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经学过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作者叫于谦,彼时他只有12岁。《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
于谦年少时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榜样。7岁时,有一个和尚指着于谦说他是日后拯救时局的宰相,后来和尚的话成为了现实。23岁时,于谦考取进士,踏上仕途。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被任命为御史的于谦十分“毒舌”,骂得朱高煦抬不起头来,趴到地上发抖。明宣宗大喜,派于谦巡按江西,“雪冤囚数百”。之后明宣宗提拔他以兵部右侍郎的头衔巡抚河南、山西,于谦上任后并没有大排筵席铺张浪费,而是微服私访、轻装骑马走遍了管辖的地区,将民间疾苦和需要调整的事物一一上奏,筑堤防、治水旱、捕盗匪、垦荒田,于谦做官清廉、为老百姓办实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史称“三杨”)主持内阁朝政,他们十分器重、赏识于谦。
“三杨”去世后,大太监王振揽权,于谦被诬告下狱,并且被处以死刑,这下老百姓们不干了,“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可见一心为民的好官自然会得到老百姓的爱戴与牵挂。迫于舆论压力,王振只好将于谦给放了。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不成想遭遇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消息传来,朝廷一片恐慌,有一些大臣竟然提出应当南迁,这时于谦挺身而出,大骂众臣:“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于谦力主抵抗,受到了朱祁钰的赏识,成为了朝中的顶梁柱,于谦请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代为监国,也就是后来的明代宗,而于谦则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此前于谦从没有带过兵。
不久之后,也先带着俘虏皇帝朱祁镇攻破紫荆关直逼京城,于谦作为一介文官、自己踏上战场,他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而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于谦自己!也先带领的军队遇到了于谦率领的一群不死不休的明军,结果也先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于谦带领的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战后论功行赏,景泰帝想封于谦为少保,但这位头号大功臣却说如今战事未平周遭遍地堡垒,这是所有志在治国平天下的“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
在随后主持政务军务的几年中,于谦身为高官却“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皇帝要赏赐他一套西华门附近的宅子但他坚持拒绝,所有拿到的封赏诏书、官衣、银两也都封存起来不用。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被软禁多年的太上皇朱祁镇在宦官曹吉祥、武将石亨、文官徐有贞等人的协助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皇位。他们把于谦打入大狱,诬告他干预东宫立储意图谋反等罪,朱祁镇也在犹豫是否要杀于谦,毕竟他是大功臣,然而徐有贞却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就这样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