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战乱不休,为何出版业能够“屹立不倒”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战乱不休,为何出版业能够“屹立不倒”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最为频繁的一个阶段,三百多年的战乱,三十多个王朝的更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历史长河中获得了飞跃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版的书物形态丰富,出版形制得到了重大的变革,出版书籍的数量也大大增多,相比之前的出版业有了大幅度提升。而在这样混乱的时期,出版领域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拓,大量史学、史书展现在人们面前,出版的书籍流通广泛,出版风气之盛可见一斑。

为什么这样混乱的时代出版业却出现兴盛的局面?究其原因,离不开政府、出版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以皇帝、重臣为首带动众人支持出版业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很多政权,而这些国家中,不少皇帝和重臣都喜欢阅读典籍,由此十分重视出版业的发展。其实出版业在早期也受到了战争的极大影响,不仅没有获得发展的机会,而且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国家收藏的图书“一时焚荡,莫不泯尽焉”,政府之前建立的图书编纂出版机构也几乎瘫痪,众人忙着逃生,更无暇顾及出版机构和书籍。直到进入三国鼎立时期、社会稍趋稳定,魏、蜀、吴三个国家就迅速开展了对书物的收集、整理,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出版相关工作。可见各个国家均对出版业非常重视。

1、政府设置了一系列官职方便对出版业进行管理

从西晋时期开始,秘书监就开始脱离中书机构,成为专门司掌典籍和艺文的独立官署。为了鼓励出版业工作,曹魏时还形成了著作郎制度。

到了西晋时期,著作郎制度获得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专门的著作机构,也就是当时的著作局。同时还设有著作郎、著作令史等一系列官职。东晋时期更是沿袭了西晋的秘书监、著书局等官署,十六国政权也都拥有著作官制度。

等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版机构更加完善,这个阶段也是出版事业发展的高峰阶段。北魏新增了集书省,北齐设立了史阁作为史馆。不仅如此,从北魏开始,还建立了监修史书制度,而后被北齐、北周所继承。

不管是魏晋南北朝前期机构的设立,还是到了北齐时期史阁的建立,都离不开统治者和大臣们的共同努力,争相做文化输出,赋予出版业足够的活力,推动出版业兴盛发展。

2、机构进行及时的图书校订和分类让出版业无后顾之忧

这个时期出版图书数量剧增,图书流通数量也大大增加,所以机构合理的典籍整理为出版新的书物打好基础。从魏国初建开始,就有魏臣向魏太祖建议大收篇籍,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归档。

从西晋到东晋时期,更是有多次对图书典籍进行较大整理工作的记录,几次的图书分类、归档,为接下来进行的新书籍出版扫清了不少阻碍。

论到图书校订和分类就不得不提,在两晋期间创立的新的图书目录,这种图书目录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图书整理的效率和图书翻阅的效率。而后,刘向又在六分法基础上创立了四分法,将一本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这一方法更是为文化输出做出了巨大贡献。

官员们纷纷在国家出版机构中争夺著作权,可见当时人们对文化输出、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书籍的整理和出版的看重。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激起人们的创作欲

魏晋南北朝总集出版量据统计,“有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二十四卷”,这庞大的数量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可见当时出版业达到了兴盛时期。

出版的文学作品除了诗词以外,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小说、文论等等,各种类型的作品被创造然后迅速问世,有一部分的原因得益于当时的出版业。而大量的作品需要被出版,也推动了出版业的繁荣。

1、没有思想观念的束缚文学作品大量涌现

早在先秦时期开始就有诗人、词人喜欢创作各类作品,但是其实细细品读当时的作品,除了《诗经》和《楚辞》以外,很多作品本身都算不是大众所理解的文学作品。

当时他们的目的或是表述政见,或是记载当时的历史,又或是探讨社会生活的法则,当时的时代背景让诗人无暇去追求文学的美感。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也被称为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人们的学术思想的多元化,以老庄为主体的玄学兴盛一时,这一风行不仅带来了文人思想观念的解放,同时还有人们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使文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挣脱出来,不再受过去的束缚。

文学创作开始趋向于风格多样化,创作题材多种多样,更多的文学墨客加入到创作的行列,出版的诗词、典籍越来越多,比如别集和总集,地方人物传与地记,还有很多翻译文献,有佛经、专业论著等等,文学创作和出版业逐渐繁荣。

2、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对出版业产生巨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属于社会动荡乱离的年代,各地分裂割据,战火蔓延,朝代更替频繁。而此时的思想文化领域也开始了更新和变化,儒家思想的正统的地位不再稳固,儒学不再是文人思想学术的唯一追求,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以《老子》、《庄子》、《周易》为主体的玄学广泛流行,佛学也广泛流布,并且和儒家、道家思想进行交流融合。大量思想的涌入导致人们各有不同的觉悟和见解,每个人都积极宣扬其认可的思想观念。

所以这个时代,各类文学著作进入人们的视野,出版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各类宗教思想的宣传。

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很快深入人心,佛经、道经出版数量庞大,有学者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籍,佛经和道经居其半,有人痴迷佛经已经到了一定程度。

回想那时,寺院林立,迦蓝遍布,佛经庞大到彷佛是当时时代的象征。魏晋士族在记载中是我国的一个鼎盛时期,士族谈玄论道的风气对这个时期书籍的出版影响巨大,吸引了更多人对书籍的渴求。

三、文学作品的流传促进书籍出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这个时候文学走向“自觉”,摆脱经学附庸的桎梏,开始独立存在,各类文学作品涌现出来,出版业成为作者和阅读群众之间的中介,备受大家重视。

1、民间对书籍的收藏推进出版业盛行

这个时期书籍流动范围不断扩大,许多人都爱好藏书。我国很多古籍都是依靠古代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和书院藏书这四大系统传承下来的。其中以官藏和私藏为主流方式,传承着华夏文明。收藏典籍的人越来越多,对图书的出版需求也随之升高。

在当时,每一本书籍在出版时候都是手抄版,用笔书写的书籍一次只能有一本。这样写一本传一本的单本流传,范围很小,而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又非常大,所以到了后来随着纸张使用量的增大,开始出现了佣书,他们成为当时职业的抄书人。

而这种职业既可以推动图书出版的速度,又在为大量人提供了写书籍获得钱财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历史上也有不少因为而飞黄腾达的人。

2、从国内到国外大量书籍的买卖为出版业提供多方发展机会

书籍的买卖不仅在市里街巷,中国与其他国家也有不少图书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从国外,主要是天竺输入佛经,而中国同时也向国外,主要是日本和朝鲜输出儒学经典和佛教文献。

当时中国和朝鲜文化交流非常频繁,交流的层面也比较丰富,中国的经济史典籍、书画、汉译佛经等都流通到朝鲜,广为传播。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沟通交流中,对出版的书物需求越来越多,无形之中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

四、总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版业之所以兴盛,不仅有官府的保障,同时也有百姓群众的支持,人们在书籍中获得知识、获得智慧,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需求,自然出版业也随之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石刻到雕板印刷再到后来的卷轴,出版的工艺越来越完善,出版作品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可见出版业在当时是非常兴盛的。而曾经出版业的繁荣,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外国体育简史》

2、《体育运动史》

3、《世界宗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晋南,图书,战乱,时期,机构,更替,政权,北朝,出版业,的发展,消息资讯,图书,文学,出版业,书籍,佛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晋南,图书,战乱,时期,机构,更替,政权,北朝,出版业,的发展,消息资讯,图书,文学,出版业,书籍,佛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晋南,图书,战乱,时期,机构,更替,政权,北朝,出版业,的发展,消息资讯,图书,文学,出版业,书籍,佛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