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年12月12日,东厂特务的一封密报,摆在了万历皇帝的案头。这个身居后宫多日没有上朝的皇帝,打开密报,得知了一代名将戚继光去世的消息。他神情木然,长吁了一口气,就像了却了一桩心腹大事一样。戚家军,这大明最后的精锐,王朝的钢铁长城,随着戚继光的去世,轰然倒塌。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慨叹生不逢时,而戚继光却是生逢其时。他关于戚家军的创建理念与首辅张居正不谋而合,两个能够改变大明帝国命运的人走到一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张居正给了戚继光大量的支持,军马、火器、战车,这让戚家军迅速壮大的同时,也为其他各镇文武官员攻击、嫉恨提供了口实。
在明朝军队一触即溃的明朝末年,戚家军以其严明的纪律、强悍的战斗力,为奄奄一息的明王朝打了一针强心剂。从1599年开始,戚家军在倭寇活动最为猖獗的浙江前沿,屡战屡胜,在战斗中显示出了无比的为了,令倭寇闻风丧胆,从浙江到福建再到广东,戚家军势如破竹,一举荡平明代中晚期长达20年的倭患,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倭寇消除之后,戚家军奉命挥师北上,驻守蓟北,拱卫京师。面对流动性强,冲击力猛,如山洪倾泻般的蒙古铁骑,戚继光发明了三重打击法:先用火铳、三眼铳等火器远距离射杀一批,再用拒马器配合长枪等扎倒一批,最后趁对方阵型大乱派出精锐骑兵收割人头。不到三年时间,蒙古部族在戚家军的威慑下主动放弃了骚扰中原的政策,并立誓不再进犯。
但是,一切的辉煌,随着王朝敌对势力对张居正的反攻倒算,形势急转直下。反张派在万历面前吹风,说戚家军是埋伏在京师附近的一头猛虎,只听张居正调遣,别人无法节制,如果不提防,极有可能会谋反。万历早就看戚继光不顺眼,把他从北京调到广东。而戚也明白,自此之后,他再难以施展身手了。但是精忠赤诚的武将,对形势的嗅觉总是慢半拍。当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所处的险恶境地要交出兵权的时候,一切为时已晚。
戚继光被当作张居正的党羽遭到弹劾,正中下怀的万历毫不留情地蒋戚继光革职。但对于这个结局,当朝内外没有一个人感到意外。他在张居正的支持和庇护下冉冉升起,也因为张居正权力大厦的崩塌而黯然失色。
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之一,戚继光的结局不可谓不悲惨。在他被革职之后,结发妻子冷酷无情地抛弃了他,他曾统帅十万大军,对朋友慷慨无私,但在家闲居的日子,门庭冷落。他叱咤风云之时,未曾谋一丝私利,以致落难之后,一贫如洗,医药无资,英雄末路令人叹息。
和戚继光同时代的将领,没有人能像他一样能够建立辉煌的功业,因为他没有把张居正的支持作为升官发财的本钱,而只是作为保卫国家的手段。所以戚继光的悲惨遭遇格外令人同情。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怨在万历心中他姓张,不姓戚,更不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