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还得明朝的宗室制度说起,从朱元璋汲取宋元灭亡教训建立宗藩制度,或许也与朱元璋曾经的经历有关,为了防止子孙挨饿,朱元璋为自己的子子孙孙制定了极为详细的分封制度和待遇制度。朱棣手中虽然削去了藩王实权,但并未改变朱元璋定下的待遇制度。但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自己子孙的人数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的,越来越多的人口便开始成为了朝廷的负担。到了明末,数十万的大明宗室,对于已经极为拮据的朝廷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再加上宗室大肆兼并土地,大明江山岂能不被掏空?
明朝宗室分封制度
明朝宗室与其他历朝历代的宗室制度有着显著的区别,早在朱元璋时期,他认为宋元之所以灭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于是他便建立了一套宗藩制度,《明史》有载“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这一时期的藩王乃是世袭罔替的实权藩王,虽然不担任任何官职,但却有自己的卫队和节制地方官员的权力。
朱棣靖难之役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削去了藩王手中的实权,但对于藩王的待遇却没有任何改变,于是明朝的藩王便体现出了几个显著特点: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也就是说,这些藩王没有封地、不管理百姓、不担任官职、不参与士农工商活动,全凭朝廷养活。
而明朝宗室最大的特点便在于世袭罔替,且设置了最低限。根据明制:皇子:明朝皇子封亲王,而除了嫡长子继承父亲爵位外,其余的儿子按照“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逐代降一等,自奉国中尉之后,不再递降,奉国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孙皆封为奉国中尉。皇女:皇姑称大长公主,皇姊妹称长公主,皇女称公主,女婿为驸马都尉。亲王女称郡主,郡王女称县主,孙女称郡君,曾孙女称县君,玄孙女称乡君,婿皆称仪宾。
因此,哪怕你的皇室血脉已经无比稀薄,只要出生在宗室之家,那么最低的爵位也是个奉国中尉。皇女待遇稍差,乡君之后便没有封号了。
明朝宗室待遇制度
明朝宗室待遇有两种,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制定了一次,但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又修改了一次。
1、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第一次制定了宗室的待遇制度。
亲王待遇:每年由朝廷拨付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马料草每月五十匹。缎匹则由朝廷每年拨付匠料,由王府自己制造。靖江王例外,米二万石,钞万贯,其余物品为亲王一半,马料草二十匹。
公主待遇:没有受封的公主,由朝廷每年拨付紵丝、纱、罗各十匹,绢、冬夏布各三十匹,绵二百两。已经受封的,赐庄田一所,岁收粮千五百石,钞二千贯。
亲王子女:亲王之子没有受封的,与公主同等待遇;亲王之女没有受封的,为公主待遇一半。已经受封的郡王(亲王世子同郡王),米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锦十匹,紵丝五十匹,纱、罗减紵丝之半,绢、冬夏布各百匹,绵五百两,盐五十引,茶三百斤,马料草十匹。亲王之女已经受封或已经嫁人的,米千石,钞千四百贯,其缎匹由所在亲王府制造后拨付。
皇孙皇孙女:郡王嫡长子,待遇为郡王一半;郡王之女已封县主和已经嫁人的,米五百石,钞五百贯,其余物品为亲王已经受封的女儿一半。郡王之子年满十五岁的,各赐田六十顷,除了税收永久保留外,其所生的子孙世代以此为生,朝廷停止供给。
2、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为了缩减朝廷开支,朱元璋对宗室俸禄进行了一次调整,终明一朝、此为定制。
这次调整后的标准为: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
即使是宗室中有人因罪被革去爵位,废为庶人,朝廷仍然予以供给。嘉靖中期,每月供给米六石,万历中期减至二石或一石。
明朝宗室人口的膨胀
明朝的宗室,完全就是一群由朝廷养活、整日无所事事的一群贵族。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群待遇优厚的贵族人口是呈几何倍增长的。
根据统计,明朝先后分封亲王65位,追封亲王22位,各王府又先后封郡王924位,至于其他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人数简直多不胜数。
嘉靖时期,礼部尚书梁材便曾跟皇帝反应过这个问题,他说道,“河南初封周府一王,岁支禄米一万石。今增郡王、镇、辅、奉等将军、中尉,郡县等主君并仪宾等,至一千四百四十位员,共岁支禄米六十九万二百五十石。”也就是说,仅河南周王一脉,到嘉靖年间便已经繁衍到了1440人,如果把整个天下的宗室人口加起来,朝廷的支出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而到了嘉靖后期,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林润也曾上书朝廷,他以山西、河南为例进行了列举,“今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即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万石,而禄米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存留米八十四万三千石,而禄米一百九十二万石。是二省之粮借令全输,已不足供禄米之半,况吏禄、军饷皆出其中乎。”说明到了嘉靖年间,山西、河南两地的粮食产量都已经不能负担两地的宗室俸禄,仅养活天下宗室,朝廷便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而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室人口更是已经高达15万左右。而到明末,由于朝廷已经无力负担宗室支出,于是很多宗室人口便被朝廷给“遗忘了”,但当时朝廷养活的宗室人口仍然维持在20万左右。
除了因宗室人口造成的直接开支外,宗室对于民间土地的兼并更是令百姓们苦不堪言,《中州杂俎》对于河南的土地兼并问题如下记载,“明季河南诸藩最横,汴城即有七十二家王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壬午遂有逆寇决河之祸。莫中江先生尝云‘中州地半入藩’。唯李于麟《送客河南》诗云‘唯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可谓诗史,而语含蓄有味,乃知此风已久,不待启、祯之世也””
综上所述,明朝宗室不仅因人口急剧膨胀对朝廷造成了恐怖的巨额支出,而其利用权力大肆兼并土地,更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如此情形,大明岂能不被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