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恭帝赵显:出过家,去过蒙古、西藏,被朱棣认为长得像元顺帝

宋恭帝赵显:出过家,去过蒙古、西藏,被朱棣认为长得像元顺帝

宋恭帝赵显,又称少帝、幼帝,南宋第七位皇帝,宋度宗次子。他是南宋朝历史上一位扑朔迷离的人物,他当过皇帝、出过家,去过蒙古、西藏,甚至曾在西藏翻译过经书,成为佛门高僧和翻译家,后来又被元朝皇帝莫名其妙地赐死。这段传奇般的经历,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年幼登基,江山已风雨飘摇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宋度宗一病不起,遗旨太子赵显继承皇位。由于赵显刚刚四岁,群臣奏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太皇太后名叫谢道清,是理宗赵昀的皇后,也就是赵显的祖母,度宗的皇后全氏才是赵显的生母。

全氏没有什么权力欲,任由太皇太后主持国政,不过实际上掌握实权的是奸臣贾似道。他在度宗在世时就已经是一手遮天,当时的度宗整日声色犬马,很少打理朝政。贾似道趁机大肆清除异己,又建立密探,遍布朝野上下,甚至隔绝皇帝的耳目。度宗病重时,襄阳已被蒙古军围困六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一面封锁襄阳被困的消息,一面不断地派出援军,但都被蒙古军逐渐蚕食掉了。

1273年,也就是度宗去世前一年,襄阳被攻破。1274年,蒙古大军在大将伯颜的率领下,顺长江东下,直逼南宋都城临安。所以说,赵显虽然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但此时的南宋小朝廷已是行到江心的漏船,眼看就要沉没了。

涕泪北上,沦为阶下之囚

贾似道虽然派兵节节抵抗,但为时已晚,最后一支宋军在丁家州大败,1276年正月,伯颜率领的元军,包围了临安,南宋的文武百官,逃的逃走,降的降,极少数主战的也束手无策。谢太皇太后只得派大臣杨应奎为使臣,到元军军营奉表称臣求和,元军统帅伯颜不允。谢太后又让杨应奎向伯颜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开城投降,并按着伯颜的命令,下诏让坚守扬州的李庭芝等将领投降。

就这样元军不废一兵一卒进入临安,年仅六岁的赵显成了元军的俘虏,第二天,赵显跟母亲全太后及少数侍从离临安北上大都(今北京)。谢太皇太后因病暂留临安。就这样一代帝王沦为阶下之囚,由元军押解北上,一路上凄凄惶惶,以泪洗面,于五月二日到达大都。

官封瀛国公,实为笼中鸟

当时元军对宋的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但陆秀夫等人拥立的卫王赵昺仍在继续抵抗,新征服的地区也不断有人造反起义。忽必烈知道,只有妥善安置仍然具有潜在号召作用的宋少帝,才能广为招揽南宋的那些尚未归附的文臣武将,于是下令封赵显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瀛国公。

忽必烈

从此,南宋的少帝变成了元朝的瀛国公。元朝统治者此举多半是为了宣传,虽然表面上优礼有加,可实际上瀛国公母子及其随从人员只能在高墙中打发那些无聊的岁月。

1276年五月十二日夜,跟随全太后一起北上的南宋宫人陈氏、朱氏和另外两名宫女,因不堪凌辱,在淋浴整衣之后,焚香向南方祝祷,然后自缢身亡。朱氏还留下了一首悲怆凄楚的诗:“即不辱国,幸免罪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妾辈之死,守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忽必烈命人砍下那四人之头,悬在全太后寓所以羞辱。但全太后因为赵显年幼,宁愿受辱亦不肯自尽。忽必烈对于她忍辱偷生,不肯尽节殉国而十分看不起。

北上蒙古,南下西藏

就这样赵显母子迁到大都以后,数年之中一直小心谨慎,不敢逾越雷池一步,但元世祖忽必列仍然感到拘押在监狱中已有六年之久的文天祥和十二岁的赵显,构成了对元朝统治的威胁,于是他一方面把赵显和已经降元的宋朝官员统统迁往蒙古人的大本营——上都(今内蒙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一方面又在大都杀了文天祥。赵显的母亲则奉命削发为尼,居住在大都正智寺。全氏至死都未再离开过这里。

文天祥

后来,赵显又在上都当了七年的囚徒。尽管当时南宋灭亡已有十三年之久,元朝的统治也已大体稳定,忽必烈仍然对这个没有一兵一卒的瀛国公处处设防,赵显也在无数密探的注视中长大。

公元1289年,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赵显许多钱财,赵显不禁受宠若惊。但仅隔十几天,忽必烈忽然又下旨让赵显去吐蕃学佛法,即日登程,不得延误。就这样,一个曾经君临天下的帝王,又出家当了和尚。

弘扬佛法,以言获罪

赵显到了吐蕃后,长期居住在西藏萨迦大寺,改名为合尊法师,过着清苦孤寂的庙宇生活,终日以暮鼓晨钟、青灯黄卷为伴,他潜心学习藏文,研究佛法,多年的苦读使他通晓了藏文,贯通了佛学,一度担任过萨迦寺总主持。他进而从事佛经的翻译,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大师,比较深奥的佛家专著《百法明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都被他翻译成了藏文。

后来,也就是公元1323年,年已53岁的赵显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唏嘘感慨之下,便作《在燕京作》一诗,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诗中隐有对当年元朝灭亡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当时正在大行其道的文字狱,被元朝廷侦知,于是下令赐死了赵显。

赵显与元顺帝长得相像之谜

据说,赵显在吐蕃(西藏)为僧时,有一天,元朝流亡皇族周王路过寺院,见他年老孤独,对他非常同情,临走时,将带在身边的一名回鹘女子留下来,让这个女子陪伴他。三年后,回鹘女子给赵显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赵完普,后来周王又打这里经过,看到了回鹘女生的男孩,非常喜爱,就让回鹘女抱着跟他回了大都,还把这个孩子收为了养子,元明宗(周王)还给孩子起了个蒙古名,叫妥懽帖睦尔,就是后来的元顺帝。

大家不要只把它当作笑话,元、明、清史均对此事有确切记载:“长子周王和世琜(元明宗名字叫孛儿只斤▪和世琜)流亡西北,过甘州山寺,见瀛国公幼子,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元末明初人权衡写的《庚申外史》一书说,瀛国公居甘州山寺时,周王曾以一回回女子与之。数年后,又过甘州,见瀛国公子,求之,并载其母以归。

而且明代的袁彻又记载,明成祖朱棣曾览历代皇帝画像,当看到元顺帝时,发现其相貌清瘦,于是惊异地说:“他怎么不像元朝明帝,倒象是宋朝恭帝?”

虽然这一说法显得荒诞不经,但据说当时的蒙古王公贵族很多都相信,而且有的还以此为借口反对元顺帝,就算到了近代(上世纪80年代),还有好事者(蒙古皇族后裔)煞有介事的拿南宋皇室后裔DNA样本,与元顺帝后裔DNA样本比较,可惜不知道具体结果如何?不过就算样本不雷同,也不能证明什么,谁知道所谓的皇室后裔是真是假?血脉纯正不纯正?我们在这就把他当作野史传闻,博君一乐足矣!

朱棣

纵观赵显的一生,就地位而论,他由南宋的皇帝降为元朝的臣子,最后成为吐蕃的佛门高僧,不可谓不奇特;就居住过的地方而论,从景色如画的江南到北方的幽燕,再迁居于天高云淡的蒙古,最后定居于西藏高原,不可为不罕见;从相处的民族而论,他出身于汉族,后和蒙古族相处,再与藏族长期共事,最后和回鹘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可谓不富于传奇性。

从这一方面来说,赵显的一生可谓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西藏,元军,忽必烈,赵显,北上,蒙古,临安,大都,朱棣,知识科普,忽必烈,元顺帝,伯颜,赵显,周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西藏,元军,忽必烈,赵显,北上,蒙古,临安,大都,朱棣,知识科普,忽必烈,元顺帝,伯颜,赵显,周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西藏,元军,忽必烈,赵显,北上,蒙古,临安,大都,朱棣,知识科普,忽必烈,元顺帝,伯颜,赵显,周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