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门出身的刘裕通过剿灭东晋权臣桓玄掌握了东晋大权,两晋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刘裕上位后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南征北战,平定了东晋内乱,消灭了东晋周边的割据政权,拉开了统一天下的序幕。在这个过程中,刘裕展现出超卓的军事能力,被历史上誉为“气吞万里如虎”。尤其是在对后秦的攻略中,他不费一兵一卒,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收回被后秦皇帝姚兴占领的淮北十二郡,奠定了他在东晋朝廷的政治地位。而姚兴毫无抵抗的将这十二郡的领地还给东晋,也被认为是巨大的战略失误,为后秦灭亡埋下了祸根。
东晋收回淮北十二郡,使五胡十六国世代的战略形势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这既关系到刚掌权的刘裕在东晋朝廷站稳脚跟,又对后秦的战略形势产生重要影响。正是从这里开始,刘裕拥有了掌握东晋战略资源的条件,为后来南征北战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础。而这也使得后秦失去了与东晋对峙在地理上的优势,为后来刘裕灭后秦打开了缺口。很多人认为姚兴当时决定将淮北十二郡还给东晋是战略上的失误,刘裕能够得到这片战略要地,也是运气使然的结果。这种说法在很多历史著作中都能见到,成为学者们夸刘裕,贬低姚兴的重要论据。
可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次淮北十二郡的易主并非如此简单,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变化的。姚兴作为后秦的皇帝,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独到之处,不可能毫无缘故地答应刘裕归还淮北十二郡。在刘裕没有出动军队的情况下,姚兴还占据着对东晋在地理上的优势,他更不可能轻易地释放这个优势。明眼人都知道失去淮北十二郡是在战略上非常吃亏的事情,姚兴却不顾朝臣的阻止,甚至没有刘裕的军队威胁的情况下,答应了这样的要求,让很多人都难以理解。那么问题来了,姚兴做出如此的决策,真的是糊涂透顶后的战略失误么?
综合两晋南北朝时期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分析,姚兴把淮北十二郡还给东晋并非心甘情愿的,而是战略形势上迫不得已的选择。他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看似和刘裕和谈,但实际上是包藏祸心的,有着挑拨鹬蚌相争的想法。只是他的这个想法最终没有能够实现,不但没从刘裕身上占到任何便宜,还给后秦留下大患。可以说这个事情是姚兴的阴谋诡计失败的产物,却并非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而是面对强敌不得已而为之。就当时后秦的战略形势而言,姚兴的选择并没有错,刘裕收回淮北十二郡也是乘火打劫的操作。
在东晋收回淮北十二郡的前后,整个中原大地烽烟再起,南北方汉胡诸国打成一片。南方因为有刘裕坐镇东晋,平定了桓玄之乱,偏安一隅的东晋还算平稳和安全。但北方大地就不一样了,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退之后,他麾下的胡人将领们纷纷发动反叛,并建立了许多国家。姚兴的后秦、慕容德的南燕就是这些国家中比较强大的存在。再加上北魏拓跋氏在北方的崛起,胡夏赫连勃勃割据自立,使得整个北方大地陷入混战之中。在这种局面下占据关中要地的后秦便成为了众矢之的,面临着各割据势力的围攻。
关中自古以来易守难攻,是中国古代王朝建都的首选之地之一。在中原混战成一片,洛阳等地早已打成一片废墟的情况下,关中长安成了各国皇帝们垂涎欲滴的要地。而后秦在苻坚覆灭后崛起,占据了关中要地,也就成了各国围攻的对象。北方崛起的北魏拓跋氏要南下,首先选择的便是入关中与后秦争雄。中原崛起的南燕慕容氏也对关中虎视眈眈,随时想着西进入关。南方的东晋历代权臣都把关中作为北伐的目标,而长安则是完成这个目标的终点。刘裕虽然刚刚掌控东晋朝政,却也立志要统一天下,所以关中长安是绕不过去的坎。
在这样的战略环境下,后秦看似国力强大,实际上却在敌人的包围之中,形势非常危急。而淮北十二郡对于后秦来说又是战略上的突出部,犹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淮北十二郡是姚兴趁着东晋发生桓玄之乱而出兵夺取的,本来还打算这一举荡平东晋,将富饶的南方作为自己争雄的大后方。可刘裕的突然崛起使得桓玄之乱快速被平定,姚兴并没有找到继续南下的战略空间,只能止步于淮北十二郡。如此一来这些地盘就成了后秦在南方的飞地,地理位置非常之尴尬。虽然军事上对后秦有利,政治上却麻烦多多。
首先,淮北十二郡横膈在东晋和南燕之间,成为两国都向争夺的肥肉。刘裕在掌握东晋朝廷后,必须要通过夺回淮北十二郡来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慕容德建立南燕后,也需要占据淮北十二郡的优势地理位置,防止东晋北伐军继续北上扩张。因此淮北十二郡出于东晋和南燕的前后夹击之中,首尾难以相顾,后秦长期占据的难度非常大。如果姚兴继续占据这里,必然要投入重兵防守。这使得后秦需要面对两个大国的攻击,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比较吃亏。从军事上看,南燕和东晋只需要切断洛阳等地的联系,就能孤立淮北十二郡让后秦得不偿失。
其次,当时后秦看似强盛,却在与北魏的斗争中落于下风,政治上危机重重。在雄主拓跋珪的领导下建立北魏后,拓跋氏几度南下争雄,其中选择的对手便是后秦姚兴。而后秦的势力在北上到河西地方时又与南下的拓跋氏发生冲突,于是两国开始明争暗斗。两国在并州、高平、河阳等地连续发生大战,最终拓跋珪的率军在汾水东岸围歼姚兴的大将姚平,数万后秦军队被北魏军击溃。若非柔然突然入侵北魏,使拓跋珪不得不回军自保,北魏就顺势吃掉河东,兵锋直指关东了。尽管如此后秦仍旧元气大伤,对领土的控制能力也大为削减。
第三,由于在与北魏战争中战败,使得后秦周边割据势力的野心纷纷暴露出来。以胡夏赫连勃勃为首的一批原本依附于后秦的部族,纷纷以各种理由起兵割据,动摇了后秦统治关中和西北的根基,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后秦军队元气大伤的情况下,想要平定这些割据势力,就必须从东部和南部抽调军队。如此一来,在对南燕和东晋的战线上将出现危机。可以说当时后秦出于顾此失彼的态势,姚兴必须要在东南部领土西北部叛乱之间做出抉择。他最后选择的是放弃淮北十二郡,先平定西北的乱军。
刘裕正是看清了姚兴所面临的这种窘迫的态势,所以才提出归还淮北十二郡的要求。他知道姚兴没有多线开战的能力,面对乘火打劫的操作只能认怂,所以这才有了被历史上誉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后秦丢弃了东南部的大片领土,的的确确损失不小,那姚兴真的就战略失误了么?
实际上姚兴不但没有战略失误,而且是做出了最好的战略抉择。淮北十二郡是南燕和东晋都急需得到的领土,谁得到谁就有了战略优势。姚兴将淮北十二郡扔给东晋,不仅暂时缓和了东晋的军事压力,也解决了南燕的军事压力。他这招是典型的二桃杀三士的简化版,目的就是挑起南燕和东晋的战争。
只要南燕和东晋为了淮北十二郡打起来,后秦在东南两面就安全了。如此一来姚兴便能放心地解决西北的乱局,然后再整军到东南战场吃渔翁之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姚兴还放回了被扣留的南燕皇帝慕容德的侄子慕容超。慕容超是慕容德哥哥慕容纳的遗腹子,也是南燕唯一的继承人。慕容纳镇守张掖时被杀,只留下夫人段氏和慕容超。由于慕容德无子,所以慕容超成为唯一的继承人。慕容超从张掖返回南燕时路过长安,被姚兴扣留下来。于是慕容超装疯卖傻躲过一劫,直到姚兴将其放回。
很多史书上都认为姚兴被慕容超骗了,实际上这正是姚兴的高明之处。姚兴放回慕容超,与南燕政治上达成和解,减少了东方边境的军事压力。慕容超回到南燕后,自然要继承南燕的皇位。慕容超是在张掖和长安长大的,在南燕没有政治势力,想要坐稳皇位只能依靠外人。姚兴可以通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遥控南燕,用南燕拖住东晋,给他解决西北乱局争取时间。如果南燕和东晋两败俱伤,他则有了渔翁得利的机会。可以说他的计谋还是非常不错的,从战略上看没有什么毛病,只要执行得当,就能扭转不利局势。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平定西北的乱局不但没有迅速搞定,反而被打得损兵折将。以赫连勃勃为首的割据势力乘机作大,让后秦面临了灭国之危。而南燕方面慕容超又不是刘裕的对手,不但被东晋军打得节节败退,而且几年后便被灭国。由于两面战线的不利,再加上北魏在与柔然的战争中胜出,这使得姚兴的谋划彻底破产。在这种危险的局面下,姚兴突然又得了重病。皇室内部为了争夺皇帝继承权而发生内斗,这使得后秦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刘裕趁机出兵关中,然后攻占长安,于是后秦在姚兴去世不久后便被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