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和李自成出身相似,为何一成一败?差别在于这个政策

朱元璋和李自成出身相似,为何一成一败?差别在于这个政策

中国古代史上,农民起义成功,其首领成为全国王朝的皇帝,仅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人。两人出身相似,两个人都是出身贫苦农民的家庭。两个人都读过书,识几个字,也都出家为僧。为生活所迫,官逼民反。

为何朱元璋成功了,而李自成失败了?或许原因很多,但是既然是农民起义,看看他们不同的农业政策带来不同的经济情况,应该可以一叶知秋。而且,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朱元璋成功的农业政策

元朝的腐败残暴和经济上的无度掠夺,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导致大规模饥荒使元末农民生活雪上加霜,农民起义连绵不绝。

朱元璋加入义军之后,发现仅仅靠造反不能解决吃饭问题。所以很早就思考农业政策。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今南京)之前,渡江之初朱元璋军队的粮食供应采取强征办法,本质上是抢劫。渡江之后,朱元璋开始思考长远之计,避免引起农民不满。

当年九月,制定了第一个农业政策。诸如分遣儒士劝农桑,组织士兵屯田,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农业政策。这些农业政策贴近实际,因为朱元璋自身经历亲身体会到作为农民的艰苦。

朱元璋认为:当年汉武帝屯田西域,曹操务农提供足够军粮,可见农业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是军粮稳定供给的保障。

元末因为连年战争,加上灾荒,数以十万计人计的农民死于战乱和饥馑,大片农田荒芜无人耕种,很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为此,1258年,朱元璋设立营田司,任用康茂才专门负责修筑水利工程。

康茂才本是水军元帅,骁勇善战,战功卓著,是难得的军事人才。突然让他去搞农田水利,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朱元璋认为:打仗急需钱粮物资,唯有农业才能满足这些需要,所以农业工作是重中之重。修缮水利比带兵打仗更重要。唯有农业发展了,军队后勤才能有保障。

朱元璋不仅派将领去负责农业工作,而且学习前人让士兵去屯田,最晚在1363年,朱元璋就下令进行屯田。但是一开始将领们并不重视。只有康茂才部收获17000余石,除自用外,有余粮7000石。

于是1343年,朱元璋又重申屯田令。他认为,屯田的好处有三:1、减轻农民负担,2开垦荒地,3增加军粮供应。这项措施非常有效。明朝建立之后继续实施。

朱元璋还想办法减少农民负担,多次下谕减免田租,就是在军事行动频繁时也坚持这么做。

由于朱元璋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使自己兵精粮足,进可以取,退可以守,根据地不断扩大。后来谋士朱升哪个著名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被朱元璋采用。

二、李自成失败的农业政策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元末非常相似,地图兼并土地,外患不断需要加饷,农民不堪重负。终于官逼民反。

李自成起义前是一名驿卒,一次遇到士兵哗变,李自成绑了县令索要军饷,由此拉开起义序幕。很多士兵饥饿难耐,也跟着造反。由于天灾人祸特别多,所以很多饥民源源不断地加入农民军,李自成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农民起义本身也加剧了饥荒,导致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明朝不少人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建议崇祯皇帝改变农业政策,以恢复农业生产,例如职方郎中李继贞曾经上书,建议赈灾恢复农业,这样又可以瓦解起义军。可是崇祯皇帝不听建议,反而采用武力强硬镇压,如果抱薪救火,农民企业越演越烈。

李自成起义之后,没有固定的根据地,长期处于流动作战当中。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包括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安徽、四川等地。

李岩加入起义军之后,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李自成采纳之后,很快掌握战场主动权。其经济收入主要是夺取官府和藩王财产,作为赈灾和保障军队后勤的主要手段。

1641年,李自成攻占襄阳,改名襄京。此时的起义军,实施正确的农业政策已经非常重要。但是,除了早先提出的“均田免粮”、“三年免征”等农业政策之外,无人真正重视农业政策。

所以襄阳从长远看,粮食是不够的,远在陕西明将孙传庭看到了这点,认为李自成半年必败。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李自成没有组织屯田,也无法征收粮食,所以不能持久。李自成决定攻取西安。

李自成攻占西安之后,虽然一开始纪律严明,但是一个月之后,又出现了抢掠行为。这不是李自成初衷。实在是因为陕西粮草更少。

李自成东征,出人意料迅速攻下北京,灭了明朝。但是军事上的胜利,无法掩盖其失误。否则江山不会迅速失手。

按照常理,大顺朝建立之后,需要建立正常的税收制度,以养活文武百官和军队。农业社会税收主要来源就是农业。这时候应鼓励发展农业,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可是李自成没有对“不纳粮”和“三年免征”政策做任何调整。派往各地的官员,不是发展农业,而是追赃助饷。结果闹得人心惶惶,治标不治本。

李自成在北京42天内,没有发布过一条关于农业的政令,其手下谋士,也没有提出过任何一条发展农业的建议。而是把追赃助饷作为解决军费和行政开支的基本办法。最后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元末和明末农民起义,一开始都具有正义性,但是要让事业成功,没有经济基础是行不通的。而封建社会巩固经济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政权初步建立之后,更应如此。朱元璋和李自成,一成一败,成败都源自农业政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士兵,康茂才,农业,朱元璋,差别,农民起义,李自成,建议,屯田,政策,消息资讯,康茂才,农业,朱元璋,李自成,屯田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士兵,康茂才,农业,朱元璋,差别,农民起义,李自成,建议,屯田,政策,消息资讯,康茂才,农业,朱元璋,李自成,屯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士兵,康茂才,农业,朱元璋,差别,农民起义,李自成,建议,屯田,政策,消息资讯,康茂才,农业,朱元璋,李自成,屯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