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为何拉响“红色警报”
陷入困境的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近日被加利福尼亚州亚洲金融保护和创新局关闭,由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并将其所有存款和大部分资产出售给摩根大通。
除受业务“爆雷”、储户集中挤兑等影响外,美联储持续加息是导致第一共和银行倒闭的又一因素。
近期,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被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并出售给摩根大通,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这也是自今年3月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倒闭后,第三家倒闭的美国区域性银行。随着市场信心降至冰点,美国多家区域性银行股价出现暴跌,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持续蔓延。
美国银行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共和银行轰然倒下,是危机的尾声,还是升级的前兆?这场危机将走向何方?记者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
300亿美元难救遭遇“踩踏式”挤兑的第一共和银行
记者:与硅谷银行的“猝死”不同,第一共和银行在“倒下”前曾勉力支撑了两个多月,但仍难逃被关闭的命运。与硅谷银行相比,第一共和银行有何不同之处?多方协调急救之下,为何还是走向崩盘?
刘典:硅谷银行与第一共和银行的共同点,是都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都不算历史悠久的银行,其目标都是针对大客户,近些年的业绩也都不错。区别在于,硅谷银行主要服务的客户是以硅谷为主的初创公司,而第一共和银行主要的目标客户是高净值人士。两家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也有不同。硅谷银行对于市场的定位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把目光转向科技型创业企业,而第一共和银行的商业模式则更加传统。从第一共和银行的报表上就能看出,占银行总资产第一的是高达316亿美元的证券投资业务,第二则是行业贷款,其中以房地产和建筑贷款的业务为主,占比80%。
问题在于,第一共和银行的主要储户看似并不像硅谷银行的主要储户——初创公司那么需要现金流,但随着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等一众银行倒闭之后引发的剧烈连锁反应,其它各银行的储户也开始担心他们的钱会“打水漂”,因而在3月产生了一次巨大的挤兑潮。同时,近期房地产板块在美国也面临着价值暴跌,很多金融企业面临破产,银行的投入随之无法收回。
为了防止第一共和银行倒闭导致挤兑蔓延,摩根大通等11家大型银行伸出援手,向第一共和银行注入300亿美元存款,希望能帮它“止血”,平息外界对该行资金实力的担忧。
残酷的是,此次的挤兑是“踩踏式”的,尤其是这些服务于大额储户的银行。这些大额储户在银行的存款数量可观,由于美联储的极速加息,钱放在银行里已经不再能靠利息赚钱,这导致整个美国的区域性中小银行都面临着挤兑的风险。事实上,今年4月第一共和银行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由于客户在硅谷银行倒闭后纷纷撤资,第一共和银行的存款在第一季度减少了40.8%。如果剔除此前的300亿美元救助,第一共和银行一季度实际流失存款超过千亿美元。
因此,美联储的高利息,加之自家业务的各种“爆雷”,又赶上之前几家银行倒闭后,舆论不断渲染的倒闭风险,再伴随着“踩踏式”的挤兑潮,让第一共和银行最终倒下。
近年来美国连续变动的货币政策是导致本次银行业危机的最主要因素
记者:这次美国银行业危机为什么集中在区域性银行?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典:区域性银行,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或地理范围内从事银行业务的银行。这些银行业务规模相对较小,通常只在某一个地区或特定群体中提供服务。与之相对应的,是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公司这类,拥有全球化经营和批发的中心银行。区域性银行深耕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理论上只要这一地区或领域在发展,该银行也必然比中心银行更具有商业优势。但同样的,更大的利益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单一的领域和地区造成其风险往往与之深度绑定。而在危机发生后,大量存款人往往因担忧损失,纷纷把资金从中小银行转入“大而不能倒”的银行,导致更容易出现挤兑。
今年3月份开始的美国银行倒闭危机始于硅谷银行,但不会终于第一共和银行。任何一家银行的倒闭都不太可能是单一因素导致的。从宏观角度看,美国近几年连续变动的货币政策是一系列银行倒闭案的最重要因素。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美国政府的正常规划。疫情前两年,美联储采取的“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带来流动性“大放水”,大量的资金以近乎“零成本”的状态涌入美国各行各业,结果就是各大银行都涌入了大量的资金。银行这一行业,钱拿在手里是不值钱的,还得给储户利息,因此必须让钱流动起来。虽然硅谷银行“爆雷”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在2022年前,该银行用大量资金买了大量相对低息的资产,而在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之下,这些本应该用来赚钱的债券资产反而变成了亏损。第一共和银行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即“钱放在银行反而不值钱”。
不过,压死这些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致的——储户失去信心。这一部分的理由看似最不理性,但往往是最致命的。“踩踏式”挤兑,让本有可能被续一命的银行直接被“拔下氧气管”。这里有储户自身的原因,但也和当前发达的互联网有关。信息传递快,再加上舆论的添油加醋,不理性的储户跑了,理性的储户判断出绝大多数人会不理性,也一起跑了。结局就是区域性银行多米诺骨牌式的倒下。
美国本轮银行业动荡并未结束
记者:截至目前,美国大型银行并未传递出受这场动荡波及的信号。第一共和银行的倒闭,是意味着美国本轮银行业动荡告一段落,还是更大危机的序幕?
刘典:美国大型银行暂时没有传递出受这场动荡波及的信号,不意味着本轮银行业动荡即将结束。从历史上看,银行业危机常常具有持续、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此次危机只是银行业动荡的序幕。
一方面,区域性银行的挤兑危机仍在继续。上周,美国西太平洋合众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该行此前一周存款大幅流出,打算在第二季度完成战略资产出售,以改善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这导致其股价盘中暴跌逾20%。同时,其他地区性银行股也纷纷走低。
另一方面,大型银行压力也不小。3月份,摩根大通等11家大型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注入300亿美元存款,既是希望帮助其“止血”,也是怕引发连锁反应,“引火上身”。但最终,“接盘侠”还是摩根大通,不得不以10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第一共和银行。
先前我们分析这一系列银行倒闭案虽然各有原因,但核心问题是美国近几年剧烈变动的金融政策。而在美国金融政策的背后,则是美国国家自身面临的一些问题。制造业紧缩、通货膨胀高企、经济下行,尤其是最近连续有国家爆出“去美元化”的消息,美国银行业本次危机早已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未来能否顺利解决这一危机,我个人认为情况并不乐观,还要看美国各方的努力。
记者:随着区域性银行的接连倒闭,美国银行贷款标准进一步收紧。近日,美联储最新发布的报告警告称,美国开始出现信贷紧缩情况,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如何理解美联储的这一警告?
刘典:信贷紧缩与美国经济的衰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贷紧缩会导致市场上资金短缺,进而抑制企业和消费者的投资、消费活动。如果信贷紧缩持续加剧,必将引发经济衰退。
由于银行业是美国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近期美国银行业的危机已经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未来的担忧。如果此种信贷紧缩的趋势得不到调节,那么美国经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甚至会引发一场更大的经济危机。我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拉响了“红色警报”,如果不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这一危机将极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美国银行业的下一波危机,来源极有可能是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
记者:有关人士指出,银行业危机也有可能蔓延到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近期,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美国的商业房地产市场可能正在酝酿一场风暴,随着房地产价格下跌,美国银行充斥着“坏账”。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刘典:第一共和银行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目前来看,美国银行业的下一波危机可能很快就会到来,来源极有可能是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摩根大通私人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最令人担忧的是银行业对商业地产的敞口,尤其是办公楼。“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持有美国商业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是大银行的数倍。”该报告显示:“在这批小银行中,商业房地产贷款占资产的28.7%,而大银行仅为6.5%。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将需要在未来几年进行再融资,这会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下加剧借款人的困难。”
疫情发生后,远程办公趋势令美国商业地产陷入螺旋式下降,写字楼的空置率异常高并且价格疲软,一些写字楼甚至面临成为“僵尸楼”的风险,财务可行性迅速下滑。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美写字楼空置率为12.5%,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2010年的水平相当。这一现象如果继续恶化,将会对整个经济领域产生严重影响。近期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迹象明显,如果加之银行业动荡进一步蔓延,美国经济将是风险加剧的最大受害者之一。目前,美国已经推出了政策和措施来应对此类问题,但是否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待观察。
记者:如果美国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是否会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影响?
刘典:此前,美国银行业已经受到了新冠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许多企业和个人贷款无法偿还,导致银行出现大规模负债。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美联储不得不降低利率并提供巨额救助,但仍然无法避免许多小规模银行的倒闭。
美国银行业的危机已经开始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一方面,随着这一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一些投资者开始逐渐削减对美国银行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如果其他区域性银行也遇到类似的问题,那么全球银行业链条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都将会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美联储公布的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受近期银行业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很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衰退。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困境将对全球带来明显溢出效应,无疑将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首先,监测金融市场的波动情况,关注银行业最新的政策和数据变化。其次,带着开放的态度,通过国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应对金融市场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第三,加强金融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机制,针对银行业危机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加以解决。第四,保持对经济的信心,加强内部和外部金融合作,协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美国银行业危机继续发展并向其他行业蔓延扩散的可能性并不小。需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措施,减少风险,保持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