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1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唐王朝的由盛转衰,离不开安史之乱,离不开唐玄宗李隆基对臣子的宠幸以及自身的放浪。当期丧失了往日励精图治的态度之后,日日享乐,无所事事,也就意味着大唐王朝的盛世要宣告结束了。
李隆基,这个一首继承、缔造大唐盛世的帝王,也亲手葬送了帝国的未来。而在这期间,还又一个人同样不容小觑,他不同于起兵造反的安禄山,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比安禄山带来的破环还要严重和深刻。
那就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一个凭借一己之力将大唐推向深远的男人。作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是逃不开历史的审判的。
一、小人之志,谋夺上位
李林甫这个人从一开始便是一个生性狡猾,擅长谋略之人,不过他的谋略没有用在治国理政之上,而是用于了经营专研,整日想的便是如何上位,获得唐玄宗的恩宠。
李林甫本人就没有什么学识,只是此人擅长音律,从而受到了权贵的赏识,混了个太子中允的职位。
为了能够上位,李林甫更是对宫中的嫔妃、宦官使劲巴结,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皇帝的喜好,知晓皇帝的动向。
在朝堂之上,对那些有权位的大臣更是使劲讨好,最终也是成功的黄门侍郎。作为皇帝的近臣,黄门侍郎虽然仅仅是一个传达皇帝诏令的官职。但是却是一个能够随时接近皇帝的位置,多少人都垂涎。
而也正是从此,李林甫开始接近权力中心,并且受到了皇帝的宠幸。李林甫先后被封为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甚至和名相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口蜜腹剑,欺上瞒下的人,担此大任,是怎样的后果。
事实证明,在李林甫上位之后,先是排除异己,对于那些能力出众的士子,李林甫不仅不举荐,还大肆污蔑,使得他们没有为国效力的机会。即便是面对张九龄这样的当朝重臣,李林甫一样是对其排挤。
二、排除异己、独揽大权
随着李林甫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开始对很多人都不放在心上,甚至说进行排挤。当时身为宰相的张九龄多次规劝唐玄宗要提防李林甫等人,防止他们的小人行径,危害朝政。
但是此时额唐玄宗造就没了开元初年的雄心壮志,如今就是一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昏庸帝王罢了。
乃至于最后不仅没有罢免李林甫,反而是听从李林甫的诬陷,罢免了张九龄这样的贤才。任用李林甫、牛仙客这些奸佞小人为宰相,致使朝堂打乱。
张九龄在位之时,就曾多次规劝唐玄宗要谨慎使用安禄山等一种夷人,认为他们非华夏之人,其心必反,但是唐玄宗却不以为意。
到了李林甫上位之后,为了减少他人对自己的影响,更是大规模堵塞下层人才的上升途径。而地方的藩镇也正是看到了李林甫的贪得无厌,纷纷向他递交金银。
李林甫也是照单全收,在朝堂之上为地方藩镇大肆说情,任用少数民族将领。当然这也是有利有弊,一方面培养了哥舒翰、高仙芝等众多优秀的将领,但是也埋下了安禄山等祸端,促成了安史之乱。
三、小人终究死于小人之手
李林甫的上位和当时的武惠妃有着巨大的关系,随着武惠妃的去世,李林甫也逐渐丧失了权势。尤其此时唐玄宗开始宠幸杨贵妃,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也受到了唐玄宗的任用。杨国忠和李林甫完全就是一样的小人。
李林甫最初认为杨国忠就是一个莽夫,对自己造不成威胁,但是却没想到,杨国忠同样也是一个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小人。晚年的李林甫权势丧失,甚至屡屡被杨国忠诬陷,最终也是抑郁而亡。
但是即便如此,杨国忠还是没有放过李林甫,杨国忠和安禄山联合。污蔑李林甫和叛军勾结,想要造反,唐玄宗一气之下便派人查抄了李林甫的家族。
此时的李林甫刚刚去世,本来是按照公卿士大夫的待遇下葬,而获罪之后,家族子弟被流放,李林甫也被贬为平民,潦草下葬。
杨国忠和李林甫皆是小人之流,谈不上谁陷害谁,二人皆是一丘之貉。杨国忠之后的所作所为,和李林甫没有任何不同,仰仗权力,肆意妄为,最终也是葬送了唐王朝的为了,使得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唐王朝的由盛转衰,既有唐玄宗本人晚年的贪图享乐有关,也还与其晚年任用奸佞有着巨大的关系。如果他晚年能够听从张九龄等人之言,不宠幸李林甫等小人。即便此时唐玄宗不理朝政,但是凭借张九龄等人也依旧能够维持朝政的稳定和边疆的安定。
然而随着这些奸佞小人的上位,整个朝政的发展方向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大唐王朝走向衰落也是无可避免的。一个国家的兴亡,是方方面面的,绝非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