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具体工作早期的任务是“搞了多少场活动,引入了多少项目,做了多少对接意向,交易金额是多少”,现在已经从产业层面开始一个个落实下去,每个方向都会建设专业的产业团队去落实,工作目标也定位为“从产业需求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从单纯的科技服务中介,走向了专业化,参与更多细节的落实。
“如果说最早我们做科技成果转化还是在造氛围、做生态,现在我们则已经逐步将科研成果向产业推进了。”作为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转化日益活跃,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总经理陈超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科技成果转化道路的探索正在‘由虚向实’推进。”
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总经理陈超。
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是由上海市科委指导的市级技术市场平台,致力于打造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长三角、面向全球的科技供需对接双循环的核心枢纽。
作为一名技术经理人,陈超本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行业已经超过10个年头,也有过国际成果转化的从业经验,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具体落实到实际操作,资金、专业人才仍然是亟待补充的短板。
科技成果转化从“造氛围”到“产业化”
“单2022年包括中央和上海地方发布的涉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文件超过了40个。”陈超直言,“如果说之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还停留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但现在已经慢慢开始形成业务逻辑。最近几年,社会对科技成果转化道路的探索正在‘由虚向实逐步推进。”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其中有两方面推进细节值得关注:一是强调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二是推动赋权改革。去年科技部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国务院相关部门印发的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问答手册》、《关于组织开展“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的通知》、《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等。
2022年11月,上海市推出《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陈超介绍,这一操作细则除了已经细分到医疗卫生领域,里面的操作内容也很详细,包括所得税该怎么处理,该怎么记账。此外,整体社会环境氛围也产生了变化,闵行区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宝山区也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投后股”创新改革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探索。2023年4月,上海出台《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旨在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由此可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实践都在逐步细化和深入。
陈超坦言,其所从事的科技服务具体工作早期的任务是“搞了多少场活动,引入了多少项目,做了多少对接意向,交易金额是多少”,现在已经从产业层面开始一个个落实下去,每个方向都会建设专业的产业团队去落实,工作目标也定位为“从产业需求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从单纯的科技服务中介走向了专业化,参与更多细节的落实。
技术经理人不是做中介
对于如何服务科技成果转化,陈超最强烈的感受是,“不能做中介”,“现在我们基本形成了共识,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经理人不能靠信息不对称赚钱,而是要真正靠服务参与进去,真正陪跑。”
这也是陈超从过往多年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继而产业孵化案例中总结的经验。“以前讲科技企业培育的时候,很多人做孵化器走着走着就变成了园区二房东;讲科技成果转化时,其实只是高校把知识产权卖掉或者授权出去了,对社会没有产生产业价值增值,但我们现在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找专业的人来服务,从科技成果出来到概念验证,到帮成果人建团队、推广产品,载体落地,找到资金支持等。”
在陈超的设想中,技术经理人发现了一项技术需求后,应先考虑可以结合怎样的应用场景把技术整合成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再想办法找到从技术到产品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资源,譬如需要怎样的供应链支持,如何打开销售市场,公司组织架构该如何不断调整等,“相当于是推动一项技术变成了现代概念的一家公司,将一纸专利的价值真正发挥到最大。”
在陈超看来,虽然现在也有各种对于技术经理人进行定义的教科书,但在实践操作环节很难有一个人具备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的所有知识和能力,所以他提出“人人都是技术经理人”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在科技成果转化到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服务人才,都起到了技术经理人的作用。”陈超认为,未来的技术经理人不应该仅仅是中介,而应具备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思维。“这样从一个知识产权的买卖撮合方变成了一个类似投资并购的操盘手,把资源撮合起来之后形成一个创新的组织形态,这样才能真正把技术的价值发挥出来。”
InnoMatch为对接全球技术供需的数字平台。
打造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
也正是有了上述理念,陈超在运营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时,秉承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将工作分为了三块:第一是技术市场运营,即在政府的委托下,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营包括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其他区域性技术市场。
第二是搭建产业创新中心,跟龙头企业一起做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概念验证等工作,让科技成果和产业链更好对接。龙头企业通过创新中心,可以近水楼台发现好项目,一方面能够解决企业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新的科技项目来扩充自己的产业链,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如某知名服装企业便与纺织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寻找新兴的功能性科技面料。现在,与纺织科技创新中心有合作的除了福建、长三角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外,也包括上海的东华大学和纺织科学院。目前陈超运营的产业创新中心涉及领域包括纺织、医学、环保,还有一个化工中试的创新中心正在筹建。
第三是技术市场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即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数字平台的运营和建设。“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主打的方向是从产业方先找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再来做成果转化”,陈超表示,“成果是可以等的,而需求是瞬息万变的,下个月可能需求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平台要做到实时匹配。”
据介绍,InnoMatch平台现在技术供需整体对接率达到50%,活跃在平台上的技术经理人近6000人,并且还在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持续培养持证技术经理人。另外,作为技术供需对接市场化探索的一部分,InnoMatch平台设立了积分记账兑换制度,技术经理人在平台上面相互协同做技术供需对接,发布技术需求等,在技术转移转化不同的节点能够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以1:1兑现人民币作为给技术经理人的奖励。平台也会根据相应的主题活动和重点行业布局激励,举行一些发放更多积分的活动。2022年,最多的一位技术经理人用获得的积分提现了96000元。
技术转化的两大难点
虽然科技成果转化进入了旺盛期,但仍然存在诸多难点。陈超表示,最关键的还是资金问题,“技术转化的流程较长,周期也较长,作为技术服务机构,想靠项目成功获利,需要前端大量的投入,并且要等待很长时间。”
陈超介绍,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参与方有两个阶段可获得明确的收益,一个是知识产权的申报、保护等相关事项,即知识产权的相关服务;二是孵化器和产业园的房租,房租也是一项确定收入。但是,总体上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周期比较长的过程,在一项科技成果真正地被产业接纳之前,确定的收入是有限的,需要资金的地方却有很多。
“知识产权往外转移的过程之中,成果端有科技成果,但是没钱投资;企业端有产业,但不想做没有确定回报的投资。中间的鸿沟要靠概念验证、科技企业孵化等这一系列过程承接,而概念验证和孵化的过程中,如何锁定未来的收入又是个难题。”陈超介绍。
另外,技术经理人的职业定位,以及拥有相关知识、技能的人才短缺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技术经理人既要懂科学、又要懂产业、又要懂资本、又要懂市场,技术转移转化的过程中,还要懂法律、懂企业运营等,融这些能力为一体的技术经理人很难存在。如果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在市场上年薪百万也不为过。技术经理人既要提升自我能力,又需转变业务思路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陈超认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仍需要更多的关注、关心以及更多的政策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参与到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