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是农耕民族建立起来的文明,然而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寄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存在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两种生存方式的碰撞,势必会产生激烈的火花。的确,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权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历史上草原民族多次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比如说汉武帝时期,又比如说明成祖永乐年间,但生性好战的马背民族真的能诚心实意地臣服于中原王朝,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从一座千年石碑就能瞥见端倪。
大概在一百多年前,一群俄国学者造访外蒙古,到蒙古高原的呼舒柴达木湖畔进行考察。为何去哪里考察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这次考察收货颇丰。考察结束虽然没有找到多少历史遗迹,但却发现了一块一千多年前的石碑。石碑上刻满了文字,明眼人一瞧就知道这块石碑的文献价值极高。经过俄国学者的修复和翻译,这块石碑的文字有两种,一种是汉文,一种是突厥文。两种文字描述的都是距今一千多年前,中原大唐王朝和北方突厥王朝的外交往来。
大唐王朝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顶峰,跟汉朝并列成为华夏文明最强盛的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和汉武帝刘彻,这两任皇帝都将华夏文明的影响力远波各国,华夏王朝的疆域在这两段时期得到极大的扩张。突厥作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在李世民时期也不得不臣服于大唐王朝,并年年向唐太宗进贡,以示突厥人藩属国的地位。这自然是华夏子孙的骄傲,不过突厥人自尊心极强,他们真的甘心向唐王朝俯首称臣吗?这块石碑给了我们答案。
之前说到石碑分汉文和突厥文,汉文说的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好话。而突厥文表达的意思则完全不通了,突厥文不仅记录了突厥和唐朝的往来事迹,还记载了突厥人对唐朝的内心想法。突厥人认为唐朝给他们金银财宝,不过是为了分化突厥人,让各大突厥部落不能联合起来。唐军将他们向北驱逐,也是为了给唐王朝建立战略缓冲带,削弱突厥骑兵对大唐京师的威胁。唐朝给予突厥所有的恩惠,其目的性很明显,都是为了压制突厥民族的崛起。
突厥人认为唐朝所有的举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突厥人表面上感念唐朝的小恩小惠,外交上还对大唐帝国屈膝称臣,但突厥人的骨子里从来没有把唐朝当做真正的朋友,他们始终认为唐朝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终有一天还是要率军侵犯大唐边境,重回自己的家园。在现代人看来,这块石碑充斥着对大唐的不满,而我们可能没什么感觉。如果让唐太宗李世民得知突厥人表面称臣,背后骂娘的态度,估计会将突厥民族从历史中彻底的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