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后,夺取了后周的政权,成为了新的王朝宋朝的开国皇帝,当时忠于后周的势力其实并不大,而且也反扑了,但是由于发动反叛的头领都没有什么政治头脑,被赵匡胤各个击破,最终反扑失败。
当然,赵匡胤能坐稳皇位,也是有原因的,下面一一分析。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宽容处理各种政治问题
按照我国历史传统来说,历朝开国君主在夺取了政权后都会对自己的对手赶尽杀绝,以除后患,但是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有着无比宽容的帝王,他的处理方式与一般的政治习惯不同。
宋朝的新任皇帝都会在一个不识字的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密室,密室里刻着赵匡胤留下的三条祖训,第一条就是善待柴氏家族,可见赵匡胤对于善待柴氏家族来说,是极为看重的,这也就保障了柴氏家族的安全。我们在《水浒传》中能够看到“小旋风”柴进,也是拜赵匡胤的宽容政策所致,说明柴氏家族的人在宋朝一直都活得很好。
对于整个朝廷的大臣来说,原来做什么的基本还是做什么,为了让这些大臣放下心里的戒备,赵匡胤基本都是全盘任用。有一次一位赵匡胤手下参与黄桥兵变的有功的将军夜闯了宰相的府第,被赵匡胤知道后他就把这位将军给贬到了外地。他这样做也让那些前朝的官员都看到了赵匡胤的决心:就算是自己的功臣,要是敢胡乱来的话也没有好下场,他不会偏袒这些有功的臣子,或者因为拥立他有功而会对他们网开一面。
赵匡胤宽容的做法使得在整个宋朝取代后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大的动乱,稳定了人心,稳定了政治局面,这是赵匡胤能够消灭后周反扑力量的根本原因。
后周势力的反扑
其实当时终于后周并公开反对赵匡胤的只有李筠和李重进。他们一个在泽潞当节度使,一个在扬州当节度使。
李筠作为战将来说确实是一员猛将,而且也是一位老资格的节度使。但是就是缺乏政治头脑,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他就公开反对赵匡胤,而当时他的手下都认为不应该反叛赵匡胤,毕竟一个节度使的兵力远远不能和全国的军队对抗,但是李筠却认为自己获胜有三条理由:一是赵匡胤手下的大将和他都有交情,能拉过来;二是他有一员万人敌的猛将;三是他有一匹日行千里的超级宝马。
之后赵匡胤率领大军进攻李筠,结果李筠不出意外地战败。在李筠失败之后,李重进菜行动了起来,但为时已晚,毕竟这个时候只剩了他一个,能怎么对付赵匡胤呢?李重进最终还是反叛了,当然因为李重进的军队并不多,所以很快就被赵匡胤击败。
李筠和李重进都是后周的重臣,且都是大将出身,连这样的人反叛都被击败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在李筠和李重进失败后,也就没有人反叛了。
他要反叛的消息首先就引起了北汉的注意,北汉主动过来和他结为了盟友,并,派出了三千老弱残兵给他助阵(然并卵的作用)。在南方扬州的李重进则派人过来联络了李筠,约定一起反叛,但那位负责联络李筠的李重进的使者也是赵匡胤安插在李重进身边的间谍,把李筠和李重进的计划全都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命令那位间谍拖住李重进,不能让他们同时反叛,那个间谍也做到了。