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能相信真情吗?利益化驱使的时代已经让人逐渐没有了温度,成为一个冷冰冰的物质机器。
更别提古代那种环境了,在平民老百姓身上或许还有一丝温情,但在帝王身边,剩下的只有永远的怀疑和杀戮。
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而且在古代不管是作战时,还是在诡谲的朝堂上,都需要有一颗极其敏锐的政治心。
因为你不知道在哪一刻,就被称兄道弟的人给害了,所以不仅仅是后宫女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是运用到了各种事情上面。
当时的永乐皇帝朱棣,被世人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接近恶魔的人”,当时说好与宁王平分天下的他,后来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其实当时所谓的和宁王事成之后,平分天下都是朱棣为了堵住悠悠之口的一个借口,甚至最初接近宁王都是别有目的的。
但是朱元璋将朱棣册封为燕王,因其骁勇善战,所以把他分到北方抵御蒙古人,同行的还有他的八个兄弟。此后在他们的守护下,明朝也是一直都是相安无事的状态。
但是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当时只培养了这么一个接班人,可谁能想到他早早地就死了,这瞬间让朱元璋产生了恐慌。
年事已高的朱元璋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培养一个新的帝王了,于是“赶鸭子上架”,只能让朱标的长子朱允炆继位。
而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担心远在边境的叔叔们会回来争夺自己的皇位,于是对藩王们进行多番打压,开始逐一进行削藩,削藩的名单中就有燕王朱棣。
这使得朱棣就不满意了,我都给你镇守边关多年了,你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压我,于是本来就野心勃勃,心存不满的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想要夺得皇位自己做皇帝。
但是由于自己的兵力很少,开始逐渐抵挡不住朱允炆的强势进攻。无奈之下的朱棣就盯上了,同样远在边境的弟弟朱权手中的兵。
话说当时的朱权比朱棣还要能战,而且多年战争的累积,早已让他拥有了不少的兵力,如果有了朱权的支持,那么朱棣的这场仗就必赢。
但是怎么能让朱权乖乖地听从自己的安排,还是个大问题,因为据说当时朱权根本就不待见朱棣,而且又是在这种局面下,恐怕很难会帮助朱棣夺天下。
于是,朱棣在日夜的思虑中,想出了一个很阴损的计谋,所谓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了吧。
朱棣在确定了这个计谋后,就去宁王府上拜见了宁王,有言之,无事不登三宝殿,宁王一开始就在怀疑他的动机。
可没想到,来到宁王府府朱棣压根就没提兵和皇位的事情,而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法,向宁王诉说了自己这些年的苦楚。
而此时是宁王也同样坚守边境多年,自然感同身受,于是,两人开始抱头痛哭,越发觉得自己和对方遭遇一样,颇有种“一根绳上的蚂蚱”的意思。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朱棣和宁王相谈甚欢,日夜饮酒作乐,俨如一副亲兄弟的做派,就在宁王以为自己的哥哥,只是和自己交心的时候。
朱棣已经在宁王府中打点好了一切,暗中收买了宁王府中一些重要的兵马头子,打算给宁王来一个瓮中捉鳖的戏码。
而两人交好的情形也落入了皇帝朱允炆的眼中,本来皇帝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这事实都摆在眼前了,可不就是让皇帝觉得,你们俩已经串通好要来夺我皇位的吗?
所以宁王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皇帝,进入了朱棣的套中,还遭到了身边人的背叛,可笑的是他居然都不知情。
就在宁王高高兴兴在郊外为朱棣践行时,朱棣派人将宁王朱权团团围住,还让人把他连同他的家属都看押起来。
这时的宁王才发现自己中了朱棣的圈套,朱棣一直以来的示好都是黄粱一场梦,可是却为时已晚,身在囫囵之中的宁王只能答应借给朱棣8万精兵。
为了整件事看起来是顺理成章的,朱棣还放出话,说自己在夺得天下后,会和宁王朱权一起平分天下,可谁能想到,这本身就是一场计谋,还会指望朱棣说话算话吗?
在宁王朱权帮助朱棣出兵夺得天下后,朱棣登上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无尽的杀戮。
当初说要和宁王平分天下的誓言,果然是一场空,他还试探地问宁王想去哪里,假使发现他有一点点反叛之心。
那么等待宁王的绝对是杀伐,所以宁王深知朱棣的性子,于是提出自己想要苏州成为自己的封地。
众所周知,苏州是比较富饶的一块地方,而就是因为宁王当初肯借兵,朱棣才有机会夺得天下的,现在人家要一块比较好的地方不过分吧。
但是朱棣却没同意,还强行把他分到了一个很贫困的地方,这里人烟稀少,当地百姓们也是民不聊生,过得很是凄苦。
不仅如此,宁王在南昌的日子里,还被人举报使用巫术诅咒帝王,朱棣听了大动肝火,立即派人查验,却什么都没搜到,这才作罢。
从此,宁王就明白了朱棣不仅是个违背誓言的人,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暴君主,直到自己一直伏小做低,朱棣才放过了他。
而且朱棣的残暴已经达到了一种可以说狠戾的境界,他遇到不服的人不是用道理劝服,而是直接杀掉。
朱棣的这一行径确实叫人感到可耻,他诓骗朱权的行为和后面统治朝政时的血腥和残忍都让人不寒而栗。
不过在当上皇帝后,朱棣还亲自北征,平定了北方的战乱,也算是做出了一大贡献,让明朝存活了两百多年。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尽管朱棣不畏艰险,保卫国家,不过他的杀伐手段是永远都无法抹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