皇,却不介意政敌的谋臣指着自己的鼻子骂:他早点听我的就没你什么事了。

换言之,他只杀该杀之人,那些对他的集权统治有妨碍的,李建成、李元吉之流,都要死;李渊则要退居太上皇之位。

而那些不妨碍自己统治的,或者是对自己的政权有利的,都要留下,为我所用。

这就是一代明君的自信:搞得定你,我就不杀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李世民,侄子,侄女,女子,李元吉,北周,李建成,太子,集团,消息资讯,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玄武门,李建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李世民,侄子,侄女,女子,李元吉,北周,李建成,太子,集团,消息资讯,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玄武门,李建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李世民,侄子,侄女,女子,李元吉,北周,李建成,太子,集团,消息资讯,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玄武门,李建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