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年间,倭寇横行,骚扰整个东南沿海。嘉靖三十四年,一股70余人的倭寇在杭州登陆,居然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烧杀淫掠,居然在浙江、江苏横行,绕南京城一周后扬长而去。虽然后来被全部歼灭,但一路上他们居然创造了杀伤4000多军民这种匪夷所思的记录,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讲道理,明朝嘉靖年间虽然朝政腐败,但也不乏能人。负责剿倭的有胡宗宪坐镇,手下又有谭纶、戚继光、俞大猷这种名将,军队的战斗力还是不差的,理论上是不可能放任小股倭寇如此横行无阻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还要从明朝的体制说起了。原来,明朝为了防止卫所兵私自调动,有人趁机谋逆,定下了这样几条法律:在并非遇到造反的情况下,出兵一百人以上需要报北京批准;未经批准出兵,军官杖八十,流三千里;出兵不得超过辖区,如果越境,且导致下属有伤亡,则军官杖八十,流三千里。只有总督一方代表皇帝出镇地方的大员才有调兵之权,比如胡宗宪。
这几条法律加在一起,就导致了一个后果:只要倭寇保持在各辖区之间的空白地带流窜,就没有军官敢动用一百人以上部队去追杀他们。虽然可以从附近县里借兵来造声势,但是借来的兵也不敢真打,很可能远远看见情势不对就溃逃了。他们一溃逃,即使属于辖区里的能参战的士兵,往往也就被带着一起溃逃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支装备精良武艺高强,只要可以硬抗一两百卫所士兵的倭寇精锐机动部队,基本上就可以横行千里了。明朝卫所的士兵本来就是为了吃军饷,平时基本不训练,所以七十倭寇打一两百训练不足又毫无战意的卫所士兵,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倭寇虽然都是日本的浪人,但他们往往手中都有一把精良的太刀。但是明朝驻守卫所士兵的武器就简陋多了,他们的武器大多是由中央向地方的铁匠征收,用来代替赋税,再发放到卫所士兵手中。至于负责武器质检的,则是铁匠所在地的地方官员,而不是军人。所以武器质量如何,地方官有没有吃回扣,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因此也就导致了当时的火器鸟铳等,基本没有士兵敢冒险使用,至于刀枪质量也很一般。
戚继光的戚家军之所以战斗力强大,就在于戚继光实际上拥有独立的招兵权,自主出兵权,和武器自制权。明朝法律的条条框框限制不到他,所以他能转战数省,荡平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