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中的“灭十族”,相信许多聪明的读者朋友们已经猜到,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明朝的大学者,号称“天下读书的种子”的方孝孺。
“诛九族”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残酷刑罚。虽然外国古时也有一些株连的制度,但没有我国的连坐这样算计得清清楚楚,具体到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而比“诛九族”更可怕的“夷十族”,更是把门生朋友也算作一族,无辜的人被株连而死。
故事得说回1402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不满自己侄子——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反抗,最终以朱棣胜利,朱允炆在皇宫大火中失踪而告终。
朱棣虽然靠暴力取得了天下,但得来名不正言不顺,他急需为自己的篡位行为洗白。当时方孝孺是建文帝朱允炆一朝的重臣,若能争取到他的支持,朱棣的位子能坐得安稳得多。
朱棣一开始希望方孝孺能为他起草一份诏书,宣布他为皇帝。然而,方孝孺作为当世大儒,按照孔孟之道,朱棣就是乱臣贼子,哪肯就范,反而直接质问起朱棣来。
朱棣解释说:“我只是想效仿周公辅佐成王,并非想篡位。”
方孝孺道:“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已经自焚了。”
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需要成年人主政。”
方孝孺又说:“那还有成王的弟弟呢?”朱棣道:“这是我的家事。”
朱棣被连续打脸,已经没有了耐心,把笔扔在地上,逼方孝孺就范。方孝孺说:“死就死了,这诏书我是不会写的。”朱棣气道:“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孺说:“就算诛十族又如何?”因此,最终方孝孺被诛十族,受牵连者800余人,此事见于《明熹宗实录》等史籍。
不过,在《明史》的版本中,朱棣并没有那么残忍,只将方孝孺一人斩首弃市,而并未株连其十族。客观来说,朱棣虽然有能力,但也确是一位暴君。因此有可能是后人因为同情方孝孺的缘故,而夸大了朱棣的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