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北京时曾探访过杨椒山祠,当时还是大杂院,现在好像也修缮保护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杨椒山,但在明清两代他的名气非常大,博得盛名源于他生平的遭遇。
新墓
有明一代,党争盛行,奸臣宦官当道,所谓清流更是拉帮结派,将朝局搅得昏天黑地。当然,杨椒山并非奸臣,也不是清流。他属于铁骨铮铮的谏臣。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嘉靖三十年(1551)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时值严嵩当道,仇鸾因投靠严嵩升为大将军,镇守宣大一带,私自与蒙古鞑靼部求和互市,杨继盛上《请罢马市疏》,揭露仇鸾罪行,遭报复,被贬陕西狄道为典史。
仇鸾事发后,杨继盛被重新启用,任兵部武选员外郎,此后开始直接弹劾严嵩。上《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十罪五奸”,被史家称为“明史上的一篇大奏牍”。严嵩“矫诏”将其下狱并杀害。在狱中,杨继盛“两股棒疮溃烂,以瓷片当刀,自割腐肉断筋,腐肉盈斗,脓血遍地”。
遗存清碑
隆庆帝继位后,杨继盛得到平反,被列为遭严嵩所害的8位直谏诸臣之首,赠太常寺少卿,谥号“忠愍”。昭命国葬,在容城县北河照村敕建旌忠祠。起初,杨继盛的墓就在他的家乡北河照村西侧,后于万历三十年(1602)移葬到东落堡乡东引村东。
定兴博物馆门口存放的嘉庆年碑
东引村的杨继盛墓原本规模宏大,占地6.67万平方米,东有南拒马河,南有易水河环绕。杨椒山墓封土高15米,有神道碑、石像生、石供桌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地面建筑全部被毁,仅存杨椒山墓残碑。现在的“假墓”占地仅500平米,是2015年重修的。杨继盛墓居中,两侧是其子墓,封土仅高一米余。
嘉庆年碑旧照(摘自网络)
清代皇帝也十分尊崇杨继盛,现在还存有一块清嘉庆七年(1802)四月墓道碑。书,“明太长寺少卿谥忠慜杨椒山先生墓道,直隶总督熊枚重立石,定兴知县赵锡蒲监立”。现存定兴县博物馆(黄金台)正门外,西北侧。(冀324,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