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诚信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熔铸了悠久而悠久的诚信文化,如“以诚待人”、“言而有信”、“守信重义”等口碑广传的诚信观念,这些道德价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和文化基因,这些诚信的背后故事和经典语录不胜枚举。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出自《史记》。褒姒(sì)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信任他,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zēng)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此乃失信带来的灭顶之灾。
曾子杀猪的故事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个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曾子用实际行动教育儿女,同时告诉人们应当谨守诺言,说到做到。
立木为信的故事
出自《史记·商鞅列传》。商鞅在变法前,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他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发布公告,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许多老百姓认为商鞅的立约不可信,所以无一人去扛木杆。商鞅便把赏金加大到五十两黄金,人们反而更加怀疑,但也有人想试试,就扛起木杆到达北门,商鞅立即给他兑现了五十两黄金,老百姓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诚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的变法措施得到顺利推行。
诚信的经典语录
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轻易许诺一定缺少诚信。
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逸周书·大戒》):不要改变对臣下的信任,(这样)即使有危难臣下也不会动摇,用正直诚信来显扬,才能得到所求的人才。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贵,而以忠信为宝贵。
人倍信则不达 。(刘向《说苑·谈丛》): 一个人一旦违背了承诺,那么他的名声就会不好。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现用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