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写明朝崇祯皇帝灭亡时的殉葬库银,号称3700万锭白银,皆有永乐年号镌注。也有文章是说3700万两白银在北京攻破后,在皇帝内胬中发现。据此,大家一致痛骂崇祯皇帝是守财奴,自己舍不得钱还要大臣认捐,被灭活该。
据经济史的记载,明朝大多数年份白银进项是4万两左右,少的时候可能仅仅两三百万两,(黄仁宇《十六世纪的明朝财政与税收》)经过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改革,白银进项逐渐增加到600-800万两。而明朝是在元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朝代,驱逐胡元后,因为全国大片土地荒芜,明初极为重视农业,商业受到歧视,完全和在宋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朝的重商不同。明朝洪武永乐之治时,多称当时仓库存粮可支十年,多达百年,而从来不记得讲哪个仓库存银多达千万,在明朝初年,3700万存银按两的话也相当于人均半两,清朝白银充裕,人均一两的国债要还49年,明朝初年墨西哥银矿还没有发现,秘鲁白银也没有大规模流入中国,这样巨大的数字,永乐皇帝区区20年能积攒的下来么?何况有的文章说的是锭,一锭白银有10两\50两的,就是按照5两一锭,这个数字比上述推论还要大。而从万历后期到崇祯时期,国家基本都是有赤字的,国家多事,用钱之秋,更不可能积攒这些钱,万历40多年积攒了700万左右的内胬,老皇帝一死,光宗皇帝就把这钱转移到国库。弥补亏空了。这些钱也不可能是万历所积攒。
那这些钱来自哪里呢?李自成打下洛阳的时候,福王宅子里可是有巨款的。
但是福王,万历爱子,赏赐无算,而且食用400万亩皇庄租赋,而不必支付皇庄所在地政府支出。崇祯皇帝有这种好事么?他是想有来着,所以派个山西富豪阁臣代天巡狩,希望粮饷不欠,士气旺点,但这个大臣还没走多远他老家就被闯王打破,变成穷光蛋了。
据我想望,应该是京城大臣家中拷掠所得。李自成军队有拷掠的习惯,而且因此失去士心,许多书中记载为崇祯皇帝的内胬,不过是谬记或者以讹传讹吧罢了。我记得有的书中就以之为京城拷略的。
考察从万历到雍正年间税收,万历年间极盛时达到800万,万历初年张居正的积攒,成就了万历三大征。天启间多变故,不查。崇祯时期,因为辽虏,流寇,三饷加派,总计不过2700万两,这样还有军饷不足哗变的事情。李自成就是下岗驿卒。顺治时期,号称撤除三饷加派,不过顺治时候,全国尚未底定,三饷加派的主要地区尚不在清国手中。这也号称德政我靠。南明刚立国还号称免北方(好象是河南山东)粮饷两年呢,这有什么啊,口惠而实不至啊。而且顺治时期经常前面说减免的官吏刚走,后面正常收税的官吏又来,其所以为清者,不过是清朝鞭子兵杀戮余威。而且南明朝廷太磋,打不到河南山东来,否则北方百姓一样箪食壶浆喜迎王室如迎岳飞般。清朝康熙时期收税经常3000万4000万的收,乾隆时期最多达到8000万两白银的。要说收税,比崇祯时期还多。
如果考虑了万历后期开海禁后白银的大量内流带来的物价上涨,崇祯的三饷加派的重税程度可以减少不少。
明朝很明显在整个朝代没有统一的收税制度、专门的税务局。而且明朝的财政补给完全是缝缝补补的短线供给。但是完全可以确定的是,明朝税收绝对没有清朝多,因为最明显的就是从明朝中叶开始中国是大银塔,入流白银越来越多啊。这个数量上讲绝对是清朝超过明朝的,而且清朝取消的三饷加派从来没落实过。明朝有的财政经营方式清朝一个不拉的有。清朝全国拥有白银总数量绝对远超明朝。税率又没有明显降低。清朝收的钱比明朝少才见鬼了呢。
明朝政府手中控制的收入,除了财政税收,把皇庄算上么?这点明朝末年的皇帝后宫比清朝开国时候是奢侈很多。或者打算把税监算上?这些税监就是万历年间活跃,但其他时候也都挺老实的。这些方式也不会是这笔钱的来源
有文章说明朝无大臣殉葬,仅一太监同死国难,比起南宋10万大军,宋亡三杰的殉葬规模来说,逊色多了。
崇祯皇帝死,并不就是明朝亡,这一点应该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同意,认为崇祯皇帝死明朝亡的是清朝皇帝,清朝皇帝为此还专门有明史案,原因就在庄廷龙把南明史迹记录下来。清朝皇帝的意思是清朝天下是夺自流寇,是替明朝雪君父之耻。但明显北京朝廷灭亡,明朝还有南京的备用朝廷,这和抗战时期一样,南京被屠,不是国民政府被灭,国民政府自在武汉重庆更生。
所以,如果把南明考察进去,明朝殉国人数不少与宋朝,史可法忠烈不下于宋亡三杰。明朝遗民遍布南洋、日本、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